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赏青铜器中篇:木一古美术分享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青铜器颇为丰富。已登录注册39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战国鸟盖瓠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赫赫宗周

—— 周(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先周(当夏商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故孔子由衷推崇并赞叹:“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陕西是西周的王都与政治中心,丰富的遗迹、遗物代表了璀璨的西周文明。


商代晚期青铜簋

1977年出土于清涧县解家沟

高14.5厘米,口径20.1厘米,腹深10.9厘米

圈足,双兽首耳,口沿外侈,颈微束


饕餮垂叶纹贯耳壶

盛酒器,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绥德县墕头村出土


商代晚期人形面具 

高16.4厘米,宽15.3厘米 1976年城固县苏村出土

兽面具,和人形面具同时出土


西周伯庸父盉

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张家坡西周窖藏

通高22.3厘米、口径17.2厘米

窄折沿,长颈,兽首鋬,龙头长管流,分裆,三足下部呈圆柱状,盖面隆起,一侧有小钮,以蛙型链条于盉身相连。盖沿和器颈装饰变形兽面纹,流管装饰三角形雷纹。



柞钟

这组编钟共有八件,纹饰基本相同,大小依次递减,是现存西周个数最多的一组编钟。柞为铸钟主人的名字。柞钟前四件各铸一篇铭文,后四件合铸一篇铭文,内容相同。大意是说:柞在三年四月甲寅这一天受到周王的册命和赏赐,感到非常荣幸,因此铸钟纪念。编钟演奏时敲击中间和转角两处,中间敲出的音称为隧音,转角两处称为鼓部,敲出的为鼓音,两个音相差大三度或小三度。钟的内壁铸有调音槽。古代音律为宫、觞、角、觯、羽,分别是1、2、3、5、6,没有4和7两个半音,到了战国时编钟的音阶就已七音俱全了。这组编钟的音域已达到了三个八度。


师承钟

乐器,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9世纪中叶),扶风县强家村铜器窖藏出土。


多友鼎

内壁有铭文二百七十多个字,是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出土铭文最多的青铜器之一。铭文记载的是西周厉王时期与猃狁的一场战争。猃狁入侵危及京畿腹地,厉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击,激战半个月,打了四次大仗,都取得了胜利。杀掉敌军三百余人,俘获二十多人,缴获战车一百二十七辆,夺回了被掳去的人民,将猃狁逐出了周境。


西周中期 散车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通高41厘米,口长11.1厘米,宽14.6厘米

1960年陕西扶风召陈村西周窑藏出土。椭方体,贯耳垂腹,颈和盖缘饰凤鸟纹,腹饰垂鳞纹,圈足为波曲纹。口内壁铭文26字,记载散车父为母作器。


 西周 几父铜壶

通高60厘米,口径16厘米,重16.9公斤

1960年陕西省扶风县齐家村出土

几父壶体形较大,壶盖的子口较长,插入器口内很深,倒置后可作饮酒用的杯盏。颈部有对称的兽首垂环,环上饰有突起的重环纹。盖沿及颈中部饰窃曲纹,腹部是粗犷的波状环带纹,凹处填以眉纹、龙纹。几父壶的波状带纹很有特色。壶口内有铭文55个字,记述了某年五月庚午这一天,几父在西宫得到他的上级同仲的赏赐。赏赐品有臣仆、金物等。几父特作宝壶以纪念。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