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流秀大夫往事话三缘 —— 武缘

周末随笔

张流秀大夫往事话三缘

回忆之旅——坐稳了没?要开车了哦

流秀

三缘

开篇诗

老陈头

少小离家入岐黄,悬壶济世慎疏方

日诊夜读经年事,梦里依稀少儿郎

张流秀大夫往事话三缘

武 缘

练功的人,是心雄的。

父亲曾对儿子拜的第一位武功师父骄傲地说,他的孩儿在三岁的时候,一根新砍的大长竹,他抓着竹竿尖就能拖走,力气那个大!

小时候,常被大人逗惹,大概因为没有幽默细胞的缘故,虽总是活蹦乱跳,却对别人的逗惹很不习惯。大人一逗就烦,再逗就骂,一骂人家就扇耳光。

印象里面,父母对外总是怯懦怕事,我们受欺侮,他们也无可奈何,父亲往往不做声,而母亲为了息事宁人,反而总认为自己的孩子爱骂人。由于他们的儿子打小就不是个懦弱的人,母亲就总是压着他,就怕他飞上天。所以不管什么事,什么场合,都首先认定是他孩子有错或是他孩子先惹事。这使我姐和我俩姊妹受委屈不小、不少。于是养成了我对母亲一直的不满,而对外则往往暴力反抗。清楚记得有一次,本队队长也惹我,突然我一把抓住其下身,把他吓得从此再不敢惹。

父亲不轻易出手打孩子,但打一次就像一次。所以尽管父亲对外显得懦弱了些,却一直让我对他怀着敬畏。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在生产队玩,看到方形的一个打谷子负斗露天立起来放着,俩姊妹便跟躲雨似地钻了进去,并排站着,好玩。不料,由于重力作用,负斗一下子就盖下来,把我们全覆盖地压在了地下。幸好我们来不及跑,要是朝外一跑,又跑不及,那负斗上面的边口一旦击压上俩姊妹的头或颈子,那还能有人吗?太危险了!大人抬了足够深的负斗救出我们以后,就被父亲用竹刷条打回家去,双双令跪,把耳朵扯痛,还不准哭。

另有一次事件,却让我对父亲一直感激至今。邻居小伙伴和我在河边吊脚楼对岸玩,河水有点深,小伙伴滑下去了,吓得哇哇大哭。我赶紧伸手把他拉了起来。他一直哭回家。他妈认定是我给她儿子推下河去的,便凶巴巴地唯我母亲是问。我也给吓住了。母亲不问青红皂白就要对我动粗。父亲很冷静,就说先问个清楚。结果把俩小孩叫一起来,平息情绪后,小伙伴得以说了真实情况,他妈顿时难堪,而我终于免了一顿打。这小伙伴的妈,对我一直抱着刻骨的成见,曾有一次恶狠狠地给我母亲告状:他儿子如果考不上中学,就是我的责任!咋说呢?她儿子和我长大以后,关系一直都很好,而她母子俩则矛盾深重,到她突然暴死都母子俩互不原谅。

进入初中之前,曾因在河里扎猛子被强人按在水里呛过,一度咳嗽半年,吃了若干药都好不了,甚至堪比一个窝里一公一母还是原配的蟋蟀等一样复杂难找的水井里的鱼虱子都吃过,照常没用。进入初中后,在班主任影响下每天早晨跑步,居然不知不觉痊愈了。

家里穷,是父亲打青石头卖钱供俩姊妹读书。记得初一冬天下雪,穿得单薄,鞋子有时都没有,虽冷,也扛得过去,却让老师很是心疼。期末考试,每科几乎总是我第一个交卷,然后就被叫去老师办公室烤火。后受 “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启示,除了继续每天跑步,从夏季开始一年四季每天必须下河游泳,就在吊脚楼的河流,下雪天都不间断。这样,终于练就了一个浑身发热的纯阳之体。

