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苹果,来听听这位长得最不像教授的教授的观点

李丙智是一位能让我肃然起敬的人。

其貌不扬,衣着朴素,一口秦腔,丝毫不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名资深教授,倒是与陕西成千上万的果农没有一点“违和感”。

但让我肃然起敬的不仅仅是他“平易近人”的作风,还有他“脚踏实地”的观点。

01

“苹果是劳动密集性产业,现在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每当套袋、采果季节,工价从80涨到150元,还很难雇到人。”

劳动力短缺是李丙智认为的目前中国苹果产业的第一个难题。

“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选择一个省工的栽培模式。”李丙智说:“矮化自根砧的用工量比传统果园至少节省50%,正常管一亩果园需要50个工,搞自根砧只需要25个工。”

2012年起,李丙智蹲点千阳,重点推广苹果矮化自根砧省力化栽培模式。

宝鸡千阳苹果试验站

在陕西省40多个苹果生产县中,千阳县原本是最落后的一个县,无论面积还是产量,都是全省倒数第一。

自从2012年引进企业,发展新模式之后,千阳苹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苹果种植面积从过去的2万亩增加到10万亩,其中矮化自根砧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占全国矮化自根砧种植面积的20%;苹果矮化自根砧育苗面积占全国85%,达到6300亩。

海升集团在千阳的苹果矮化自根砧示范园

海升果业、华圣果业、大地丰泰、枫丹百丽……大量企业的入驻还使千阳县形成一种脱贫新模式:让公司建果园,让农民到果园打工。

李丙智认为,人均耕地面积在3亩以上的,农民建果园是方向;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分散的地方,还是公司建果园,农民来打工的模式好。

“比如千阳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2亩,而且分3-4块地,没办法管理,种出来的商品一致性也差,还不如给公司种。”

02

“今后果品的销售,安全是第一位的。”

李丙智认为目前中国苹果产业的第二个难题就是农药残留问题。

李丙智举了一个2015年北京93阅兵招待外国元首所用苹果的事例。当时洛川、白水,千阳都把各自的苹果送到北京,结果北京选择了千阳的苹果。不是因为千阳苹果的品质好,而是因为千阳苹果只生长了三年,用药用肥都少,最安全。

“我过去觉得种苹果不打药、不施肥肯定成本很高,如果有机产品建立在高投入的前提下,如果卖价不高出一半,肯定没农民干。”

李丙智(右)与张立功在交流有机苹果的生产技术

李丙智说:“这两年我们把日本EM菌引过来后,我感觉看到了希望,成本比用农药肥料还便宜,同时还能生产有机苹果。我的试验园连续两年不打药,病虫是有的,但是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就在前二天,李丙智的学生、西部果友联盟秘书长张立功曾带我去旬邑县看过两家应用EM菌(益恩木)的苹果园。

其中一家既用化学农药,也用EM菌,园相好,果子大,色泽也漂亮;另外一家单纯用EM菌,不用任何化学农药,尽管果实口感好,但果实外观和树相并不大好看,反而不如普通的苹果园。

用EM菌替代农药化肥生产的苹果

“目前应该按两条路线走,如果生产目标就是搞有机苹果,那就严格按有机模式做;如果不考虑有机,只考虑生产好苹果,那就一半化学农药,一半EM菌,这样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就可以下降50%。对果品安全了,对环境安全了,对喷药的人也安全。这对社会也是很大的贡献。”李丙智说。

“国外的有机果园占到总面积的5%左右,而中国的有机果园只占1%。”李丙智认为生产有机苹果是方向。

03

“最近三年,洛川的苹果从每斤4元多钱,降到每斤2.8元,今年客商还很少。”

销售问题是李丙智认为的目前中国苹果产业的第三个难题。

“中国苹果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5%,人口占世界25%,苹果怎么卖?”李丙智忧心忡忡。

“咱们国家是早熟嘎啦太多了,晚熟富士太多了,国庆中秋双节前苹果少了。可以压缩两头,把中熟品种的占比调整大一些。”

红乔纳金

“除了品种结构,消费结构的调整也非常重要。”李丙智给我讲了前几天在北京与汇源果汁董事长一起交流的内容。

汇源果汁这几年的生产重点是桃汁,不是苹果汁。李丙智问董事长为什么不做苹果汁?董事长说中国的苹果汁全是残次果生产的,而且残得很严重,这事被国内媒体报道后大家就不喝果汁了。目前中国90%的苹果汁是出口到国外的。

“今后要发展专用性的品种,用好果子榨果汁,保证果汁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增加苹果汁的国内销路。”

陕西关中地区的低效苹果园

“对海拔在600米以下、不适宜发展苹果的地方要把低效园挖掉,要减少果园面积。”李丙智说:“即使是能发展苹果的地方也不建议大量发展。”

“延安提出要把当地的苹果从300万亩增加到500万亩,我反对。”

“中国苹果已经饱和,不能再大面积发展了。”这是李丙智的观点。

花果飘香

主创:清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