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乡轶事》之古寺庙(六)

开 通 寺

柏乡县马庄村西北角,有一座古寺,民间口传叫“仓米寺”,正式名字叫“开通寺”。“文革”以前,寺址有一明代嘉靖二十九年的“王八驮石碑”,刻记有“重修开通寺碑记”。由于该碑“文革”期间砸毁,故详细内容已不可考,人们只记得“开通寺”的名字。

民间为什么叫“仓米寺”?因为村内长期口传这个“仓米寺”与唐朝黄巢“起首”有关。

黄巢菏泽冤句(今菏泽西北)人,唐末(875年)发动领导了著名的农民起义,年号王霸。两过黄河、三过长江,迫及大半个中国。打到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历十年,给唐朝以沉重打击。金统5年(884)战败在泰山自杀。

黄巢

黄巢自幼聪慧,七岁成诗,乡亲们都说,这孩子长大必成大器。他苦读诗 书,参加科考,成绩优秀。皇帝欲招驸马,先行面试。皇帝一看,黄巢面黑脸长,竖眉大额,毫无文静之像,很不满意。结果可想而知,榜上无名。

黄巢离开长安,一路走来,一路思量,越想越气:嫌我面目丑陋,不招驸马也就算了,千不该万不该丢我功名,这哪里有公平可言!说话间越邢州、过临城,穿泜水、涉野河,来到柏乡县与高邑县的交界处。向北望去,不远处是一高地(柏乡县马庄村西偏北、与高邑县的高家庄和河北村之间,今称“岗上”的地方)。黄巢累乏,遂欲坐下小歇。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寺。这座古寺占地有三、四十亩。十多幢建筑,虽显老旧,但尚宏伟。山门前,金黄色硕大“开通寺”的匾额高悬。远望四周,野河、泲河自高地前后相向而东。黄巢自幼遍读各类书籍,对堪舆学也略知一二,顿时似觉此处不凡。太行山脉自西部山峰蜿蜒东下,两河之间,地势稍高,四周平坦,土地肥沃,柏、榆、柳、桑枝繁叶茂。黄巢心想:真乃宝地也。再思,唐武灭佛刚过,此处寺院逃过灭顶之灾,真乃有幸,想来也必有缘由。何不进寺一看,既可看个究竟,又可饮水歇脚。

黄巢缓步走到寺前,小和尚相迎,引黄巢入见方丈。

这方丈法号“惠明”,已在此寺三十多年。二人交谈中黄巢流露出对朝廷腐败的不满。谈到本寺,惠明告知他唐武灭佛诏传到,柏乡县城的“宗圣寺”法难受损。但后来由于承德镇“王节度”的抗拒,本寺得以保全,真乃佛幸。黄巢一边听,头脑急速转动,老家山东李唐统治严密,河北“三镇割据”,朝廷鞭长莫及,何不在此积蓄力量,以成大业。二人谈得投机,畅谈甚久,“慧明”邀黄巢寺内转转散步。黄巢看到满院黄菊,来了诗兴,遂吟诗一首: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慧明听后,知黄巢胸怀大志,满腹经纶,心里暗暗佩服。晚饭后两人继续畅谈,一直谈到深夜。最后约定惠明出钱,黄巢在“岗上”建造营地招兵买马,准备起兵反唐。

“开通寺”当时有土地数倾,加上施主的施舍,也是一个大“富主儿”。黄巢受其接济,利用当时民众对李唐的不满情绪,不长的时间在开通寺西建起了大片营房,招收到一大批贫苦农民,天天习武操练,等待时机起义反唐。

一天,从南方来了一个老道,长发披肩,白须飘逸。黄巢引其入营盘,进大厅饮茶叙事。老道细看黄巢长相,此人天庭饱满、地颏方圆、双眸有神,乃有帝王之像。黄巢施礼,和盘托出准备起首,替天行道,救民于水火之意,请求老道指教。老道遂书黄符一道:“糖遇水融,柳遇黄死,要成大事,先杀知己”,丢在桌上,扬长而去。黄巢再看纸符心里想,李唐遇到我这水命之人,看来气数已尽,现我兵强马壮,不能迟疑,我决定三日内起首。意已决,又想起“先杀知己”,在这里我一无亲,二无故,这个“知己”又是谁呢?想来想去惠明和尚对我帮助最大,若杀他岂不背上忘恩负义之名,遭受天下嘲笑!于是就找到惠明方丈,表明请他躲避三日,千万不要辜负我意,千万、千万!

