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黑足猫被全世界禁养,​再​呆萌可爱也不行?知道后你还敢养吗

文|科普探所
宠物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的好伙伴。人们饲养得最多的宠物莫过于猫和狗,很多人都甘愿成为铲屎官,享受宠物陪伴的同时,给予它们悉心的照料。
但是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猫狗都能作为宠物,比如一些性格过于凶猛、攻击性强的犬类。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被禁养的还有一种体型小巧的猫咪。
这是生活在非洲野外的黑足猫,你可以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南非等地看到它们的身影。不过,这种猫咪却被全世界禁养,哪怕再呆萌可爱也不行。
非洲最小的猫
黑足猫的名字来源于足底黑色的标记,它们的肉垫是黑色的,脚部还长着黑色的毛。它们的毛色呈肉桂色、茶色或近白色,身上有黑色斑点,四肢和尾巴有黑色环纹。
这种猫咪是野生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成员之一,成年平均体重仅1.6公斤,最重的猫咪也不过2.5公斤。雌性会更轻,一般只有1.3公斤。
体型小巧的猫咪总能唤醒人类的怜爱之心,更何况是这样一种能被人捧在手里的猫咪,尤其是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简直要把人萌化了!
但是,明明能凭颜值吃饭的黑足猫,却偏偏要靠实力生存。
别忘了,它们生活的地方可是非洲草原,仅仅依靠可爱是没办法填饱肚子和自保的。严格来说,它们的能力比人类想象的强悍太多。
黑足猫主要栖息于戈壁、灌木丛、半荒漠等干旱的地区,在这些地方,它们生活得如鱼得水。但它们基本不需要饮水,主要通过食物摄取水分。
黑足猫的胃口很大,一晚上吃掉的食物相当于自身重量的三分之一,鼠类、鸟类、爬行动物等,都在它们的食谱上。
有朋友感到好奇:这么娇小的猫咪,究竟是哪里弄到那么多食物的?
捕猎小能手
其实,捕猎才是黑足猫的拿手好戏。许多独居的猫科动物都会采取伏击的方式获取食物,但黑足猫却选择跟踪突袭的方式捕杀猎物。
它们主要在夜间活动,长着黑毛的足部不仅能防止被沙地烫伤,还有助于它们隐蔽身形。
当然更重要的是,黑足猫自身有着高超的捕猎本领。一方面是自身条件优越,它们行动机巧灵活;夜视能力、听觉能力都十分优秀;
跳跃力也相当出众,奋起一跃能越过2米的距离,高达1.4米。
另一方面,它们极具耐心。发现猎物之后,黑足猫不会贸然出手,而是悄无声息地靠近猎物,等找到合适的时机,就会闪电般跃出,精准地抓住想要逃走的猎物。
如果一击不中,它也不会灰心丧气,而是仔细寻找猎物的踪迹,发起第二次进攻。除此之外,黑足猫还会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蹲守在猎物的洞口,有时一等就是2个小时。
相关数据显示,黑足猫一晚能够捕捉10-14只老鼠,平均每只耗时50分钟。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黑足猫也会选择较小、容易捕捉的老鼠,大耳鼠就经常出现在它们的菜单上。
了不起的是,它们的捕猎效率是猫科动物中最高的,达到60%,远远超过狮子等大猫。
为什么被全世界禁养?
灵活、机敏、勇敢、可爱,这些优点汇聚在黑足猫身上,足以俘获每个铲屎官的芳心,但遗憾的是,这种猫咪是被禁养的。
·杀伤力太强
呆萌的外表掩盖不了黑足猫的野性,它们实在是太危险了。黑足猫被称为猫科动物中,捕猎效率最高的“杀戮机器”,会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
要知道,黑足猫杀死的不只是小鸟、老鼠,有时候它们能杀死比自己体型大4倍的小羊,非洲当地人甚至相信它们能够撂倒成年长颈鹿。
养一只这样的猫咪在身边,就相当于把自己的脖子架到一把刀上,将自己置于险境。退一步说,哪怕猫咪不攻击自己,也可能对周围的其他人或动物造成伤害。
·易危物种
跟非洲的其他猫科动物相比,黑足猫的分布非常受限,仅在非洲南部有所分布。由于栖息地缩减、人类捕杀等原因,它们的种群数量日益减少,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南非北开普省两个地区的监测数据显示:
1998-1999年,Benfontein地区黑足猫的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7只;
2005-2014年,Benfontein地区黑足猫的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08只;
2009-2014年,Nuwejaarsfontein地区黑足猫的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06只。
黑足猫不会挖洞,主要居住在土豚等动物废弃的洞穴中。当栖息地退化,猎物和洞穴也会随之减少。
在黑足猫的分布区域内,还有不少肉食动物威胁着它们的生存。此外,跟家猫的杂交还会淡化它们的血统。
如今黑足猫已经被列为易危动物,南非和博茨瓦纳已经对其采取全面保护措施,它们急需得到保护,而不是强行驯养和贩卖。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