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的思维方法

入门·经典·临床·栏目

中医治病的思维方法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河北省宁晋县草医堂李源大夫结合病例谈中医治病的思维方法的一篇文章。  

结合病例谈中医治病的思维方法

“真正中医”治疗疾病一般不会象现代医学哪样详细分科。对于现代医学分科诊断的病名以及现代仪器检查的结果仅仅是个参考,对指导使用中药意义不大,不做为依据。“真正中医”更关注的是患者的舌苔、脉象、寒热、汗出、头身感觉、饮食、二便、口感等等情况。因为可以断言:到目前为止人类自己制造的即使是所谓最先进的设备、仪器也没有人类自己的大脑进化的精密、准确,而“真正中医”所关注的这些(即患者的舌苔、脉象、寒热、汗出、头身感觉、饮食、二便、口感等等情况)正是患者的“大脑”对自身不适的最真实、最准确反映。而患者的这种不适反应也最能真实的、客观的反映其疾病的本质,在很多时候患者这种痛苦不适即使是最先进的仪器也是检查不出来的。因此“真正中医”认为也只有查明这些情况,才能运用自己的“大脑”,根据传统经典中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传承下来的固有中医理论)的那种思维、那种方法去辨病因、辨病性、辨病位,定病机。然后据此而立法、处方、用药施治。所以说中医真正诊治病的原理就是人类进化的最高成果——即患者的“大脑”和医者的“大脑”的信息互动的结果。是最客观、最真实、最准确的本质反映。是任何所谓的先进仪器无法比拟的,所以说任何现代先进仪器检查结果对于“真正的中医”来说也仅仅是个参考,对临床中指导使用中药治疗疾病的意义不大,不宜做为依据。

都说辨析证候,审机定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精华,惜现在很多“中医大夫”只知西医诊断、辨证分型,然后结合现代药理对中药的成分分析,运用西医思路作指导对症对号入座使用中药。或者拘泥于“现代中医”的一些“成说”,如:阑尾炎就用“大黄牡丹汤”,胆结石就用“利胆排石汤”,鼻炎就用“苍耳子散”等等。而常常忘记了医圣仲景所告诫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而使临床治疗乏效。下述病例的诊治过程既是。

例一:某女,32岁,本县某中学教师,2003年5月4日由丈夫(县某医院护士)陪同就诊。

诉:近两个月来脐周及右下腹隐痛、时剧。曾在县某医院数次作B超示子宫、附件无异常,月经正常,大便微稀溏,血分析:白4000,红350。县某医院医生诊断为:阑尾炎。药用:头孢类药静点20余日,效不显,其丈夫又找本医院某中医大夫诊治(中医院校本科毕业,实在西医内科工作)处方:大黄牡丹汤加减又10余剂亦不见好转,反增食欲不振、乏力等症。又有医生建议做手术,患者惧。经人介绍找我诊治。刻诊:右下腹冷痛、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怕冷畏寒、咽部偶有痰,舌苔白腻滑厚,脉沉弱。据此余辩证为:脾虚湿困。治疗方案如下:

嘱:立即停服苦寒类中药及抗生素,另嘱患者不要手术,恐术后刀口很难愈合。遂处下方:

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藿香10克、黄连2克、甘草6克、砂仁6克、陈皮6克、黄芪15克。刚处方完毕,因其丈夫在医院做护士工作,素知医。怀疑所处方药不能治阑尾炎。说:怎么不用清热解毒之方药?我也没有给他做过多解释,而是让其只取两剂药试服,以观效果如何?到时候用疗效使其信服中医药的辨证思维。

5月6日来诊诉:服药两剂其症大减,自己已能起自行车来诊。刻下所苦:口微干苦,右侧腰部微酸痛,白腻舌苔已薄根部稍厚,脉沉。前方已对证,患者亦不在怀疑。综效不更方,再进5剂。

5月10日三诊。服完5剂药自觉神清气爽,食欲很好,腹部已不再隐痛。只是偶腹胀,舌苔薄白腻,脉沉。处方如下:

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藿香10克、砂仁10克、白扁豆15克、木香6克。5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温服以善后。服后遂愈。随访至今3年余未复发。 

例二:某女,56岁,河北省宁晋县城关镇人,曾在本县某工厂职工医院药房工作(现已退休),2004年10月18诊。

  

患者自诉:2年前在家照看孙子,因不慎小孙子从高处摔下致伤,本人也因此受惊吓而致失眠、心悸。开始时自购安定片服用有效,约2~3个月后,服用安定片无效,且整夜不能入睡、烦躁,偶尔能小睡片刻,也是梦多、易醒,醒后则心悸不安、浑身不适。白天则昏昏沉沉、胁肋胀满、饮食无味、不能做事。先后经本地及省市多名中西医诊治一年多,效果不理想,甚是苦恼。
  

