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小技巧】经外侧单一切口治疗肘关节三联征!

操作方法

手术显露

1A桡骨头内固定前可很好地显露冠状突骨折块

1B切除桡骨头后可很好地处理冠状突骨折块

采用单一外侧入路,由浅至深依次显露损伤的LUCL止点、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及前关节囊,然后再由深至浅,由内至外依次对冠状突 前关节囊、桡骨头、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LCL)复合体 伸肌总腱起点等受损结构进行修复。以外上髁作为解剖学标志,沿髁上嵴—外上髁—桡骨头中点连线做一4~6cm的切口,皮下游离。此时通常在外上髁中线后方发现软组织撕脱,形成裸区,从原始裂口进入,沿肱骨外上髁和桡骨头中线劈开指总伸肌,远端至桡骨颈部即可,避免损伤桡骨转子下方的桡神经深支;近端剥离外上髁中线前方的肱桡肌和桡侧腕长短伸肌,向前拉开前关节囊(如图1,经外侧入路可清晰显露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即使桡骨头骨折块小或相对完整,也可通过该入路很好地显露和处理冠状突,桡骨头置换时显露更清楚。

冠状突骨折和前关节囊的处理

2A,2B前关节囊套索缝合,冠状突克氏针固定示意图

2C术后X线

以2号或5号爱惜邦线缝合附着于冠状突骨块的前关节囊,尺骨嵴做一小切口。自后向前打2个骨孔,分别位于冠状突骨折基底的两侧,使用硬膜外套管针和细钢丝辅助将缝线两端分别经骨孔拉至尺骨背侧,再以2枚(或数枚,视术中情况而定)直径为1.5mm的克氏针自后向前打入。针尖位于骨折基底处,复位冠状突,以这2枚克氏针进行固定;针尾折弯剪短后埋于皮下,再在尺骨后方拉紧缝线并打结固定(如图2,冠状突骨折和前关节囊的处理)。对于损伤严重的患者,前方软组织自尺骨近端前方剥脱,造成肱尺关节有脱位趋势。此时前方关节囊的张力比冠状突的骨性稳定更重要,通过这一方法可维持较好的肱尺关节稳定性。由于冠状突骨折块通常较小,使用螺钉固定容易造成骨折块碎裂,不能获得有效固定,因此不建议使用。肘关节三联征损伤时的冠状突骨折绝大多数为尖部骨折,属于Regan和Morrey分型的Ⅰ度或Ⅱ度损伤,O' Driscolll分型的Ⅰa型或Ⅰb型,一般不超过高耸结节,因此MCL的尺骨附力点常保持完整。通常无需采用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冠状突骨折。

桡骨头骨折的处理

3A桡骨头埋头螺钉固定

3B人工桡骨头置换

由于桡骨头为肘关节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前方和外翻支撑作用,因此不能轻易切除。临床上根据术中情况进行固定或置换(图3,桡骨头的固定或置换)。当桡骨头损伤<25%时,因骨折块太小或合并骨质疏松不宜采取内固定,可考虑切除桡骨头骨折块。在切除桡骨头骨折块后,通常需评估肘关节的稳定性。若持续存在肘关节不稳定,则考虑行桡骨头置换术。若桡骨头骨折可修复,则在解剖复位后用较小的埋头螺钉或钢板进行固定,建议采用埋头螺钉固定。若桡骨头和桡骨颈广泛粉碎或骨质很差,则需考虑行人工桡骨头置换术。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可用的假体,但通常建议使用组配型假体,术者可根据个体解剖差异确定人工桡骨头的大小及假体柄的直径和高度,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明确的是应根据切除的桡骨头来选择桡骨头假体的大小,假体的高度也应与切除骨块的高度一致,以免置入的桡骨头假体过高。“过度填塞”是人工桡骨头置换最常见的并发症,即假体位置过高或假体直径过大,可导致肘关节及前臂活动受限,未达到桡骨头置换的目的。

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除了骨性结构,更要重视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对LCL复合体 伸肌总腱起点进行修复十分关键,可在肱骨外上髁钻孔缝合或采用缝合锚进行修复(图4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一般认为,重建LUCL应在伸肘40°~50°位进行缝合,但是在对新鲜创伤修复时,应在屈肘90°位、前臂旋转中立位进行修复,这也是术中最便利的体位。MCL可对抗外翻和防止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在患有肘部三联征时,MCL常表现为不完全损伤,因此通常无需刻意附加内侧切口进行修复。在完成骨折和软组织的处理后,检查肘关节稳定性,若麻醉状态下可完全屈伸活动且不发生脱位即认为稳定,不需进行应力试验。这是因为过大的应力可能会造成修复的软组织再次撕裂。另外,在麻醉状态下伸肘位肱尺关节轻度增宽是可以接受的,后期肌肉力量恢复以及软组织瘢痕化会进一步增加稳定性。是否修复MCL尚存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无需修复MCL,因为增加内侧切口显露势必会进一步增加软组织损伤,增加手术创伤,同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发生肘部僵硬的风险。近年来,由于可活动外固定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更进一步减少了内侧切口的应用。Ring等认为,修复内侧副韧带并不能为增强稳定性提供明显的帮助。Toros等认为,只有经外侧入路显露冠状突骨折比较困难,或术前患者存在尺神经损伤症状时,才可增加内侧入路解决之。查晔军等认为,陈旧肘关节三联征需行内侧切口处理尺神经。