在初中算是个学霸。学霸在今天当然受到鼓励,但在当年那个“一家打牙祭,全队闻到香”的环境里,学霸是遭忌的。鉴于自身的处境,和父辈的怯懦,初三开始,即产生强家的念头。于是向父亲表达学武的想法,获得支持。

父亲的老家不是这里的,只是当年躲避抓壮丁,才从老家逃出来,落脚这里成了家。难怪这里我们的姓氏就一家,也难怪父亲在这里谨小慎微,一生勤劳一生苦逼。孩儿们长大了,也很争气。现在既然发心学武,那就先去老家吧。父亲的老家有祖传武功?怎么没听说过?难怪伯父的儿子我堂哥,一身强壮的肌肉,之前总以为是干农活干出来。原来,我们的祖上就是宋朝的武官大元帅,叫张恢,从陕西和儿子张焕带领官军前来黔南道降服夷蛮,其间的故事有点像三国时期蜀国诸葛武侯七擒孟获,后回朝廷复命,不幸途经现重庆彭水染疾身亡。夷蛮头领得知大元帅不再,再起而闹事。朝廷只好命令张恢子焕接替其父镇守当地。焕生五子,五子分别任各地镇守使,后代遍布。其第五子坤重后人即父亲这一脉。父亲老家的人很多都会武功,这就理解了。由于父亲出来早,所以才没有继承家传武功。

父亲告知说,老家人一般农忙时忙农活,过年农闲下来,就大家集中起来操练武功。既然如此,那就先去老家跟大伯和我堂哥学家传吧。

过年时候就到了父亲的老家大伯家。大伯比我父亲年长好几岁,他儿子即我堂哥则长我七八岁。晚上,最先由大伯在堂屋示范几个基本动作,然后父亲要他上火桶烤火,具体就由我堂哥在下边堂屋地面教我。基本功主要有下盘的骑龙步、弓箭步、丁字桩,手上的旋转冲拳和挽手回收,腿上的强劲跺脚和拔腿后击,弓箭步砍杀,盘腿飞腾回击等,一晚上就只练一两个动作,持续,反复,最先感觉很是枯燥乏味,逐渐逐渐就有意思了。

基本功练得差不多,就开始练套路,比如小洪拳、大洪拳、双合刀。小洪拳是大洪拳的基础,碰肘撮脚的动作很多,力度到位,会把堂屋坑洼不平的泥巴地面戳平。我一共戳通了三双鞋,伯父家堂屋泥地被戳得光洁发亮。

由于学得快,下功夫深,最后连家传棍法都一并学了。家传那根棍长约2米,很粗,横截面直径居然不下10公分,就像肩打谷子的负斗的粗棍似的,我堂哥粗大的手只能握到一半,但他竟然舞得虎虎生风。那棍我当然就更握不到了,又粗又重又长,不小心一松手跌下就很容易砸到自己的脚,我只能使劲把紧,慢慢比划。后来不久,跟外家师父学过棍术,就能舞空心钢管制成的1.8公尺长棍了。

不满足于父亲老家伯父和我堂哥所传授的功夫,所以希望再向外家师父学习。于是通过熟人引荐,有一天赶集,父亲从集市请来了一位身材魁梧、声如洪钟的老人,大约80来岁。据说老人年轻时曾在兵营为长官当司厨,后在四川峨眉山跟随老和尚练武,学得一身好武艺。武艺学成后,一次遇到一大帮强人拦截,格斗中,左耳遭到其中一人砖头拍击,至今听力有限。传说老人有一路白鹤拳打得很好,还会水上漂。不过这两个传说没谁见过,终不可考。老人被父亲引到吊脚楼临河的房间,看过我的面相,满意。然后,拿出完整水牛角尖一分为二的一对牛角板卜卦,牛角板合起来在其双手合十的掌心一捂,忽地向上一抛,啪啪,牛角板迅速落地。牛角板落地情况怎样,大家观察。如此连续三次,如果每次牛角板都显示一块扑地一块仰天,一阴一阳,那就表示我可以学,不然他不能违反天意。初中这几年练出来的身板,和在父亲老家学习家传所下的功夫,自然让老天和老人满意。于是,当即就拜了老人为师。

