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鲁迅的遗物啊!”朱安悲呛的一生

朱安的一生,让人心酸不已而又倍感钦佩。

朱安一生都没做错任何事,错的是那个时代,错的是不公平的命运。在这件事情上,鲁迅先生也有错,虽然先生是我最钦佩的人。

晚清时期,整个社会秩序还是传统的模式,尤其是乡下,一丝新的思想都没有吹进来。在婚姻方面,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那个时代婚配的绝对正确规则。鲁迅和朱安就是这种规则的牺牲品。

两人素未谋面,却在双方父母的安排定了终身。能嫁给鲁迅这样一个门当户对,又有才华的青年,朱安认为这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婚姻却成为了她一生的悲剧。

1906年7月6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丙午六月初六,这是一个好日子,鲁迅被母亲从日本骗回老家完婚。

婚礼完全是按照旧的繁琐仪式进行的。已经剪去辫子的鲁迅,又扎上了一条假辫子,从头到脚都是一身传统礼服。周家族人都知道鲁迅是新派人物,估计要发生一场争斗,或者还会酿成一种出人意料的奇观,于是便排开阵势,互相策应,七嘴八舌地劝诫他。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一切都很正常,司仪让鲁迅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就连鲁迅的母亲也觉得很异常。

在族人的簇拥和司仪的叫喊声中,鲁迅揭开了朱安头上盖着的红盖头。鲁迅这才第一次打量他的新娘。姑娘的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鲁迅当时的内心,我们找不到任何记载,我想他可能会有些许失望。

完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规矩去祠堂,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就从家中出走,又去了日本。

就这样,鲁迅逃离了他的婚姻。

这种逃离,我认为鲁迅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因为,父母定下这桩婚姻的时候,鲁迅并没有坚决反对,虽然有所不满,但他从来没有提出过退婚,只是要求朱安不能裹脚,要上学堂。

如果鲁迅当初坚决不同意这婚姻,虽然让母亲,会让亲人,也会让朱安一家很难堪,但是这种痛苦纠结可能持续一年半载就过去了,朱安再嫁也未尝不可,不至于造成她一生的悲剧。同时,鲁迅的母亲也陷入了一生的尴尬和遗憾。

在当时的礼教中,拜了堂之后,无论发生了什么,朱安都不能再嫁了。鲁迅的这种逃离,显得有些自私,不负责任。若干年后,鲁迅写了那篇《祝福》,里面祥林嫂的悲剧实际上就是朱安的写照,不知在写作这作品时,鲁迅自己会不会自责心痛?

朱安比起祥林嫂来,唯一幸运的是她不用为生计发愁。

鲁迅出走以后,朱安在新房中独自做着各种各样的猜测,眼泪不停地流着,她不知所措,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女人,没有文化的女人,在这场婚姻中,她一开始就就听从别人的安排。她只知道,从这一天起,她的命运就和周家联系到了一起,于是,她独守空房在绍兴陪伴婆婆孤寂地度过了13个年头。

1923年夏,鲁迅把母亲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居住,陪同母亲一同前往的还有朱安,离开了周家,朱安又能去哪里?鲁迅写闰土的那篇著名的《故乡》,就记录了这个搬家的过程。但是在《故乡》中,关于朱安的记录一个字都没有,鲁迅完全当这个人不存在。

到了北京以后,鲁迅家的家庭经济开支交朱安掌管。主持家务的朱安每天只有早午晚同鲁迅有三句日常的、每天一样的对话:吃饱了吗?穿什么衣服出去?除此之外,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言语。

朱安爱丈夫,忠诚于丈夫,一切寄托于丈夫身上,虽然她不懂得他的心,不懂得他的事业。他们甚至将一只箱子和箱盖分两处摆放,一处放洗好的衣服,一处放要洗的脏衣服,为的是将接触减到最少。

即便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对鲁迅,对许广平毫无怨恨之意,她对别人提起鲁迅,总是反复说,大先生对她不错。

在许广平有了孩子之后,朱安彻底绝望了。她一切机会也没有了,她只好侍奉鲁迅的母亲,给,给母亲养老送终了。但她毕竟是个善良单纯的女性,没有和鲁迅以及许广平发生任何争执。而且不久以后,她就释然,对人说,大先生的儿子也是她的儿子,等她百年后,她的儿子自然会给她祭祀,不会让她做孤魂野鬼的。

更让人叹服的是,朱安将许广平看做姐妹,视周海婴如己出,对他们母子俩的生活照料得很好。这一点,周海婴成年之后,仍然感怀不已。

这就是朱安,她始终恪守着中国传统女性的行为规范,即新潮人士极其反感,大加鞭挞地“三从四德”。相反,我却在朱安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更让人感喟的是,朱安看起来很逆来顺受,却始终坚持着一种气节。鲁迅的母亲原来由两兄弟共同供养,在母亲去世之后,周作人再寄情过来,朱安坚决不接受,因为他知道鲁迅不喜欢这位兄弟。

鲁迅去世之后,朱安的生活陷入了困顿,她宁愿受苦,也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一次,有个报馆的人愿赠她一笔钱,条件是只要交给他鲁迅的遗作。她当场表示"逊谢不收"。同时也拒绝提供鲁迅先生的任何遗作。

在生活极其困苦的时候,朱安终于抗不住压力,在周作人的建议下准备出售鲁迅遗作。许广平闻讯极力劝住,在劝说者登门的时候,朱安激动地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朱安一生的瑕疵,我不这么认为。这句话喊出了她一生的万千辛酸,充满着无力的悲呛。

朱安的一生,是一位集满传统美德的女性的一生。她一生都在付出,都在忍让,都在成就着鲁迅。世人皆自私,后人只记住了许广平,忽略了自动退在阴影里,卑怯的朱安,这本身就不公平。

所以,朱安说,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我觉得这句话完全合理。

敬请点击关注本公众号,谢谢点击“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