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教你治疗最常见的咽喉痛,“小白医生”也可直接用|赵绍琴讲风温(纯干货)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赵绍琴内科心法与温病浅谈》,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赵绍琴讲风温治疗(纯干货 收藏!)

赵绍琴

一、风温的传变情况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吴鞠通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均指出了温邪首先犯肺这一特点。温乃火邪,性主炎上,故风温之邪,上先受之。肺为华盖,其位最高,与鼻相通,故风温初起往往并见肺失宣降的病变,称为卫分温病。

肺卫之邪,不得外解,渐入气分,自上而下,由肺、胸膈、胃传至大肠,称为顺传。肺卫之邪,骤然内陷,深入营分,闭阻心窍,发生神昏谵语之症,称为逆传心包。所以造成逆传,原因与感邪的轻重和正气的强弱有关。感邪愈重,正气愈虚,尤其是心阴心气不足,或素有痰浊内蕴者,最易造成温邪逆传。叶天士说“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就闭”,即指此而言。

风温

二、风温的辨治

风温的辨治,首先要划分其不同的传变阶段。初起全是卫分阶段,继之根据其顺传和逆传的不同途径,可至气分或营分,很少深入血分。要分清病位在肺、胸膈,还是在胃、在大肠。再次就要辨识病变的性质,是风热初袭,还是郁热内蕴,是火热内炽,还是实热内结,是单纯邪热为患,还是兼食、挟痰等作祟。

风温的治疗亦有一定的规律,初起为风热袭于肺卫,故治疗采用辛凉轻疏,清解热邪,使肺卫热解,三焦通畅,热退而病除。如桑菊饮、银翘散等,切不可用辛温发汗,或解表药物。若用发汗解表法,其邪不唯不解,反生他患。亦不可一见发热,就过早重用寒凉,以免因凉遏阻气机,使邪热不得外透,反而内陷心包。

病至气分,自当以清为主,但要区分火热、火郁、痰热、热结等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清法。如热郁胸膈宜清宣郁热;痰热结胸宜化痰清热;热炽肺胃宜辛寒清热;热结肠腑宜攻下泄热。热陷心包,炼液为痰,痰热阻闭心窍而致神昏谵语者,以安宫牛黄丸等清心豁痰开窍。

风温后期,邪热渐退,肺胃阴伤者,常有低热干咳,口渴舌燥,干呕纳差等症,不可再以苦寒清之,以免化燥伤阴,而宜以甘寒生津养液之品,滋养肺胃。肺阴复则气降而咳止,胃阴复则气降而得食,阴复而制亢阳,则低热自退。此善后之法,不可不知。

温病条辨

01

1.温邪上受(如上呼吸道感染)

温邪上受,就是风温邪气从口鼻吸受之后,经呼吸道而内郁于肺,发生风温卫分证。因肺主卫而外合皮毛,所以发热而微恶风寒,头痛不重,咽红且痛,口干而渴,鼻塞甚则微咳。治疗时,但咳者,用辛凉轻剂桑菊饮加减;若但热不恶寒而渴者,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

桑菊饮方:桑叶9克、菊花9克、薄荷1.5克、连翘9克、杏仁10克、苦桔梗6克、生甘草3克、芦根10克。

加减法:①咳嗽较重,咽关作痒,痰不易咯者,此风热在肺,蕴郁不解,方中当加宣散风热之品,如前胡6克、炒牛蒡子5克、金沸草6克。②温邪蕴热较重,右手寸关弦滑数有力,舌红且干,痰渐稠黏,方中当加黄芩9克。③风温蕴热渐重,热灼伤津液者,口干且渴,舌质渐红,此时可加花粉9克以生津止渴。患者必须素食,防其停滞增热,否则可令蕴热加重,或转为气分阶段。④热邪初入气分,口干思饮,脉象洪数或滑数有力者,方中可酌加清气热之药。如生石膏10克、知母6克,以撤其热。但药量不可过大,因热势虽初入气分,防其凉遏气机,反而生变。⑤胃热过甚,温热化火,火热上炎,唇焦干裂,舌疮心烦,夜不得睡,心中懊 ,热在胸膈者,可加生栀仁6克、黄芩10克。⑥若口干心烦,舌黄根厚,脉象滑数有力,大便干结,小溲赤黄,可加大黄1.5克、元明粉1.5克。⑦如热甚迫血、衄血或便血者,加鲜茅根30克、小蓟10克、鲜藕30克。⑧若小儿心烦夜寐不安,舌黄根厚,舌尖起刺,此肝胆之热,胃不和消化欠佳,方中加焦麦芽3克、竹叶茹各3克、胡黄连3克、钩藤6克。

银翘散方: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0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上药为散,每服18克,日四次,或每四小时一次。根据病情转化,随时煎汤剂急治。加减法可参考以上桑菊饮。