简短的拜师仪式进行完毕,老人就在卧牛之地的狭隘空间打了一套拳法,先让徒弟开眼,然后比划几个基本武功动作,叫我做。都简单,所以一看就懂,一做就规范,老人顿时颔首,喜笑颜开。接着就传口诀,如今只记得几句:“左打右打,前打后打,上打下打。”后来,老人叫父亲给砍了一截一尺来长的粗茶树段,两头削尖,要求我每天两手抓紧茶树段朝两边用力抓扯,目的在于练好两手的抓功。不久,我进入了师范学校,每周六下午便去到他家,傍晚操练,次日上午再回到自家。学的内容其实不多,拳术就游身八卦,棍术不如家传棍法复杂,不过都很实用。

还学了一套攻防一体的双锏。锏,是古代的冷兵器,金属制成,四棱长条形,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老人有一对铜锏,不算太沉。我是用楠木制作的木锏习练的。锏的生活化,我估计就是农村妇女们在河边洗衣物用的洗衣棒。古小说中,常见到“杀手锏”或“撒手锏”一词,比如《说唐》里边,罗成和秦叔宝互教自家武艺,但是都留了一个心眼,罗成没有教自家绝杀“回马枪”,秦叔宝没有教自家绝杀“杀手锏”,但是在日后的作战中都让对方见识了自家的绝活。杀手锏既强调技术含量高、作战威力强,更强调出其不意,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达到“一招制敌”的效果。后来,作为习用语,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

老人还有一个在我之先的徒弟,很能吃苦,练得也很好,但可能都只是学的皮毛。更复杂、更技术含量高的,老人的意思不可轻易传承。我希望传承,老人先一口答应,后颇为犹豫。据说是他会让你跟着他一块走,然后到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会突然当头棒喝似地问你:“后面,有人没!”你若回答:“没人!”那他就继续教你更高级的功夫,但同时为了练好这些功夫,你也将付出“绝后”的代价。这难不成是“绝后武功”吗?只听说有“绝世武功”,没听说有“绝后武功”啊!不过老人自己就真没有“后”,自始至终没有子女,老两口现今属于五保户,所以有徒弟很好,徒弟的供养和陪伴,让老人没有寂寞。本准备也传授更高的武功,考虑父亲一脉就“一个茶壶嘴嘴”(男孩),即便苦练成了绝世武功,在当今这个社会意义也不大,所以终于犹豫作罢。

母亲给自己取的学名,一开始就是“光武”,学武之后,才发觉似乎本来就该在武功上有所造就,“光大中华武术”嘛!别扭的是,学武的初衷却是“强家”,隐隐约约可能还是“报仇”。

年轻就是有使不完的劲,需要自我吃苦折腾。次年,进入师范的第一个寒假,经一本家姐和姐夫引荐,又拜了第二位外家师父。这师父很年轻,大约30余岁,他们那里是个武术之乡,在全县很有名。这年轻师父手上的功夫十分了得。有一次出外打架,他一个剁掌,当即让人家蹲下去吐了血,结果被蹲了15天班房。跟他学,也要先念一大段口诀的,口诀中有问话:“周侗老师,你的功夫要传不?要传于忠厚老诚之辈,不传于盗贼奸佞之徒!”“周侗老师”?不就是宋代精忠报国的武将岳飞的师父吗?正是。周侗(约1040~1119年)字光祖,华州潼关人,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难怪年轻师父手上功夫厉害。据说当年周侗因为主张抗辽抗金,在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专心武学,确立了官派正规武术的若干套路,如五步十三枪戳脚,发展出自少林的翻子拳,以及棍法等。《水浒传》里面的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等强人都是他徒弟,他最后收的闭门徒弟就是岳飞。年轻师父这一派居然传承自强人的老师周侗,真是有幸,老天待我不薄。好好练!

