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黔古道上的衙门|湘黔古道上的故事|侯章良

本文故事作者:侯章良

湘黔古道上的故事

湘黔古道上的磐山古桥

湘黔古道上的衙门 

侯章良

也不知从何时起,湘黔古道上的绥宁县水口乡地界上流传着一句俗语:磐山来的。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之中,这句话越传越神乎,很多人却不知这句话的来历,其实“磐山来的”这四个字里藏着一段故事。

现在对没有通省道县道公路的水口一些村落来说叫做交通闭塞,过去这些地方有一条茶马古道,那可是当时的国道——湘黔古驿道,既是官道,也是著名的商道,是跨越横亘在湖南境内的雪峰山脉,连接资江与沅江两流河域,通往云、贵、川的主要通道,史称“烟银特道”,那算得上是交通非常便利的地方。就在那个古老的年代,水口有哪么一个村落,曾经是店铺林立,热闹非凡的商业小集镇,那里曾经是这一带地方上叱吒风云,掌握着这一带人的生杀大权的要塞之地,她就是与老哨遥遥相望的新哨,后来称之为哨上,即今水口乡的新哨村。哨上与磐山紧邻,在当时的湘黔古道上,各种各样的商人络绎不绝,奔走在这条官马大道上。随着商人贸易的风生水起,有一些游手好闲之徒暗中勾结在一起,开始时偷偷摸摸地干起打家劫舍抢劫官马大道上财物的勾当,后来他们见有利可图,就演变成了常年啸聚在磐山专门靠抢劫官马大道商旅为生的土匪强盗。

从青坡里的抱羊界到新哨的磐山界,不到十公里的路程,到处都有强盗出没,疯狂的抢劫商旅财货,严重地威胁着过往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官府对此头痛无比,无奈之下,便把衙门立在了哨上。衙门共有三进,气势恢宏,而且还在哨上与磐山之间修了一座石亭,石亭是用四四方方的石头切成的,石亭里面雕梁画栋,非常精美,石亭只留有一条大石门可通过,日夜有官兵把守,防阻强盗流入水口境内,这也是古时水口通往外界的重要门户。衙门建立之后,官府曾多次出动官兵搜捕缉拿强盗,通过多年的清剿才使得这一方水土得以安宁。

哨之衙门贯黔湘

剿匪安邦建功劳

官马大道得畅通

从此太平得共享

当地百姓都如此歌颂着官府功德。而如今的磐山是那么的祥和,而且景色迷人,行走在湘黔古道之上,便有一种穿越古代的感觉,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风景以及这里的气候,哪一个不是诱人神往的地方,确实是一个集旅游与度假的最佳去处。

而在当时的磐山强盗相当猖獗,过往行人都必须成群结队才可免强经过。所以后来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用“磐山来的”来形容那些做事利索,以及吃喝方面速度比较快的人。比喻说如今的在微信里抢红包,如果是在水口人的群里抢红包,抢红包的速度相当快,就会有人说这些强盗真是磐山来的,这么快就被抢完了。“磐山来的”原意是磐山来的土匪强盗,后来磐山土匪强盗被剿灭,这四个字除部分地方还用来骂人外,大多村子里已演变成了当地人一种诙谐的话,用来取笑他人之词,或是与他人开玩笑之词,已经没有了贬义了。

曾听父辈说,以前的在市老县就是从这里迁过去的,只是可惜衙门的遗址和哨上亭子那么美丽的建筑,都被毁灭了,不知道这段历史典故县志里面有没有记载。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追寻这历史的真迹。

后注:

①此文中的老哨、新哨之名实为历史上的锡坡哨。据同治版《绥宁县志》记载,锡坡哨位县城在市东北一百三十里。今新哨村仍有锡坡之地名。清时设把总一名,兵三十五名,内拨塘兵二十名,共计官兵五十六名。——编者注

②青坡里,古时又设青坡司,旧址在今天长铺子苗族侗族乡枫木团村境内,管辖区域相当于现在除原竹舟江苗族乡外的原河口片。——编者注

③此衙门实为古时官军设立的营、堡、哨,汛,古时,朝廷为防备绥宁少数民族造反,在绥宁境内设有几十处营、堡、哨、汛,并派兵把守。营、堡、哨、汛因离县衙远,除了身兼军事职能外,受县府的委托,亦可行使所管辖区域内的行政司法权,因此当地人往往将营、堡、哨、汛称为衙门,如封建社会时期绥宁黄桑当地人将黄桑营称为大老爷衙门。绥宁在历史上曾形成过独特的营、堡、哨、汛军事镇抚文化。——编者注

侯章良

本期故事作者

侯章良  男,52岁,家住水口乡新哨村哨上组,初中文化,从小喜欢山歌,以前听到大人们唱山歌了就跟着他们学唱,由于时代的变迁,中间几十年都未曾唱过山歌,随着民俗文化的掘起,又有一种回归童年时代的感觉,本人热爱山歌,也热衷于民俗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希望能为这一事业做出一点微薄的力量。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