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居婆借甑』『编后语:故事疑似绥宁古瑶民』|绥宁民间故事|黄生秋

本期故事整理作者   黄生秋

绥宁民间故事

舒家塆今日全景图

洞居婆借甑

黄生秋

相传明末清初年间,我中华大地战火四起,硝烟弥漫,百姓民不聊生。其中有一舒姓人家北迁南下时来到绥宁的水口地界一个人烟稀少大山里定居下来,并将此地命名为舒家塆,从那时至今,虽然物事人非,但其地名未变。

舒家来到此地以后,经过多年的辛勤开垦,把一座荒无人烟的山旮旯,整理成井井有条、块状田畴布满平地山间、风景秀丽的小村庄。舒姓人家从此安居乐业、繁衍不息。过上了幸福美满生活。

可见:

宝顶山下一条溪

直流资水入长江

山脚有座小山岗

先人开垦变村庄

青龙巍巍配古樟

中心半圆一水塘

白虎湾至象鼻山

后龙安逸戏水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旦夕祸福。有一年,舒姓人家惹上了一场官司,不得不变卖家产,另谋出路。

在曲溪流域旁,有座村庄叫小寨,居住着在此居住很久的黄姓族群,祖先因到靖州平蛮,又与蛮族通婚,溶入了湘西南少数民族,后有分支迁徙至绥宁定居。又有一支系在小寨开创家园,事业有成,繁衍不息。黄姓先祖在水口繁衍了四房子孙,后来产业越做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向外不断谋求发展。新哨太冲,官路高家盘、脚爬冲和石溪等,都是黄姓子孙产业。

话说那时候,黄姓人家得知田凼的舒家塆舒氏族群要变卖家当田产及造纸作坊,就派黄姓的三户人家前往收购舒家塆舒氏产业。

舒家塆居民房屋

黄姓人家买下舒氏产业后,以加工槽纸和制作玉兰片为生。村庄里里外外都修葺一新,同时还在水塘中心修建了一座纳凉的凉台。后来村庄内修建的巷道纵横交错,外面的人进来,如入迷宫一般,初进村庄的陌生人一时半会很难找到出村路口,为舒家塆添加了一道风景线,同时也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听老人们相传,曾经有一次,从外面来了几个贼人,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入舒家塆行窃。他们先前也知道进舒家塆容易出舒家塆难,于是,他们进舒家塆时事先早有准备,把拜神的香柱点燃,每隔一丈地插一条香柱,一直插到村庄中央。说来也巧,正在此时,村里有一人因夜急上茅坑,贼人的一举一动被他看的清清楚楚。他不动声色地悄悄走了出来,把村口所插的香柱全部移到水塘中心的纳凉台。此人把香柱移插完后,他又转回到村庄中大喊,有贼进村了!快来抓贼啦!几个贼人对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得魂不附体,他们顺着亮了火光的香柱标记往外跑,结果贼人一个个掉进了水塘之中,成了落水狗,最后这几个贼人束手就擒,无一人漏网。从此以后,远近的贼人们,一听到舒家塆这个村庄就闻风丧胆,再也没有贼人光顾过舒家塆。

舒家塆住外拍

然而,谁也想没有想到的是,贼人被擒后没过多久,舒家塆一派祥和安宁日子再次被打破。一位叫做“洞居婆”(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灵)不速之客来到了舒家塆。

舒家塆后山有条小溪,小溪旁有棵古槐树,巍然耸立,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溪涧的流水潺潺似人的哭声,瘆得人发慌。尤其是到了黄昏或是夜幕降临时,路过此地之人无不毛骨悚然。据民间传说,这样的地方是山神鬼怪最理想的栖身之处。舒家塆老人们相传,那时的“洞居婆”来到舒家塆后,就是附身此处的古槐树身上。

洞居婆替身

刚开始,舒家塆的人一到傍晚时分,总能看到古槐树边有股袅袅青烟冒出,到天断黑后,夜静之时,村里的人们就能听到好像有人在槐树下做饭炒菜、洗碗抹桌之声,有时还会菜香四溢,令人口馋不已,可细细一想又觉得后怕无穷。后来日子稍久,让村里人更为可怕的是“洞居婆”摇身一变成为一位老太婆,不时到村里游荡,还时不时地向村里黄姓家人借这借那的。说起来也怪,村里的黄姓人家虽然对“洞居婆”时时提防,处处谨慎,但“洞居婆”从来没有害过村庄里的任何人,她每次借的东西都会如数奉还,并还要送上一些美味作为回报。“洞居婆”送人吃的东西必须要当着她的面吃才会是人间美味,如果等天亮鸡叫了,她会急急忙忙转身就走了,她送的鸡腿立马变成蚱蜢的大腿,香喷喷的米饭也变成一碗白蚁卵。

毕竟人神有别,再友善的神灵,人们总会有惧怕之心,因此,“洞居婆”的出现弄得村里的黄姓人家惶惶不可终日,处处小心翼翼,正如俗话所说,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真是度日如年!

