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祝天下父母幸福安康!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也是法定的“老人节”。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重阳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汉代 重阳习俗普及于汉代。据汉代《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唐宋 唐代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
明清 九月重阳,皇宫上下一起吃花糕庆贺,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九月九日,佩插茱萸,辟邪求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佳节,秋游赏菊,目不暇接。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初九,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 “霑” 同 “沾” )
父亲 音乐: 降央卓玛 - 天下最美的女中音
小时候的我们,盼望着长大,渴望着独立。
幻想着有一天赚够钱,让父母不必那么辛苦的工作。要给妈妈买最美的衣服、最好的化妆品。给爸爸买最大的房子、最酷的汽车。
后来我们长大了,也长高了,却远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强大。在极度窘迫的情况下,只有父母,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为了生计,我们整日疲于奔命,在社会中弯着腰做人。不谈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就连基本的不拖累他们,都显得力不从心。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从孩子出生父母将其从身体上分离;再到成年后与其生活中分离;最后他们将从子女的生命里分离。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都在注视着我们的背影。
当我们蹒跚学步时,背后是他们期盼的眼神;当我们蹦蹦跳跳走进校园时,背后是他们牵挂的眼神;当我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时,背后是他们惦念的眼神。
走向远方,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由之路。而终有一天,我们会连父母的背影都再也看不见。
网上曾经有人做过计算:
假如一年中,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顶多相处11小时,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