02

2.温热喉痹(如咽炎等)

温热喉痹是风温在卫分的一个证候,虽有卫分的症状,但以咽痛且红、脉象浮数为主。舌苔多白干,质略红,或有头痛、寒热、咳嗽等。治疗宜辛凉清解,甘寒泄热,仿银翘散、甘桔汤意。

处方:苦桔梗9克、生甘草6克、薄荷1克(后下)、前胡3克、牛蒡子4克、银花9克、连翘9克、芦根10克、黄芩9克。

加减法:①头痛、寒热较重,脉浮数,舌苔白,咽微红者,重点仍以疏卫为主。方中用淡豆豉12克、炒山栀6克、荆芥穗3克、桑叶9克。②若以咽红、口干、心烦等热重为主,脉滑数较有力时,舌必干红,方中加用大青叶12克、青果6克、山豆根9克、锦灯笼6克。③若肺热较重,口干心烦,咳嗽痰黏,大便2~3日未通,可于方中加瓜蒌15克、黄芩9克、枳壳6克。④病人素体阴分不足,唇红舌干心烦,脉象细弦小数,当于方中加知母6克、细生地10克、元参10克。⑤外用吹喉药物:如冰硼散1克吹喉,或西瓜霜1克吹喉,或锡类散1克吹喉。

咽炎

03

3.温热喉蛾(如化脓性扁桃体炎)

温热喉蛾,往往由于喉痹治疗失当,病情加重而来,或温邪蕴热较重,邪热上灼咽喉所致。见身热骤升,心烦口干,甚则懊 不寐,咽红肿痛,发生白腐化脓。大便2~3日不通,舌苔黄且干根厚,脉多滑数,或浮滑数,两寸尤甚。此属风温蕴热互阻气分,阳明腑实,积热上蒸,邪已从卫分入气分,必须用凉膈清泄方法。如凉膈散、栀子豉汤化裁。

处方:薄荷1克,黄芩9克、连翘9克、山栀6克、淡豆豉12克、生甘草6克、芒硝1.5克(冲)、大黄2克(后下),冰硼散或锡类散3克吹喉。

加减法:①若因气热过盛,阴津受灼,舌红苔黄无津时,方中加元参15克、麦冬10克、知母10克,以滋阴泄热。②若舌绛且干,舌体瘦老,心烦唇焦,此热势鸱张,阴津受灼,方中去薄荷、淡豆豉;加沙参15克、元参15克、川贝6克、花粉10克。③若咽红且肿,大便如常,口干唇焦,加沙参、麦冬、元参、知母;减薄荷、豆豉、硝、黄。④若热势不减,身热夜甚,脉象弦细,舌绛起刺,此乃气分之热灼伤阴津,急以甘寒增液,育阴清热。方中去薄荷、豆豉,加生地、白芍、元参、麦冬、石斛、沙参、牛膝。⑤热甚津伤,甚则热迫营分,鼻衄痰血皆见,可改用甘桔汤加育阴生津之品。药如:苦桔梗9克、生甘草6克、沙参24克、元参15克、生地黄18克、麦门冬15克、石斛15克、白芍18克、牛膝3克,紫雪丹3克外吹喉部。⑥若见身热口干,脉象滑数,头晕有汗,咽肿痛甚,此时以清气为主,但仍须配合疏卫之品,防其寒凉阻遏气机,反而热增。⑦如气热过胜迫及营分,鼻唇干裂,口舌生疮,必须用凉膈泄热育阴增液,但不可过用滋腻,恐其过腻滋润,气机不畅,热郁不解,反而增重。⑧根据舌苔腻润,浮白且干,此湿郁中宫,热在气分,当清气而不可过凉,如竹叶、蝉衣、僵蚕、连翘、山栀之类。脉若沉濡或舌腻胸闷者,酌加清化湿郁之品,药如杏仁、炙杷叶、半夏、冬瓜皮等。若属腻厚可加焦麦芽、神曲、焦山楂、槟榔、大腹皮等。

04

4.风温咳嗽(例如支气管炎)

风温咳嗽,主要是由于风温蕴热与痰浊互阻,肺气升降失司所致。主要症状是咳嗽有痰,或咳势加重,吐痰黏稠,或咳震胸中痛等。治疗时,若卫分证未清,仍当先治卫分;邪已化热入气,则当清气,但不可过用清气药物,防其阻遏气机。若有积热、湿浊、痰火、积滞等其他原因,应辨证施治,不可一成不变。

风温初在卫分,若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咽痒无痰,舌白且干,脉浮数,咽红不痛,二便如常,治以疏解肺卫为主。桑菊饮加减。

处方:荆芥穗3克、淡豆豉10克、前胡6克、炒牛蒡子4克、杏仁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山栀3克、芦根20克。