舒家塆青龙手的神樟树

一天,村庄里有个胆大的黄姓人提了一个看法,他说“洞居婆”既然从不加害我们,那说明她是位正神,正神都以慈悲为怀,也懂得人间礼节,咱们也就没必要请巫婆或法师来除妖捉怪。话虽然是这么说,村庄里的人也很是赞同,但是,这样的人神相处,总不是个事儿,心里总觉得时时惶恐不安。于是,村庄里的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想出一个既不伤害“洞居婆”又不让“洞居婆”来伤害村庄里的人的好办法来。村庄里的人们左也商量右也商量,最后还是有人想出了一个认为是“万无一失”的计谋来了:等下次“洞居婆”来借甑(即木甑子)时,用纸糊个甑模型借给她,她拿回去上灶台肯定会把纸甑烧掉,到时候她还不起甑,有可能不好意思再来借东西了。面对这个计谋,大伙你看看我,我瞧瞧他,心里实在是七上八下的,虽然此事能不成大家心里没有多大的把握,但只得如此赌一把了。

木甑子图

果然,那天晚上“洞居婆”来借甑了,他们就把事先糊好的纸甑借给了她,结果“洞居婆”拿回纸甑一上灶台,全都烧没了。“洞居婆”还真的是个正神,她心想这下咋办?还不了人家东西很没面子。左思右想,还是一走了之,另寻居处。

哪想这一招还真把“洞居婆”给赶走了。

舒家塆黄姓人家从此再次回到往日祥和景象。男耕女织,欢天喜地的过上幸福生活!这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成为黄氏后裔的一段佳话。可惜的是,后来那古槐树也慢慢枯萎而死!

真是:

人间天仙一道坎

洞婆附身槐树上

人间天仙一样美

洞婆走了槐树干

作者 公司的一棵古树

(以上图片由黄生秋提供)

花开半夏

编后语:

民间神话故事往蕴含了一些历史的影子,我想这个神话故事也不例外。此传说神话故事的矛盾关系并不十分尖锐,舒家塆人并没有把“洞居婆”当妖魔鬼怪,而是以神相称,双方也没有相互伤害对方的企图,仅仅是因为村民心理的恐惧,而不想与“洞居婆”来往,村民的计谋目的也是为了阻止“洞居婆”与他们的来往,并没有驱逐之意。但舒家塆人的计谋客观上起到了驱逐“洞居婆”的作用,因此才有“洞居婆”走了,槐树干枯了,舒家塆人多少还是有些许遗憾。

由此我联想到绥宁水口本为雪峰山腹地的苗瑶祖居地,至今仍然还有一部分瑶族村民,几百年前肯定有大量的古瑶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从“洞居婆”这个名称来看,疑似“过山瑶”的山居名称,从饮食习惯来看,“洞居婆”以蚱蜢、虫卵、蜂蛹为菜肴,这也正是绥宁瑶族苗族至今依然还在食用的美味佳肴。而瑶民在湘西南一带流传会“厌魅诅咒之术”,苗、汉人,甚至连迁至山下定居的瑶民都害怕与他们接触。明代绥宁知县包汝辑在其笔记《南中纪闻》中有记载:

猺人虽有男女居室,然移徙不常,如鸟兽然。遇大山人迹罕到处,有可耕种者,遂结茅栖止,树艺黍粟。伐大树为独木盘、盎、坛、盒之类,甚巧,携出市易米菜。能捕虎豹犀兕。善识草药,取以疗人疾,辄效。又解为厌魅诅咒之术,书人年庚,埋置土窑中,用法诅咒,其人辄梦鬼物驱击,往往惊怪呕吐鲜血而死,谓之埋魂厌咒。猺人虽少,而群苗避之不敢忤,畏其术也。

历史上,绥宁瑶民不服官府统治,时常聚众与官府对抗,到了清朝中叶,特别是瑶民粟贤宇起义失败后,朝廷将绥宁境内的瑶民划地为牢,圈地而居。瑶民被圈之地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与水口毗邻的金屋塘,另一个是黄桑。后来瑶民陆续偷逃出官府所圈住之地,有的就近隐姓埋名傍人门户化为汉苗,有的远走他乡,最后不知所终。

此篇故事传说疑似真实反映了当时水口后来入迁者与瑶民之间的往来关系,即“猺人虽少,而群苗避之不敢忤,畏其术也。”至于将人神话的做法,由于出于某方面的原因,故意为之,这种现象在民间很普遍。因此,这篇传说故事就显得很有历史价值,值得专家学者注意和进一步研究。

瑶族妇女

本期作者

黄生秋,水口乡人,1966年出生。初中文化,先前从事照像行业。喜欢旅游,爱好音乐,时而也写写诗歌与杂文,现全家在厦门打工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