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缘为兵》【三二九】军宣战士重相会
小说《缘为兵》【三二九】军宣战士重相会
小说连载《缘为兵》(初稿)未完待续
图/文:梁佛心
讲完了小战士孤身受辱这件事,我们也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部队每到一地就应该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去,不能总封闭在营房里,不接触当地老百姓。
接触当地社会生活,不仅要遵守当地的乡俗民约,而且要入境问俗,入境问禁。还应该懂得一些那个地方儿的方言俚语和民间隐语。
比如成都和重庆,在那时候儿,虽然都是四川省的城市,但是,面对女人,成都人忌说“梭叶子”,重庆人忌叫“王大姐”。因为在过去,成都的“梭叶子”和重庆的“王大姐”都是对妓女的称呼。
四川人常说这样儿一句话:“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这句话不仅在四川,搁到哪儿都是有道理的。
打个比方说,四川江河纵横,出门儿办事经常要坐船,在船上说话也是有不少禁忌的。
比如:吃饭的“筷子”不能说筷子,筷子在川音上像极了“快止”。船止住了,不能走了怎么行哪?所以,筷子要叫“蒿竿”,蒿竿就是乘船用的竹竿儿。
有一出川剧叫《秋江》,剧中老艄公问前来搭船的尼姑陈妙常贵姓时,有这样儿几句对话——
“艄公问:……姑姑你贵姓?”陈妙常答:“我姓陈。”艄公急忙制止道:“咳!咳!说不得!”陈妙常说:“当真姓陈。”艄公道:“我们青龙背上就忌讳这个。”陈妙常问:“忌讳这个陈吗?”艄公又制止道:“哟,你怎个招呼不到!”陈妙常问:“噢!我们这个姓你们喊什么?”艄公答:“我们喊老蔫。”陈妙常说:“怪不好听!”艄公说:“管他好听不好听,只要避开这个字眼就对了哟。”
您听听,坐船连姓陈都不能说姓陈,要说姓“蔫”。不光是姓陈不能说,姓“成”“程”也不能说,因为在川音上,它们都跟“沉”同音。
船上有帆,但是“帆”要说“凡”,因为“帆”“翻”同音。在船上也不能吃翁菜(藤藤菜),忌讳船要翁(淹)到水里。在船上吃鱼不准翻鱼身,忌讳要翻船。对于船家来说,翻船是最不吉利的事了。
陆军璞在初到部队时,觉得方言很有意思,起初学了不少,还记在本子上,用汉语拼音标出那些原始的发音。
现在离开部队四十多年了,翻开陆军璞的日记,又把已经慢慢淡忘了的,残留下来的那点儿记忆唤醒了一些。不过,现在只能听得出来那是哪里人的口音,而没有用方言交流的能力了。
离开新兵班,到了战斗班以后,老兵们说起话来就好懂得多了,基本上说的都是南腔北调儿的普通话。尤其是陆军璞他们连,因为搞三支两军,除去四川籍的战士,都要尽量的说普通话。否则,煤矿工人们听不懂。
在我和陆军璞的军旅生涯中,新兵时期的事情,往往是记忆深刻的。走出校门,跨进军营,由一个稚嫩无邪的天真少年,转身成为神圣英俊的解放军战士,部队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崭新的七十年代的第五天,是陆军璞军旅生涯里记忆最深刻的一天。
这一天,他由老百姓向军人跨出了最真实的一步,这一天也是每一名军人都必须经历的一天。即使是现而今已经成为大将军们的军人,也不例外。
一九七零年的一月五号,陆军璞记得那天早晨出操回来,连长宣布:“今天上午天天读以后,全副武装,在会议室召开全体军人大会。解散!”
连长宣布完要召开全体军人大会,新兵们莫名其妙的看见老兵们高兴的,跳着高儿地喊了一声“杀”,那种兴奋劲儿是难以形容的。
天天读之后,驻在外边儿的班排,先后全副武装的来到了连队,使得平时清净的营房,顿时沸腾了起来。
新兵们看见这个情景,恍然大悟,这才知道了老兵们为什么那么兴奋。似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陆军璞他们的连队,是驻军四川省岩瑞矿务局的军宣队,平时二排和三排都住在矿区和矿井上。连队只有一排、四排和连部、炊事班。
陆军璞自打来到了这个连队,还没见过那两个排的人,也没见过他认识的文诗睿排长和谢强兵班长。
今儿个这个连队的人总算是聚齐儿了,不知道能不能见到文诗睿排长和谢强兵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