经人介绍治于余处,刻下:失眠如上述,脉濡缓而滑,舌苔黄燥。晨醒后口干黏,咳吐清稀痰涎。四肢沉重、乏力,头脑昏沉,心情郁闷,肩背麻木不适,大便黏滞不爽,据上症辨为:湿热化燥,微显伤阴、肝郁。治宜:清湿热、润燥祛痰、疏解肝郁。处方如下:  
  

杏仁15g,白豆蔻6g,薏苡仁20g,清半夏15g,黄芩10g,黄连3g,麦冬15g,芦根20g,白芍20g,茯苓15g,远志10g,生麦芽20g,枳壳15g。2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一剂。
  

10月20日二诊,服药2剂,诸症均减。舌苔已润仍有黄意,脉濡滑,清稀痰涎已变黏稠,大便已爽仍微黏,昨晚已能安睡一会儿,上午仍有心悸、烦躁不适,但时间已短。综效不更方,原方7剂,服法如前。并嘱停服其他安定类西药。
  

10月28日三诊,又服7剂,晚上已能安睡,晨醒后自觉舒爽,咳吐痰涎亦消失。白天烦躁、昏沉等症状亦解除,但口中干黏仍不解。舌苔厚浊腻,脉细濡。证属湿热郁阻、伤阴。治宜:清热化湿、滋阴。前方减茯苓、枳壳、远志。加知母15g,藿香10g。7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一剂。服后遂愈,患者因惧怕复发又要求服药7剂以巩固疗效。其后一年多来多次随访未见复发。

例一之患者在县某医院诊断为阑尾炎,西医已用抗生素治疗20余日乏效。此时患者当已现脾虚之证候。找中医治疗时本应详细分析,认真辨证,找准病机,据此立法处方用药,当可取效。惜该中医大夫虽是科班毕业,但在西医科室工作免不了受西医思路所左右,又泥于“现代中医”之“成说”,处方“大黄牡丹汤”服用10余日症不但不减,反而使脾虚之证加重,这种情况下又有医生建议患者手术(终因患者惧而未做)。余在临床观察:很多辨证为脾虚的患者做手术后,刀口愈合慢,甚至很难愈合,临床已遇多例,望戒之,戒之。

及至余处据中医之理法辨证为:脾虚湿困。药用四君子汤加味,可其丈夫略知医并不相信此方能治其所谓的“阑尾炎”,于是只给其处方两剂药试服,其不料服药后竟诸症大减,而前疑亦尽失。综效不更方之训,按此思路又服药10余剂而病愈。且三年多来没有复发。
  

例二是一失眠患者, 失眠一症,西医用安定类镇静药;中医用安神类中药,此其常也。然证之临床,凡服用西药安定类镇静药治疗无效者,应用安神类中药治疗亦多无效,这例患者既是。
  

该患者曾在药房工作过,粗知医药。因此,就诊处方一直保留着。开始时自行服用安定类镇静药能够缓解,2~3个月后失眠加重,且服用安定等药亦乏效。观其在当地及省市医院就诊处方,所用西药皆是安定、多虑平、谷维素等;中药皆是琥珀、酸枣仁、朱砂之类。有一医中药处方中有20余味药,其中酸枣仁用至100g,琥珀、朱砂各10g,柏子仁30g,且在睡前还要送服西药多虑平2片,安定片2片,可谓集中西医安神、镇静之大全,亦是不能使入睡片刻。即使能小睡片刻,醒后也是痛苦异常。
  

及至余处,据其脉证辨为:热重于湿且化燥伤阴、又有肝郁之象。于是处方用《温病条辨》三仁汤为基础加减,加黄芩、黄连以清热燥湿,加麦冬、芦根、白芍以清热滋阴,加生麦芽、枳壳以疏解肝郁、除胀满,方中茯苓、远志、半夏能祛除晨醒咳吐之痰涎。诸方药配伍,共同起到燥湿清热、滋阴化痰、疏解肝郁之功效,方证对应,故在服药后失眠等症能很快次第解除。惟三诊时脉细濡,口干黏、苔浊腻不解,这亦证历代医家所论湿热为患缠绵难愈之特点。故三诊时减去茯苓、枳壳、远志,加知母15g、藿香10g以加强清热化湿滋阴之力。终于使患者在三诊后诸症得除。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但未再使用西药安定类镇静药,亦未使用中药安神类药,前二诊方中虽使用了远志一药,但主要是用其祛痰涎之功效。三诊时从方中去除后,并未影响全方主治失眠之功。这更进一步证明中医诊治疾病是辨证论治使然,若见病发药的“泥瓦匠式”医生不去辨证论治,见有咳嗽者,就用止咳类中药堆砌一方;见有失眠者,就用安神类中药堆砌一方等等,患者是永远不可能痊愈的。