加减法:①若脉象洪滑有力,舌红口干且渴,阵阵头额汗出,此为化热之象。酌加清气之品,如黄芩6克、芦根10克、竹叶3克、生石膏6克。②但清气之品不可过重,防其卫气不疏,病势加重。③若舌白微腻,脉象略有濡象。或恶寒明显,痰白且稀,此表气不疏,湿邪阻中,方中加苏叶6克、苏子6克、半夏10克。

风温已入气分,化热渐重,口渴思凉饮,脉洪心烦,但热不寒,阵阵头汗出,舌红苔黄且干,大便干结,小溲赤少,可用辛凉重剂白虎汤加减。

处方:薄荷2克(后下)、生石膏15克(先煎)、前胡6克、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知母6克、生甘草3克、连翘10克、竹叶3克、芦根10克。

加减法:①若舌苔白而不干者,生石膏当少用。②若咽痒而痰不多者,加炒牛蒡子3克、金沸草6克。③若舌苔黄且干、根部厚,大便不通,口臭心烦,不能安寐者,可用凉膈散加减。或于方中加黄芩9克、山栀6克、大黄3克(后下)、元明粉3克(冲)。

风温至气分而夹湿邪,舌苔薄腻而黄,脉象濡滑而有力,咳嗽胸中满闷,头胀且沉重,周身乏力,大便不实。若有口干心烦,亦不欲饮,可用宣肺肃降,少佐芳化。

处方:苏叶子各4克、桑叶6克、菊花10克、前胡3克、杏仁10克、芦根15克、炒牛蒡子5克、半夏10克、陈皮6克。

加减法:①若舌根部苔厚,大便不畅,口味作苦,可于方中加保和丸18克(布包煎)、焦三仙各6克。②若湿痰较重,舌苔白滑腻,脉象沉滑,或濡软且滑,脘腹胀满,大便通而不爽者。方中加荆芥穗炭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4克、冬瓜子10克。

风热渐解,咳嗽痰吐不多,夜间病重,不得安寐,脉小滑略数,舌苔虽化而质红,可用轻泄肺热法。

处方:前胡6克、杏仁10克、金沸草10克、浙贝母10克、黄芩10克、炙枇杷叶10克、苏子10克、芦根10克。

发热咳嗽

05

5.温热喘咳(例如大叶性肺炎)

温热喘咳,是风温病之较重者。主要症状是气分证,如身热头痛,喘咳,胸痛,口渴咽干,痰黏稠黄,甚至寒战,脉浮数或滑数。治疗以祛除风温郁热为主。但忌用大量寒凉药,否则反而凉遏,使气机闭阻。

风温袭肺,蕴郁化热,初入气分,高热寒战,头痛胸疼,有汗、口渴思凉饮,咳喘痰黄,脉象滑数或浮滑数。治疗宜疏卫宣化,清肃止咳。忌荤腥饮食。

处方:苏叶6克、生石膏15克、前胡6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银花10克、浙贝母10克、芦根10克。

加减法:①如肺气不宣,喘促闷满者,加苏子6克、炒牛蒡子10克。②如发热口渴,汗出较重,脉洪滑有力而数者,加生石膏至20克、知母10克。③如气促痰声较重,舌苔黄厚,方中加莱菔子9克、甜葶苈3克。④如咳嗽不爽,咽痒者,加金沸草10克、炙枇杷叶10克。

风温蕴热已至气分,多有大热,大渴,寒战,胸痛,头面汗出,脉来洪大,舌多糙黄且干,咳嗽痰黏黄厚。热郁肺胃较重者,以白虎汤为主治疗。

处方: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知母6克、前胡6克、杏仁10克、芦根20克。

加减法:①脉若沉涩,阵阵恶寒,火郁不解,方中减石膏用量,加蝉衣6克、片姜黄6克、僵蚕10克、苏叶梗各4克。②若是肺热过重,咳嗽痰多,体质强实者,可原方加三子养亲汤。③若喘促而胸中热甚,两寸脉滑实有力,方中加葶苈10克、旋覆花10克。④若属肺实夹有积热,脉实两寸搏指有力,体质强实,舌苔老黄厚者,可原方加枳实、大黄以攻之。

风温蕴热过重,来势又猛,逼邪内陷,神志昏沉,咳嗽痰重,高热不退,大便不通,脉来洪滑有力,治疗宜宣郁豁痰,通腑清气。

处方:薄荷2克(后下)、前胡6克、生石膏10克、菖蒲10克、片姜黄6克、瓜蒌15克,局方至宝丹1丸分两次药送下。

加减法:①若属腑气不通,脉实有力,舌苔黄厚干,口味甚恶,腹中胀满,小溲色黄,可用牛黄承气法。②热郁不解,神志不清,脉滑实苔黄厚者,可去至宝丹,改用紫雪丹9克分二、三次服。③如昏迷,阵阵潮汗,脉濡滑数,按之无力,舌苔白腻,又在暑热季节,先考虑湿邪为患,用芳香宣透方法。

