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106【爆米花】

- - -指尖上的山西

020
爆米花
爆米花,留存于上世纪的记忆之中。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大都是围着街口的老大爷,先是眼巴巴期待的神情,然后是捂住耳朵的紧张,继而是欢呼雀跃的一拥而上,最后是满口余香的幸福笑脸。几乎在整个童年时光,那声响亮的爆破声都有伴随。
时光流逝,而今的我已然是华发渐增,并未老去的心却开始思念那震天的响动与肆意的欢笑。闹市区、电影院的爆米花很多,却无法弥补思念中的香甜。脚步开始寻觅,最终停留在宏道镇的一条小巷,那声久违的响动让我瞬间心跳加速,寻声疾步,终于在一处院落看到了曾经熟悉的一切。一个黑黑的铁葫芦,架在炭火上旋转,一个手动的鼓风机(儿时的记忆是风箱)也在旋转,红红的火舌舔着黑黑的铁,映红了老汉的脸庞。
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眼巴巴地期待,看着老汉端着铁葫芦站起时,还是紧张地捂住了耳朵。依然是那声巨响,听起来却没有了那般响亮。周围没有孩子们一拥而上,更没有纯真的笑声荡漾,一些乡人的脸上留有兴奋,可仔细看去,却如我一般不再年轻。
老汉在一条细铁丝编织的口袋中倒尽了玉米花,接过又一位乡人的玉米小心倒入铁葫芦,然后再倒入少量的糖精,拿起一根套管,手脚并用旋紧了盖子,默默地坐下来继续下一轮的旋转。
我也默默地看着,看着又一次白雾腾起,听着又一声响雷惊爆,我终于感知到自己真的老了,不会再在响声后欢腾喜悦,不会再肆无忌惮地欢笑。此时此刻,却有新的问题让我思量,这样的一种手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开始,又是一个怎样传承的过程。
我开始查阅资料,查到了有关宋朝爆米花的起源说。
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因为当地的方言把打雷的声音叫做“孛娄”,所以拟音得名。又有新春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有了爆米花起源民俗的内涵。
清代学者《檐曝杂记》收有一首《爆孛娄诗》:“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子,数片梅花插鬓斜。”更是形象地描述了爆米花的普遍性及特色情景。
二月二,龙抬头,这也是一个民间传统的节日。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食“龙子”,吃馄饨叫食“龙牙”等,其中吃爆米花称为“挑龙头”、“吃龙胆”,庆贺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收,国泰民安。
我们也从这些描述中得知早期的爆米花在加工时,是将玉米(许多谷物和杂粮类) 置于特殊容器中的加热,使玉米处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发生变化。那么,这种爆米花是否就是我们儿时熟悉的那种形式产生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个年代不可能有那样的容器与压力检测仪表。那么这些资料中所描述的爆米花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没有具体记载,我们也无法猜测。
继续查询,19世纪的美国,一个叫查尔斯的人用蒸汽动力改良出了移动爆米花机器,在当年的世博会上大出风头,成了后来盛行欧美的爆米花机的鼻祖,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我们最终从爆米花的形状上再次否定,这种机器所爆出的米花是普通的“蝶形爆米花”,而非我们小时候手摇膨化机里做出的“蘑菇形爆米花”。
时间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让德国人付出惨痛代价,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粮食短缺问题。史料上称,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民众粮食配给,有德国工匠学着当年安德森的技术,用战后弃用的加农炮炮身改造出了谷物膨化机,制作出了压力膨化食物。它有着生产效率高、耐腐烂、易保存、易于人体消化吸收等优点,有效地缓解了那个时期的饥饿问题。但是这种已经很接近我们手摇膨化机的物品,也只是在军需上使用,且存在时间很短,而把这一瞬的灵感继承下去的,是一个19岁的日本少女。
1944年,正在大阪教书的小学教师吉村利子为了能让孩子们吃饱,想起上学时曾读到过德国和比利时利用蒸汽原理做出了一种“谷物膨化机”,于是,她通过弟弟联系到了京都大学的工学系教师,成功制出了手摇谷物膨化机的设计图。
图纸有了,需要寻找“铁”原料,因为战争的原因大阪民间几乎无铁可寻,京都大学的教师的建议成了利子想法的最后希望:“福冈县的八幡市临近九州兵工厂,那里有铁,可以拿着这个设计图去找当地的工匠。”19岁的夏天,利子把头发剪成男孩式的短发,在美军战机的轰鸣声中只身一人向九州进发。
一年后,利用电熔接技术,用高强度铁制成的小型手摇膨化机诞生了,利子把这台机器称为“吉村式谷物膨化机1号”。1945年的那个夏天,日本战败,吉村利子的手摇膨化机则开始开花结果,迅速在日本民间普及,后经过进一步简化,在整个东南亚开始流行,当然也包括被饥饿折磨的中国。后来也便有了我们对于爆米花的所有回忆。
查询到了这里,我们似乎也找到了儿时爆米花机器的源头,重新再整理思路,我们需要有两个概念的认知。
一个是作为食物的爆米花,也可以称作较早的膨化食物,这个源头在全世界的几千年前都有所记载,我们无需验证。正如本文一开始查询到的资料,我们在宋朝甚至更远的时候,已经有所记载,但它不是儿时带给我们欢乐的那个铁葫芦,资料只能说明作为食物的爆米花产生于民俗节令。

另一个是作为回忆中一种事物的爆米花,它包括那台机器及我们的欢笑。它所告诉我们的是,饥饿让人们智慧升级,它曾经给了人类食物,给了贫穷年代的欢笑,直到今天,它依然在为世界上食物匮乏地区解决着粮食短缺问题。

饥饿产生动力,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温馨的回忆,这也许就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轨迹。话题有些沉重了,还是回忆那“砰”的一声巨响吧,随着机器盖子被打开,玉米受内外差异的压强急剧膨胀,瞬时爆成了爆米花,也爆出了我们最欢心的笑容。这样的声音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必然会成为最美好的记忆,也始终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最深处。

大山也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0)

相关推荐

  • 爆裂玉米水分含量对产品、贮藏的影响,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爆裂玉米,又称作爆花玉米,果穗和子实均较小,子粒基本上全为角质淀粉,质地坚硬.粒色白.黄.紫或有红斑纹.有麦粒型和珍珠型2种.子粒水分含量适当的时加热,能爆裂成高于原体积数十倍的爆米花.以其独具的膨爆 ...

  • 【中州作家】刘平:爆米花盛开的冬天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26] 爆米花盛开的冬天 河南濮阳        刘 平 早起上班,单位大门口拐角处,随着"嘭"的一声闷响,一股甜甜的略带焦香玉米的味道飘了过来 ...

  • 经常吃玉米会胖吗?

    吃玉米会胖吗? 吃玉米会胖吗?肯定是不会的,玉米多吃不会增肥,反而有减肥的功效.每100克玉米中含热量820.06千焦耳(196千卡),粗纤维1.2克,蛋白质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 ...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 《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

  • 《行摄生活》-143【芦苇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54 芦苇画 依然是青塘村,依然是芦苇,芦苇画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知的技艺.如果说编席是芦苇生命的延续,那么芦苇画就是芦苇生命的升华. 拾阶而上一处小院,窑洞内外的芦苇画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