师父尤其强调扎实的基本功,所以每晚扎马步桩、虚步桩,大冬天都会扎得大汗淋漓,全身汗透。他示范或纠正好动作后,就上火桶烤火,跟我姐夫哥聊天,没他示意,我是不能稍懈的。长时间一动不动机械站桩,是很难持久坚持的。尽管我有基本功功底,毕竟也有生理极限。觉得应该休息一下了,他可以叫停一下了,或者换一个动作,他却仍旧没有任何意思,聊天似乎连个停顿符号都没有,总是聊个没完,我都怀疑他把我给忘了。所以心里不免有些抱怨。不过一想,练武功是为了什么,也就咬着牙关,耐着性子,继续。如此坚持,结果欣慰。后来在师范学校站马步桩,让另一跟我学武的同学尽管使劲踹踢,竟然落地生根,纹丝不动。而每次跟人比划,总是被赞下盘很稳,基本功扎实,所谓一看就是个练家子。

在练枯燥乏味基本功阶段,每天早晨被要求面向初起的太阳弓箭步用力冲拳三百,然后练马步桩冲拳接尺侧砸棍,再然后手臂击树桩或手刀砍树干。这比练套路更能激发人体的雄心。练套路是求得灵活性,也算是休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套路就是花架子,用于娱乐表演可以,比如我至今还可以在台上走游身八卦,演少林五形八法拳,但是用于打架实战可就吃亏了。所以每天早晚主要还是苦炼基本功,并以几个套路的练习作为收尾结束。

从师范到执教到进修,武功习练,几乎没有一日间断。师范有一位同班同学,最初感觉我这人一般不和同学往来,行止跟任何一人似乎都不一样,于是一次深夜有意悄悄跟踪,发现原来如此,便希望带带他。有个伴也好,于是爽快答应。看他人瘦高,但有些驼背,便让他先从做俯卧撑开始,每早晚各150个,然后练踢腿劈叉,然后跟我一起隔三差五夜晚睡教室板凳。睡教室板凳很不容易,也无法睡着,因为只架两条凳子,一条枕在后脑勺,一条枕在双脚跟,一般这样练个半个多小时就得回寝室睡去。这同学常去家里帮我父母干事,他的积极主动程度,让我怀疑他才是我父母的儿。父母问他,他回答说:“你光武让我的驼背从此直起来了!”后来经我鼓动,他另去山里跟一个著名武功高人拜了师,学了点穴武功。

师范阶段,常规锻炼是跑步和举重。短跑练爆发力,长跑练耐力。每当学校运动会,长跑难以拿到第一,那是班上那位后从教育部门转到公安系统的同学的专利,不过百米短跑总是能获奖的。至于举重,所执教的中学曾有体育器械杠铃,学生中有一个子强壮的初三学生举得起来,我则为老师中唯一能举者。

一次玩篮球,竟被一同事注意到手,很关切问怎么回事。因为十个手指指节都有明显粗重的老茧,明显跟年龄、气色不相符合。他哪知道,这是双手各一个相对的指节并立俯卧撑的结果,练点穴术的基本功练的。点穴术没能用在技击上,在业余治病上倒用上了。

曾自学过轻功,能无须助跑便蹲下一跃,像展翅雄鹰的样子,轻盈落在1.2公尺高度的障碍平台上。引得学校部分见到的同事啧啧称赞。在教育学院进修时,教室的走廊突然让我兴奋,瞬间劈叉一跃,双脚抵在两墙壁,啪啪啪就跃到了走廊顶部,看着下边的同学们甚是开心,而他们则看稀奇。一次送一刚师范毕业被新分配的外侄儿去乡村学校报到,经过一片山里的楠竹林地,我兴致一来就踩着两根粗竹啪啪啪地串上了竹尖,外侄儿艳羡不已,后来也开始了学武。

