[骨肌影像]“骨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临床资料
患者,男,69岁。右肘疼痛、肿胀1年余,进行性加重。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图1F
影像学报告描述
右肘关节正、侧位(图1A、图1B),右肱骨远端偏外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局部皮质连续性差。CT平扫(图1C)及冠状位重组(图1D),病变破坏区边界不清,局部皮质呈渗透状破坏,其内密度较均匀,CT值51HU。冠状位T1WI(图1E),病变呈较均匀低信号,周围可见软组织肿物影。T2*WI(图1F),病变呈略不均匀高信号。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影像诊断:右肱骨远端恶性骨肿瘤。
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骨淋巴瘤(lymphoma of bone)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指病变仅限于骨骼系统或周围软组织,无全身症状的淋巴瘤;继发性是指骨组织外的淋巴瘤在病变发展过程中波及到骨。原发性骨淋巴瘤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男性多见;10岁以前较为少见,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多累及富含红骨髓的长管状骨和扁骨,以股骨最多,其次是骨盆。一般仅表现为局部的疼痛、软组织肿胀和活动受限,而无发热、消痩和盗汗等全身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原发性骨淋巴瘤X线及CT表现:①骨质破坏。好发于长骨骨干或邻近干骺端,以髓腔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病变范围广泛,可呈筛孔样、小斑点状、虫蚀样或地图样。有些患者显示骨质破坏较重但临床症状较轻。②骨质硬化。表现为大小、形态不整的骨硬化,发生于椎体者可如象牙质样,广泛的骨质硬化不是肿瘤直接成骨,而是骨髓受累或骨髓纤维化引起的反应性成骨。③骨膜反应。相对少见,可呈平形状或放射状骨针,可出现“Codman三角”。④软组织肿块。相对较大,常超过骨质破坏的范围,其内无肿瘤骨和钙化,一般不出现坏死。有些病例出现不伴有广泛皮质破坏的软组织肿块是该病特征之一。
MRI表现:显示病变的范围常大于X线片及CT所显示范围,提示病变沿髓腔浸润生长。T1WI病变常表现为局部或弥漫的低信号区;T2WI信号变化多样,可呈低、等或高信号,与肿瘤组织中存在纤维组织有关。增强后肿瘤多呈轻、中度强化。
鉴别诊断
1.尤文肉瘤 虽也好发于长骨的骨干和干骺端,呈浸润性破坏,但好发于儿童,往往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病变进展快。
2.骨肉瘤 发病年龄比淋巴瘤小,多在15~25岁,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骨干少见,可见瘤骨形成,常有放射状骨膜反应。
3.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好发于儿童,骨膜反应较明显。
小结
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年龄较大,好发于长骨骨干、干骺端和髂骨等部位。呈虫蚀样、筛孔样或地图状破坏,软组织肿块相对较大,有些病例出现无明显骨质破坏的软组织肿块。可有骨膜反应。MRI显示病变范围远大于X线片所见范围,T2WI可呈低、等信号或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