处方:佩兰12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淡豆豉10克、山栀4克、厚朴6克、陈皮6克、菖蒲9克、郁金6克、芦根10克,六一散15克(冲)。

风温渐退,正气不足,往往缠绵不解。若脉弦细者,当考虑阴伤血少。当以养血为主。若两脉虚弱无力,舌淡润者,可用香砂养胃之类;但甘温之品禁用,防其伤阴生热。药用沙参10克、茯苓10克、枳壳6克、生白术6克、砂仁1克、白扁豆10克、生苡米10克、鸡内金10克。

06

6.肺痈(例如肺脓肿)

温热内蕴日久,过食膏粱厚味,消化不佳,都能导致热蕴于肺,久则生痈化脓,成为肺痈。主要症状是咳嗽、胸痛、吐脓血痰、味腥臭。一般可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治疗。

风温蕴热,内迫于肺。症见身热头晕,微有寒热,咳嗽咽干,胸部作痛,痰多黄稠,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疗用辛凉清解,肃降化痰法。仿桑菊饮、银翘散方意化裁。

处方:薄荷3克(后下)、前胡6克、浙贝母12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黄芩10克、生石膏12克、鲜茅、芦根各30克。

加减法:①若上焦风热较重者,去生石膏,加白蒺藜10克、桑叶10克、菊花12克。②若痰浊肝火上冲,痰黄黏稠,加晚蚕砂10克、冬瓜子20克、黛蛤散10克(布包)。③若内热转重,舌红口干,咽红痛者加银花1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④若苔黄厚,肠胃积热者,加焦三仙各10克、槟榔10克、鸡内金粉6克(冲)。

肺热痰湿互阻,症见咳吐黏痰色黄味臭,舌红苔腻根厚,脉象滑数有力,两寸尤甚。治疗必须清泄肺热,化其痰湿,仿葶苈大枣泻肺汤、皂角丸意化裁。

处方:甜葶苈6克、前胡6克、黄芩10克、桑白皮12克、皂角6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6克、银花15克、川贝母粉3克(冲),醒消丸6克(分服)。

加减法:①若表气未宣时,仍宜加用疏解表邪之品,如苏叶、豆卷,甚则荆芥穗、防风皆可。②若胃肠湿滞,舌苔黄垢根厚者,用苦泄清化为主,方中加黄连6克、栀子6克、焦三仙各10克。③若热渐入营,舌绛口干,唇红心烦者,当加凉营泄热之品,如鲜茅根30克、赤芍10克、白头翁10克、炒地榆10克。④若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3克(后下)。

热蕴日久,症见咳嗽痰黄,其状如脓,臭秽难闻,身热烦躁,憎寒,胸痛,夜寐不实,溲黄,脉象弦滑数,舌红口干。治疗用清化痰热,活血化瘀方法。

处方:鲜苇茎18克、冬瓜子30克、桃仁6克、薏苡米30克、鱼腥草30克、甜葶苈3克、黄芩10克、皂刺3克、银花30克、犀黄丸3克,分两次送下。

加减法:①若湿邪较重者,凉血药物及苦寒之品要酌减其量。或方中可加祛风药物,以风胜其湿也;但量不可重,防其辛温助热。②热郁在气分不解者,加杏仁、防风,以开其郁,疏其气机。③热毒较重者,加蚤休10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花粉10克。④舌苔浮黄根厚,两关独滑,此胃肠积滞不化,在原方中加用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槟榔10克。

肺痈破溃脓血排净之后,痰已无味,咳嗽大减,形气瘦弱,舌红口干,低热退而未净,脉象小弦细而数。治疗当甘寒育阴,活血通络。

处方:南北沙参各30克、麦冬10克、川贝母粉3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6克、生苡米30克、赤芍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

加减法:①肺痈溃后,余热不清,不可专用苦寒或解毒之品,必当调和气血,药如白芍、当归、茜草等,既要活瘀,又要养血,切不可一味攻破,也不可纯补养。②若长期难以恢复,可能正气不足,经详审脉象、色泽、舌苔等,属气虚者当酌以益气,属阴伤可增液育阴。若属结核或其他原因者,当仔细考虑,酌情用药。益气可用黄芪、白术、茯苓、炙草、太子参等。养血可用四物加旱莲草、女贞子等。③若有湿邪留恋,当重点治湿,湿减可用茯苓、扁豆、冬瓜皮、生白术等以扶脾养正。

学苑书友会

TOP  必买清单

赵绍琴医学文集、赵绍琴医学传承集、赵绍琴医学研究集

赵绍琴百年诞辰纪念画册

赵绍琴内科精要、温病讲座、验案精选、内科心法与温病浅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