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漫话楹联【客都推荐】

漫话楹联

文/陈平

记得少年时候,手轻敲着桌子,闭上眼睛,朗诵着这些美妙的句子: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还有更好听的呢!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那时节,只知道这些句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工整的对偶排比,真使人感到“如听仙乐耳渐明”。这就是“诗中之诗”——“对联”!律诗的三、四和五、六句。
少年时,至于李商隐何许人也,不知。“春蚕到死”怎么才“丝方尽”呢?更加不知。后来长大了,始知蚕儿吐完丝便死了,也知道蜡烛烧完了,“泪”也“干”了!用蚕儿吐丝和蜡烛燃尽比喻爱情的忠贞,真不知道诗人是怎么感悟出来的。
我之所以喜欢楹联,是从读诗开始的。
楹联,即是对联,俗称为对子,又称为联语、联句、楹帖,楹联。楹者, 柱也,因为常把对联题写于两根楹柱上,故有“楹联”之称。
以前,楹联研究者认为后蜀广正二十七年(964年),后蜀主孟昶所写的一副: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其实不然,后据楹联学者们研究考证,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诗文中已有对偶的运用,如《左传》:“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诗经·郑风·子衿》:“青青之衿,悠悠我心”;……正如唐代刘知几《史通·叙事》所说:“大抵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那时对偶这种修辞技巧日臻成熟。无疑使汉语语言文学艺术更加丰富发展。孕育了对联这种艺术形式的诞生。也就是说,对联的前身是对偶句,对偶是汉语中的修辞格式之一,由“对仗”和“骈偶”二个词演化而来。先秦时期的《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及《周易·文言》中的很多名句,都是十分工整的对偶句子。应该说,汉代把饰桃人,画神荼、郁垒像改为在桃符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
“神荼”、“郁垒”,上下字数相等,名词对名词,词性相同,左神荼,右郁垒的写法,和对联的读法(上联尾仄声,下联尾平声)和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的贴法完全一致。把对联文字写在桃符板上,是中国最早的对联。
对联从古诗文的对偶运用萌芽期到后来推广繁荣兴盛,一直和诗有着血肉关系。对联是我国汉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一种地道的“国粹”,它根植于我国汉文化和俗文学的沃土中,雅俗共赏的对偶格律,人民群众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畅行于文坛,应用于社会,经久不衰。
这是我之所以喜爱楹联的原因吧!
(本文原载2010年1月8日《梅州日报》)

作者:陈平

作者简介:陈平,广东梅州人, 笔名三白,自号三白山翁。作家、职业画家。自幼喜爱古典文学,尤喜诗联、通音律。曾受聘中国楹联学会任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华南分院院长;现任林风眠画院院长、梅州市楹联学会会长。有专著《陈平国画集》、《陈平诗文集》、《楹联文化小识》、《中国古典诗词名句集韵》、《寻梦牡丹亭·散文随笔集》、《黄遵宪诗词楹联赏析》;主编《中国楹联集成·梅州卷》、《中国客家对联大典·三卷》、《梅州历代名联辑注·两卷》、《客天下楹联集锦》、《中国客家姓氏祠堂楹联上、下卷》等著作问世。

(0)

相关推荐

  • 【索微探赜】“自对”谭概(下)(文后有彩蛋)

    索微探赜 第四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红芝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zlh006@163.com 编者按 陆伟廉先生是中国楹联学会授予的首批"联坛十老"之一.本 ...

  • 梁德新‖漫话养狗【客都推荐】

    漫话养狗 文/梁德新 我家养有狗,我喜欢狗.我去朋友家,如他家里有狗,我会抚摸狗.有时我会把食物给狗吃.有些认识我的狗看到我时,会摇着尾巴前来用舌头舔我的手.可说我与狗有缘. 因为我喜欢狗,会收集有关 ...

  • 陈平‖吃的怀想曲【客都推荐】

    吃的怀想曲(随笔) 文/陈平 食之道,历来鸿儒硕学几不著墨.想来是饱学之士,穷经皓首,无暇及之.大学者陈寅恪先生在即将离开美国麻省之际,给好友赵元任写信,说他对美国无任何留恋,唯一使他眷恋的竟是波士顿 ...

  • 陈平‖中秋节与月饼文化【客都推荐】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史籍并无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自<周礼>.<礼记·月令>中说:"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但没有说明中 ...

  • 陈平II对联简说【客都推荐】

    对联简说 ●陈平 对联,俗称为对子,又称为联语.联句.楹帖.楹者,柱也.古人因常把对联题写于楹柱上,故又称为楹联.对联是我汉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璀璨辉煌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它根植于古老的 ...

  • 陈平散文II一个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客都推荐】

    一个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散文) --怀想陈芸与沈三白 文/陈平 读到<浮生六记>,认识陈芸与沈三白,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 "文革"浩劫后几年,百废俱兴.书店的图书 ...

  • 陈平散文II久违的蛙鼓声【客都推荐】

    久违的蛙鼓声(散文) 文/陈平 久居城市,早已听不到蛙声了.但那"喔喔喔.呱呱呱"的蛙鸣声永远都和我的梦魂萦绕. 我老家是一个粤东偏远的小山村.房屋的右边是稻田,左边前面是一口大池 ...

  • 陈平散文II远去的乡愁【客都推荐】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乡愁,颇像一曲古老而又充满着温馨的歌,每当夜阑人静之际,它会时隐时现,忽远忽近在你耳边响起,恰如游子剪不断的情怀 ...

  • 客家生活谚语【客都推荐】

    生活谚语 多衣多寒,少衣自暖. 食十足,着九六. 有食无食看面上,有着无着看身上. 大火煮粥,细火焖肉. 有食慢慢到,莫来爬上灶. 人多无好菜,猪多无好糠. 卖菜侪,食菜脚,分食侪,吮手指. 肚饥糠也 ...

  • 梅城战役,将帅云集打出英雄壮举【客都推荐】

    历史瞬间,党史百年天天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梅江区地处原梅县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