把以上两例患者的治疗过程记于此,以体现中医治病之辨证思路与诸同道共勉之。

最后提醒正在学习中医的同道们:在用中医诊治疾病时,心中一定要先忘记西医的思路、概念。应牢记:“有是证,用是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有时候甚至连中医的一些“成说”也不要拘泥。而是用传统经典中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传承下来的固有中医理论)的那种思维,那种方法去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定病机。然后据此立法、处方、用药。此虽不能尽愈诸疾,庶几可见病知源,少犯错误。此乃余临证多年的心得。望牢记、领悟。临床常运用之自会得其妙也。

地址:河北省宁晋县天宝东街亚威领郡小区李源草医堂

电话:13001452733

李源中医师简介

李源(原名:李有缘),1972年生,男,宁晋县人,中医执业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李源草医堂中医门诊创办人,宁晋县苏家庄镇、北河庄镇中心医院特聘中医师。河北省中医学会仲景学术研究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名中医赵振兴学术经验继承人,宁晋县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

师从于河北省中医科学院曹东义教授、河北省名中医赵振兴先生。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临证形成“抓脉症、定病机、选主方、配部位引经药”为特色的中医诊疗体系,擅长治疗内妇科疑难病症、口腔黏膜疾病及儿科呼吸道疾病。在相关报刊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编著、整理出版《草医堂临证传薪》《宋俊生临证得失录》《赵振兴临证医案实录与效方》《赵振兴妇儿科医案医论》等著作10余部。长期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良好的疗效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读经典,做明医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

(0)

相关推荐

  • 中医药治愈顽固性失眠医案一则

    某女,56岁,城关镇人,曾在本县某工厂职工医院药房工作(现已退休),2004年10月18诊.        患者自诉:2年前在家照看孙子,因不慎小孙子从高处摔下致伤,本人也因此受惊吓而致失眠.心悸.开 ...

  • 李源:浅谈癌症的中医辨治思路

    中医药治疗癌症有很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治疗方法,传承数千年,但是,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很难被理解.需要我们中医人深刻学习,积极的向群众们宣传中医药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内经·经脉别论&g ...

  • 毛进军老师在《思考经方》中,就中西医处方...

    毛进军老师在<思考经方>中,就中西医处方作过分析思考: 中医开"方",西医开"药". 其实,开"方"是辩证有理法的处方过程,开& ...

  • 中医治病的八大方法,全在这里了

    中医治病的,不外乎八种方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这也是根据自然的法则来的.其实,人体本身就有这八种功能,并且在自发地调动这些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只不过是一个辅助或促 ...

  • 中医治病靠思维,针对五年冠心病,我先分两...

    中医治病靠思维,针对五年冠心病,我先分两步,一补气,二化痰. 大夫,我五年前已经做过一次支架了,这三个月以来又开始发作心绞痛. 刻诊时发现患者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细弦滑. 他说,我经常会胸痛胸闷,而 ...

  •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三)中医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内容

    辨证的概念及重要性 辨证就是辨别.识别证候.中医的"证"相当于西医的诊断,它是中医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把握疾病某阶段本质的一种概念.换言之,就是为了达到明确诊断而进行的思维── ...

  • 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

    I导读:这篇精彩的讲座相信很多老读者都读过并且印象深刻,文中宋柏杉老师讲了两个病例,一是桑菊饮合通窍活血汤治愈一例脑瘤,一是宣白承气汤治愈一例主动脉夹层.几年前我们第一遍读的时候,就是完全的震撼.感动 ...

  • 60自学中医入门课程-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高清

    60自学中医入门课程-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高清

  • 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精彩荐读)

    中医书友会第80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宋柏杉 ⊙ 整理者/闫安强 编辑/王超 ⊙ 校对/战士徐 I摘要:你有什么样的综合知识,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视野,你就会成什么样的中医人.中医是博大的 ...

  • 中医治疗骨刺、骨质增生的思维方法与验方

    骨刺,顾名思义,就是正常的骨头上长"刺"了,医学名称叫骨质增生.虽然许多人都听说过骨刺,但真正了解骨刺的发生.发展及生长过程的人并不多.就连部分医务人员,也常常会说疼痛是骨刺引起的 ...

  • 汗、吐、下是中医治病的最主要的三种方法,...

    汗.吐.下是中医治病的最主要的三种方法,后世在三法的基础上,演变成了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现代中医最喜欢用的却是补法.温法.清法等,而把老祖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治病三法--汗.吐.下给淡 ...

  • 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精彩荐读)

    浅谈中医与西医思维的差别   承蒙罗.王两位老师盛情邀请,来谈谈我对中医思维的看法.   在开讲之前,我谈两个病例以供大家先期思考,这都是我2012年治的病例,一个是左脑颞叶胶质瘤患者,已经八十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