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高德纳亚太区王毓南:CIO应首要关注业务而非技术
大学也同样正被数字化所颠覆。老师对着教室里的同学面对面地讲课的经典课堂教学模式被悄然打破,多媒体教室、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方式正在改变大学的教育模式。——王毓南
在2016年中国高校CIO论坛期间,高德纳(Gartner)信息技术研究与顾问公司亚太区高管合伙人王毓南(Wong Yuet Nan)先生在发表主题演讲之后接受了的独家专访。作为拥有18年高端机构CIO工作经历,且在大学有从教经验的资深IT人,王毓南不仅对世界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对高校CIO如何提升领导力有着独到的见解。
信息技术将如何颠覆这个社会?
为了描述数字化颠覆带给我们的影响,王毓南援引GE公司CEO杰夫·伊梅尔特的观点说:前一天晚上睡觉时,你的公司还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公司,第二天早晨起来,或许它就成了一个软件和数据分析公司。事实正是如此,IT正在逐渐模糊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界限。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器设备制造商之一的GE,如今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也已经迈出了很大步伐。
大学也同样正被数字化所颠覆。老师对着教室里的同学面对面地讲课的经典课堂教学模式被悄然打破,多媒体教室、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方式正在改变大学的教育模式。
王毓南认为,分析大学的框架能帮助人们找到应对数字化颠覆的基本逻辑。大学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人们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知识,这些知识会储存于图书馆或数据库。老师又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进一步创造新的知识,并让知识来改变社会。这个曾经相对传统的知识传递流程,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教育生态系统。
这个教育生态系统中,包含人、教育、环境和技术等诸多要素。无疑,数字化颠覆意味着技术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
最近几年大家耳熟能详的新技术,如移动云、社交媒体、物联网、3D打印、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机器等,在教育领域已经或即将产生颠覆性影响。在高德纳于前不久发布的《2016年影响高等教育的十大战略技术》(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ies Impacting Higher Educationin 2016)中,排于前三位的分别是适应性学习(Adaptive Learning)、预测分析(Predictive Analytics)和客户关系系统(CRM)。
但不管怎么样,技术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改善环境、变革教育,最终对人产生影响,即让老师获得更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
王毓南还举了一个与公共安全有关的例子:在公共安全行业,洛杉矶警察局利用PREDPOL系统(预测监管系统PredictivePolicing)处理几年的数据,以制定犯罪模式的“背景”级别,并了解犯罪在整个城市如何传播——成功地把辖区里的盗窃犯罪降低了33%,暴力犯罪降低了21%,财产类犯罪降低了12%。在教育行业,大数据分析预测技术同样可以帮助老师观察到学生们的学习进程,推断哪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让学生在不及格之前能够得到及早的帮助。
传统意义的大学将何去何从?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有47%的就业岗位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内可能会消失,或被智能设备所取代。无论是低级别的蓝领工人,还是高级别的会计师和审计师,都逃避不了数字大潮的冲击。这一冲击甚至将波及大学和政府机构。
如今,新加坡的大学已经开始思考应对策略,中国的大学自然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对于大学来说,教授会因为IT技术而失业吗?王毓南并没有这么悲观,他认为教授应对数字化冲击最重要的策略是,发现自身长处并充分发挥价值。他分析说,经典的课堂教学和新兴的线上教育各有其优势,两者相结合才会获得最好的效果。翻转课堂和MOOC不是传统课堂的敌人,利用它们与学生充分互动,提升教学效果,正是大学教授的价值所在。
翻转课堂可以将概念性的基础知识以短片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这样很多照本宣科的固定内容,就不需要在课堂上花太多时间讲解了。学生们随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就可以和同学展开讨论,与教授充分互动。通过这种混合式学习,教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MOOC的出现,曾经让王毓南非常兴奋,因为一个有威望的教授,可以让全球不同国家的数十万甚至更多的学生同时学习他的课程,教授的影响力会加倍放大。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每门课都有一个全球最有威望的教授开设了MOOC课程,那其他教授还干什么?当然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这一定是个好教授,授课有趣,而且愿意分享。
王毓南认为,传统课堂仍然会被需要,大学教授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只不过体现的方式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学发展策略的调整。而且,当大学的IT策略与整体发展策略同步调整时,会加速提高大学的竞争优势。
王毓南分享了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成功案例。随着欧洲的经济危机,INSEAD在当地遭遇到招生困境,而亚洲正处于繁荣期,招生相对比较容易。INSEAD于是在全球开设了多个授课点,包括INSEAD的新加坡校区、法国枫丹白露校区及阿联酋阿布扎比校区,同时和清华大学进行了合作项目。
从排名来看,2016年金融时报全球MBA排行榜INSEAD名列第一,并史无前例地同时获得EMBA以及合作EMBA(与中国清华大学联办的TIEMBA)三项桂冠。
INSEAD是如何做到的?是在线教育给INSEAD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让其进一步提升了差异化竞争优势。INSEAD的院长米霍夫(Ilian Mihov)一直坚信,MOOC不会替代大学,但它在大浪淘沙冲击低端教育的同时,也给好的商学院如INSEAD带来机会。
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大学的CIO?