黄巢准备起义

黄巢积极准备起首事宜。其中有一项“祭刀”仪式,就是黄巢的宝刀要杀人见血,一是昭告皇天,二是表示自己的决心。两天了,黄巢找不到祭刀之人,决定起首当日见机行事。当天,一大早,黄巢带领一队人马越“朽木儿”(民间发音xiu menr),过开通寺,来到马庄村里。这时若有那一个倒霉蛋儿起早儿,必做黄巢刀下之鬼无疑。说来也怪,黄巢转遍全村,别说人,就是起早打鸣儿,听到人的脚步声就吠的鸡狗也不曾叫一声。黄巢无奈带人要回寺西营盘,路过开通寺,想到惠明和尚,心里暗祝恩人安康。走到“朽木儿”,见路旁有一柳树,由于古老,树心已空。黄巢心想,进营盘之前,何不以刘(柳,会试主考官姓刘)祭刀,既可报考试不录之恨,也可彰显我起首之决心。黄巢一行人停住脚步,围住柳树,高声喊到:“李唐荒淫,气数已尽,黄某起首,替天行道,今以柳(刘)头,祭刀告天,愿我等出师顺利,马到成功!”黄巢手举宝刀,只听“嗖”的一声,向柳树砍去,柳树应声断为两截儿。随着柳树倒地,只见一骨碌,滚出一个血淋淋的人头来。黄巢借着微弱的晨光仔细辨认,遂大吃一惊,这人头正是恩人惠明方丈的头颅。原来,惠明方丈得到黄巢要其躲避的要求后,不敢住在寺里,每天晚上无处可去,就藏在这柳树的树洞里,挨到天明就可躲过三日。又有谁能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此时,天已大亮。黄巢收敛惠明的尸体,对着恩人磕了三个响头,发誓道:“不灭李唐,誓不为人”。这时,黄巢无一牵挂,从此拉开了起义的序幕。义军为了记住惠明方丈和开通寺对义军的支持,均叫开通寺为“仓米寺”。马庄村民间也就以“仓米寺”之名流传至今。

黄巢起义

千年沧桑,时过境迁。不久前,马庄村村民在村西北方向50余米村民称之为“岗上”的地方挖土,挖出火烧毀的残木,上钉有铁匠打制的老式(大帽儿四方)铁钉。长者说,西边原来就是黄巢起首时的“营盘”,这残木似是火烧开通寺遗留的寺门残木。

(0)

相关推荐

  • 【每日黄诗】柳树的多样解读!(2021年6月11日《柳 树》)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 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q ...

  • 民间故事:道士替鬼魂申冤报仇,黑无常一句话,道士羞愧自尽

    正德年间,直隶有一云游老道士,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多年来云游四方,帮助过很多人,后来年老力衰,准备归隐山林,就在他准备归隐的最后节骨眼,一件错事令他自责不已,最终饮恨自尽. 这日,他帮宝来村一大户除晦 ...

  • 五代君王录(二):李唐王朝的回光返照,大齐皇帝黄巢的末日悲歌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有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三日,农民起义军领袖,私盐贩子出身的黄巢在长安城含元殿正式称帝,建立大齐政权.&qu ...

  • 贵阳白云区都拉乡都拉古营盘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17年12月22日 都拉古营盘,位于贵阳白云区都拉河畔.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现在被建成为山地公园. 二十年前,都拉河两岸柳树成荫,现在没剩几棵柳树了.都拉古营盘上 ...

  • 柏乡轶事之古寺庙(五)

    白楼村 '' 法云寺 '' 史话 柏乡县城北6公里处,有个美丽的村落叫白楼村,此村是个古老的大村庄,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该村始建于唐朝开元八年 ( 公元720年 ),距今 ...

  • 柏乡轶事之古寺庙(七)

    路村崔府君庙 --高庙的故事 柏乡县城西南2.5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路村 (古时圣德村 ),该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庄.明代修建的南北大通道九省御路,从该村中间穿过.被誉为 " 天下文 ...

  • 《柏乡轶事》之古寺庙(二)

    里村东岳庙史记 作者:刘玉栓 俗语广传,南京到北京柏乡里村大庙有名声,此语足见柏乡里村大庙历史悠久和建筑规模的宏大. 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坐落在柏乡东南5公里处里村村中.据乾隆 <柏乡县志> ...

  • 《柏乡轶事》之古寺庙(一)

    崇光寺 崇光寺,坐落在柏乡县城北十里的牡丹小镇花王路,原址在柏乡县城东街.该寺是柏乡县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名寺. 一.历史最悠久. 崇光寺原名宗圣寺,建寺之初就是一家佛教寺院,宗圣寺的"宗&qu ...

  • 《柏乡轶事》之古寺庙(三)

    神应寺 神应寺位于柏乡县城西门里路北,民间称"西大寺".清乾隆<柏乡县志>记载:"神应寺,在西街.元至元间,僧真义建.成化初,住持宗玉重修.正德八年,宗玉弟子 ...

  • 《柏乡轶事》之古寺庙(四)

    宏光寺 柏乡县城西北5里处,"高邑道"旁有个古老的村落,唐.宋时期叫"北上耕村".村中有座寺,名字叫"宏光寺",民间俗称"上耕寺& ...

  • 《柏乡轶事》之千年古村落(三)

    市中·侍中·李元忠 --市中村名的来历 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市中村是个古老的村庄.要了解它的历史,还要从市中村的村名说起.<柏乡县志>最早记载市中村村名的是乾隆版的县志.该志记载:市中村等9个 ...

  • 柏乡轶事之《古鄗城历史故事》

    鄗城西畔"侍郎墓" 作者: 付軍亮 古鄗城(今固城店)外城西北角外一百米,今南江道以北有座古墓,人们俗称"石人坟".这座坟距固城店村1.5华里,距南江村约一华里 ...

  • 《柏乡轶事》之千年古村落(四)

    营儿·眭村·眭夸 --营儿村的村名沿变 名人--知者众也.走出柏乡,今之名人柏粮集团董事长尚金锁,人皆曰"柏乡人也":走进历史,古之名人南北朝时的眭夸,古今皆称"高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