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架的应用

若术中检查肘关节稳定性良好,短期石膏外固定即可,固定时间不超过1周。在修复骨性结构和韧带后,若肘关节仍存在不稳定时应用可活动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以保护修复的骨与软组织,维持关节稳定,使患者早期活动。查晔军等将铰链式外固定架应用于肘关节松解术中,既可维持肘关节稳定性,保护粉碎的骨性受损结构和修复的韧带,还可以撑开关节面,并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较前明显改善。

内容来源肘关节学组!

(0)

相关推荐

  • 【每日学术】肘关节损伤三联征的治疗

    导读 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均需检查肘关节稳定性,以判断需要修复的结构. 目前,Driscoll等主张在麻醉后行重力伸肘试验以判断肘关节的稳定性,如试验显示肘关节明显脱位,则手术应修复前方结构 ...

  • 【病程3周以上】的肘关节后脱位,你知道怎么处理么?

    【病程3周以上】的肘关节后脱位,你知道怎么处理么?

  • 手术详解 | 经外侧单一切口治疗肘关节三联征

    肘关节脱位同时合并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是一种复杂的骨折脱位,可导致复发性脱位.半脱位.关节退变.关节不稳定.异位骨化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996年,Hotchkiss在"Rockwood an ...

  • 【骨科小技巧】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技巧!

    神经原位松解术 内上髁前方为中心的纵行切口,大约8cm长(技术图1A). 切开脂肪组织,直至内上髁的水平. 保护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分支.尽管解剖变异诸多,皮神经分支仍可在内上髁上下6cm处 ...

  • 【骨科小技巧】外侧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的操作要点

    入路方式 外侧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可以安全地显露外侧胫骨平台,主要用于: 1.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植骨术. 3.骨髓炎的治疗. 4.肿瘤的活检和切除. 5.胫骨近 ...

  • 【综述】肘关节三联征的治疗进展

    来源:骨学周讯 肘关节三联征是指肘关节脱位合并桡骨头与冠状突骨折,是一类非常严重的肘关节急性创伤.因为其治疗的难度大.预后差,长期困扰着临床骨科医生,故称为"恐怖".1996年首次 ...

  • 【骨科小技巧】肘关节外侧入路操作要点!

    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是肘关节手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根据肌间隙和从近侧尺骨剥离肌肉方式的不同,外侧入路可分为很多种,但无论何种入路,最重要的是保护桡神经深支及骨间后神经.理论上,前臂旋前可使桡神经远离 ...

  • 【骨科小技巧】胫骨前外侧入路技巧!

    胫骨前外侧入路 当覆盖胫骨皮下面的皮肤不适宜直接采用前侧入路时.可选用前外侧入路来显露胫骨中2/3,该入路最常用于治疗感染性胫骨不愈合,其应用包括: 1.胫骨的前外侧植骨. 2.胫骨腓骨前植骨(交叉胫 ...

  • 【骨科小技巧】胫骨后外侧入路技巧!

    胫骨后外侧入路 当覆盖胫骨皮下面的皮肤严重瘢痕化或存在感染时,可以选用胫骨的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中2/3处. 这一入路手术对医生技术要求比较高,它适合于下列情况: 1.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2.骨折延迟愈 ...

  • 【骨科小技巧】肱骨前外侧入路的小技巧!

    肱骨前外侧入路 1.沿肱二头肌外侧体表做切口,切口近端起于三角肌粗隆,止于肘部褶皱近端(技术图1). 2.上臂止血带会阻碍近端组织的暴露,所以术中一般不使用止血带. 3.前臂外侧皮神经位于切口的远端, ...

  • 【骨科小技巧】髂骨取骨之切口的操作技巧!

    操作技巧 沿髂骨嵴的下缘(即臀肌与腹肌.腰肌的附着部之间)切开,直达髂骨.紧贴骨面作骨膜下剥离(避免插入臀肌,以减少出血). 如果不需要髂嵴作为植骨块的一部分,则可将髂嵴的外侧或双侧劈下,使之与骨膜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