大学的良好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一个好的IT战略,同样也离不开一个好的CIO。那么大学CIO怎样才能履行好其岗位职责?
在王毓南加入Gartner之前,他认为CIO直接向CEO汇报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在他18年的CIO生涯中,都是这么做的。但事实上,Gartner的研究表明,即便全球性大机构的CIO,过去十年也仅有40%左右是直接向CEO汇报。原因是什么?不能说组织有问题,也不能说机构不重视,很多时候问题往往出自CIO本身。基于多年的从业经历和相关研究,王毓南对于高校CIO给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在态度上要积极主动。CIO的主动性不够往往是首要问题,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例如等待CEO来灌输发展战略,等待业务部门来反馈IT需求,等待下属来汇报系统问题。这样肯定不行。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科技都在驱动社会向前发展。在这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谁应该展现其领导力,是CEO还是CIO?王毓南给出的答案是,CEO当然应该要领导,但CIO也不能是被动的。
二是在方向上要关注业务目标。其实这不仅是高校的问题,也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存在的问题,即很多CIO都是技术出身,很热衷沉浸于技术,而忽视了对业务的关注。
在他看来,IT的业务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业务运营,二是业务增长,三是业务转型。业务运营虽然也不容易,但相对另两个层面要容易一些。这些年来,CIO在业务运营方面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业务增长和业务转型的帮助普遍具有挑战性。这也恰恰是组织机构对CIO最期待的价值所在。
如果一个机构的领导层还没想好目标和战略,那么CIO提出的方案可能会无关痛痒。如果整个机构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那么CIO提出的方案可能会成功。因此,CIO不仅要关心技术,更要关心所在机构的整体目标和战略。
三是在工作中要学习变革管理。王毓南在新加坡的大学教授课程时,被主任建议说仅传授IT战略还不够,还需要教学生组织变革管理。为什么组织变革管理更重要?因为往往技术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技术再怎么好,如果人不容易变,那也很难有效果。
以大学为例,这是聪明人聚集的地方,大学CIO的挑战主要是来自教授这个聪明人群的挑战。现在的学生都已经是数字原住民,只要有好的应用,友好的界面,学生们就会喜欢用。但教授们往往不这样,所以单纯的技术变革相对比较简单,但CIO要让教授这群聪明人进行变化则很难。因此,许多CIO需要重新回炉,重新学习与人、管理和变革有关的基本知识。
四是在沟通中要“忘掉”技术。在组织内部,沟通的作用非常重要,但CIO一定要注意沟通技巧,否则很容易形成无效沟通。例如,对于技术问题,CIO很了解,但其他人不了解,因此不要把技术作为沟通的谈点。如果CIO在内部沟通中只是说这项技术要多少钱,别人就不太感兴趣。有效沟通的落脚点一定是在业务层面,要多谈项目是如何推动和帮助业务的。
总之,在王毓南看来,技术只是CIO用来推动IT治理的工具之一,不是CIO工作的全部。CIO一定要积极推动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应用创新;CIO一定要主动研究变革,不仅是技术变革,还要研究组织变革;CIO一定要主动关注目标,不仅是IT项目目标,更重要的是机构的总体目标。
他认为,教育行业已经迎来新的科技时代,只是没有实现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他希望中国的高校能够成为领头羊,但一定要有策略,有计划,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