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10-03 09:15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的探索与思考——评《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的构造及其转换》及系列成果作者:段超(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进入21世纪后,日益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塑造着世界的秩序和面貌。而居于这一进程中心的各国文化体系,逐渐跨越民族国家的畛域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以前有未有的力度、广度、深度进行交流交锋交融。建构和发展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实是不容回避的时代性课题。从事文化研究的傅才武教授、余冬林教授,联合研究大数据技术的学者田扬戈、王少华副教授等,组成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题组,努力回应这一现实理论需求,开展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于数据分析的国家文化构造与国民文化传播研究”。其中,学术专著《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的构造及其转换》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付梓;相关系列论文多数也已发表,作为学术专著的补充的拓展。《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的构造及其转换》及系列论文有如下特点创新。第一,在对东西方主要国家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后,作者综合运用文化生态学、文化符号学等理论,明确了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的内涵,并提出在国家文化的生成、发展以及定型过程中,文化生成机制、文化竞争与调适机制以及结构化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本书及系列论文揭示了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作者提出,国家文化领导权的确立,需要借助宣传、传播渠道,法律、政策和制度,以及文化的生产与分配(包括教育)等转换中介对国民进行教育教化,从而消除社会文化的异质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政治认同的离散性,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并逐渐形成国家认同。国家文化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以及心态层面对国民个体产生影响,在国民个体和外在的空间环境(文化生态)的交互作用下,最终化为风格各异的国民文化。在此过程中,社会和个体的心理认知机制和文化心理结构也在发挥能动作用。在阐发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的内涵、核心要素、形成机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等后,作者将宏观把握与微观审视结合起来,以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以及伊朗等为案例,对其国家文化、国民文化的构造、特征以及成因等进行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考察。第三,作者并未止步于纯粹的学理探讨,而是将目光投向浩瀚纷繁的大数据方法与文化理论研究的融合。立足于维基数据、统计数据以及典型文化作品的评论数据等,课题组努力构建起国民文化评价模型,借鉴用户画像技术,勾勒出不同国家的国民文化特质。同时,课题组以多种认同指数为主要依据构建了国家文化评价模型,从而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出国家文化构造之类型。进而,通过人口、国土、经济、环境、政府等多个维度定量评判全球各国的综合文化实力。[ 责编:郑芳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