今天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而热兵器时代,统治世界需要的是智力,已不是蛮力。所以中国的“武功”很快变成了“武术”,而“武术”又普遍用进废退快普遍变成“舞术”了。舞蹈之术,就是好看了嘛。以致才有了天真得可爱的“格斗狂人”徐晓冬很是认真的武术打假。徐武术打假的屡屡成功,不是中国武功的不堪一击,而是武术界面上的人已经不愿吃苦练基本功了。但愿还有若干默默无闻的有志者,不为名闻利养所诱惑,一直在坚持吃苦地继承着真正的绝世武功。作为曾经吃过若干练功之苦的“光武”人,在此谨向他们致敬!也希望武术界通过徐晓冬武术打假的屡屡得逞,及时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反思,不要把中国体制外的“武功”都退化成体制内的“武术”,再退化成舞台上的“舞术”,再退化成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如同能“一见知病、出手既效”解决问题的中医被退化成了供人“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赏玩的“文化”一样,那是很要命的。

习练武功,是一定需要实战的。师范毕业的空档,才开始出手,在当地公开宣称:“我们这个家受人欺负的日子从此一去不返!”那是“报仇强家”性质,后来还有好几次。现在想来,未免格局太低,境界不高,不提也罢。但仅仅从练手的角度,曾经跟人对决过若干次,包括从农学师资培训班结业分配到一所职业中学之后。一次,听说社会上有某位武师正在哪开场教武,我找人传话,约个时间过过招。不久对方应允带着几个徒弟前来,相约在学校围墙后面一公里处的茶林比试。学校校长和几个同事得知,难得一见,便新奇地一同前往观战。找了一块空地,约定三打二胜或五打三胜,战三个或五个回合,按江湖武林规矩互相问讯,即开战。我先下手为强,冷不丁一个扫堂腿,想不到他身手也十分敏捷,一下就避让开了。战了两个回合,两个都没便宜占,而他出现了气喘吁吁状,主动抱拳说:“不打了,我让几个徒弟来跟您学习!”相互欣赏,但作为学校老师,学校领导不希望切入社会上的事。后来他们有两帮人要火拼,他特来动员,说:“不要您亲自出手,只要您站在旁边就行了!”真去了,哪有只站在旁边不出手的事呢?学校领导没让去。那时候,总认定“打赢了得个经验,打输了得个教训”,所以一提起打架,浑身是劲,没有丝毫恐惧。

后来打架打多了,终于恐惧了。恐惧不是因为打不赢,肉体上从没打输过,问题是给人打伤了,人家进了医院就不出来,你得赔钱,家人还得替你赔礼道歉。记得40多岁早就放弃武功习练以后,都还打过一次架,一点都不成熟。

不成熟的另一个含义是无知。记得刚刚当教师给高一上体育课的时候,霸气要求全体学生跑步,有女生要请假,一概不允,勉为其难地跑,脸色苍白,竟也没能让我产生恻隐之心,只是一味要求男女生一样。后来才意识到,人家女生正来“大姨妈”,何其残忍。为了表示歉意,结果就教了所有女生防身术。想起来好玩,在地区党校参加为期三个月的法制知识培训班期间,好些同学都怕接近我,原因是基本都吃过亏。一挨着我,可能就被擒拿了。

刚执教高一体育的时候,个头比我高些的一男生被我一脚踹倒,倒地瞬间我却一把抓起了他,据他后来说,他当时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发心要拜师。可惜三年以后他们都快毕业了,有天晚上到我办公室兼寝室来说,他做梦都在给我做徒弟,我才终于受感动答应了他。这是我一生唯一的武术弟子。他毕业后去了东北黑河当了几年边防兵,退役后还跟我练了好长时间,对我忠心耿耿。

为了带好弟子,根据自己拜师所学和实战经验,编印了一个从基本功到套路都很规范的武功大纲小册子。创编了系列腿法,还有一套徒手拳、一套板凳拳、一套竹条鞭。并选择一个森林覆盖很好的乡下,让弟子用120老式相机把徒手拳拍成部分拳谱,试图什么时候也编著一部武学著作,就像著名武术家蔡龙云编著《少林寺拳棒阐宗》或万籁声编著《武术汇宗》一样。

板凳拳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学生坐的都是长板凳,见凳起念,便来了灵感。板凳拳过于霸道,几乎招招致命,以致后来每练一次,必然心雄要打一次架。至于竹条鞭,来自于学校安排假期守校,假期一不注意,就有校外的牛进到校园来吃草,时时有成堆牛粪,搞得校园很脏,而看牛人往往把牛放进来就不见了。只好用竹条鞭驱赶,结果很有感觉,便创编了一套一路追击呼呼生风的竹条鞭功夫。

正当武功已经习练到一定境界,可以向武术家位置升华的时候,竟戛然一下自废武功。姐不允许丢弃,自己心里也难免遗憾,但还是说甩就甩,非常坚决。

好好的,怎么就把武功说放弃就放弃了呢?

一次,一个很亲近的学生见我还想拜师武功高人,便给我推荐,在一个很远的乡下地方,并让其叔父引路。当时隔房不到十岁的侄儿、侄女俩姊妹正跟着学武术,为了锻炼他们的意志,便带着他们一起去拜访,全程沿山路步行。好不容易拜见到,却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隐士,木房瓦屋泥地,就灶房、卧室两间,破败不堪,夫妇二人,几乎家徒四壁,哪是什么武功高人,很感觉失望。不过老人倒出口不凡,让你不敢小觑。据说邻近省上曾时有若干高级干部悄悄来此询问前程,他一一给指点迷津。虽失望,既然来了,不妨递递功德,也拜托老人算算。老太太里间拿了一件前后绣着阴阳八卦图的道家袍子出来,老隐士很熟练地穿上,然后点了三支香,坐在一把破旧的摇椅上,半闭着双眼,一晃一晃地,以唱的形式念念叨叨。我们根本听不懂,老太太就在旁边翻译。原来,老隐士知道我姓什么,干嘛的,为什么来,让我惊讶不已。他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不是靠武功打天下的人,你必须放下武功修炼,否则今后就在武功上出大事。你要从文,从此静下来,以后可以做个文官……”的确,我精力总是旺盛,就算教育学院时期呕过血,也未曾丧失精力习练武功。以致体育课上,老师教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了几个分解动作之后,就说了:“你们这里边,有位学员足以做你们所有人的老师!”于是走过来,拉着我要我到队伍前边本该他作为老师应该站的位置,给大家做示范。因为呕血曾休学疗养半个学期,结业时候去问体育补考,他说:“你还用补考?早把你体育分打好了!”

从文?从武?老隐士的劝诫顿让我走心。从武,心雄而强,但未必让我未来健康。我练着武功还呕血哩!

最初背着被子行李到职业中学报到,一进入校门即遇到一个老师,问我:“你哪里的?哪个现在就来上学啦,我们老师都才来报到!”我回复说:“我是新分配来教书的,看嘛!”把介绍信递给他,他顿时尴尬:“喔,张老师啊!欢迎欢迎欢迎!”立刻接下背包,安顿入职。这老师就是这职业中学的第一任校长。误会为学生,大概是因为个头不高,又长着一副娃娃脸。校长带头,在非正式场合,领导们,包括后来学校第二任校长,都叫我“光武弟”。

一天,我正在寝室兼办公室里背门面窗备课,忽听门外一个声音进来:“流秀!流秀!”我转过头来,见是校长,问:“校长叫哪个呀?”“叫哪个?你啊!你不是‘光武弟(帝)’吗?‘光武帝’不就是‘刘(流)秀’吗?”哦,这么个“流秀”啊!

后来再办身份证,干脆就把“光武”换成了“流秀”,从此开始静得下来,并写得出长篇大论的东西。但另一面,估计是有意违拗了隐士老人忠告的人生规划,没有走“文官”仕途,而是走了一条全医家半学者的人生之路,以致人生采取守势,坎坷相伴中年,不免心有戚戚焉。

职业中学那些年,是人生最为惬意的一段。感恩那时的校长和同事们,也感谢那时的学生们!

2018年4月25日星期三 于隐居河畔

【作者简介】

读经典 做明医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