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美国将军问天皇:为何不切腹?他冷笑一声后回了4字

日本战败后,美国将军问天皇:为何不切腹?他冷笑一声后回了4字

水墨疏窗
10-15


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而勇士一生只死一次。——莎士比亚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

古时的日本并没有发展出一套完善的成体系的文化,可以说,其文化的发展大部分借鉴于古代的中国。

由于日本一直见证着中国发展的历史,所以他们对我国的土地和资源等十分了解,在见到了我国的繁荣之后,他们不可抑制地生出了取而代之的心理,妄图有朝一日可以从海洋跨越到我们的土地上。

后来,明治维新让他们有了这样的实力,于是他们开始对我们进行了光明正大地侵略,让中国人民承受了不应有的苦难。然而,日本低估了中国数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精神,也忽视了我们的坚不可摧。

最终,日本战败,无数日本军官切腹自尽,但在日军投降后,日本天皇却没有选择这样做,美军问他为什么,他冷笑一声回答了四个字。那么,他说了什么呢?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需要了解的是何为日本天皇。

一、日本天皇的来源

对日本来说,“天皇”是整个日本最为高贵的人,只有日本的君主才可以被称为“天皇”,其有着独特的含义指的是创世之神的后代,可以庇护整个国家的子民。

如果对日本的文化有所了解,就应当知道日本有很多所谓的“历史”和“文化”,都是在古代的时候模仿中国得来的,其中就包括“天皇”。

在唐朝,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我国的一系列文化和制度,在这高达十九次的来唐过程中,唐朝的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甚至是规章制度,都是日本学习的对象。

在来访过程中,他们将这些仔细记录下来,再带回日本,经过筛查之后,选择一些东西为他们所用。

可以说,日本所学到的唐朝的东西,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发展进程,就比如说:天皇。

在日本尚未统一之前,他们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天皇”这个词,领导者统一被称作“大王”。

直到战争结束,“大和国”随之出现,并且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天皇”这个词才被广泛运用,成为他们一国之君的象征。

虽然在日本的说法中,“天皇”有着其独特的历史典故,但是结合他们多次派“遣唐使”去往唐朝的经历来看,我们很难不怀疑,这个称呼是受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影响,毕竟唐高宗当年也用过这个称号,并且和武则天一起被称为“二圣”。

虽然日本有很多文化的来源存疑,但是有一样文化毋庸置疑,绝对只属于他们,那就是切腹自尽。

日本人认为,在战争失败之后主动切腹自尽,是一种向神明忏悔的表现。

在切腹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整个人都是清醒的,这样自己的灵魂才能够保持清醒,才能够得到净化。

不得不说,切腹自尽非常残忍,因为在捅自己一刀之后,人们往往是无法立即死去的,需要经历好几个小时来忍受身体极大的痛苦,清晰的感受自己的生命力逐渐流失,清醒的等待着死亡。

二、美军问天皇为何不切腹

日本的切腹文化全世界都有所耳闻,在二战结束,日本战败之后,确实有许多将士都选择了切腹自尽,在他们之中,我们最为熟知的一定是大西泷治郎。

大西泷治郎是日本的一位海军中将,在得知日本已经投降之后,他选择了在家中切腹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记载,他死亡的过程极其漫长,足足经历了十五个小时。

这种等待是多么的痛苦,想必我们都能想象的到,对这个时候的大西泷治郎来说,多活一秒都是煎熬。

然而,不是每个日本的军人都有大西泷治郎这样的勇气。同样是二战之后,许多国家站了出来,要求废掉日本当时的领导人裕仁天皇。

即使日本战败了,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妥协的,因为在日本背后,还有一个对世界局势有着极强的操控心理的国家——美国。

美国为了继续享有自己对日本的控制权,必须确保继续拥有一个听话的傀儡,所以他们在关键时刻保住了裕仁,让裕仁继续坐着天皇的位置。

作为日本地位最高的人,本该以切腹自尽来赎罪的裕仁天皇就这样留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是他也不可避免的在世界上留下了一个贪生怕死的形象,就连美国的一位将军都对他冷嘲热讽,问他:“你为什么不切腹?

裕仁天皇明知道这是一句嘲讽,但他也不生气,只是冷笑了一声说:“无可奈何。”在他的解释中,他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了手下的大臣,认为这场战争从始至终都是大臣们的主意,他一开始根本就不赞同发动战争,所以现在战败了也与他无关,切腹自尽的自然应当是那些大臣。

三、贪图虚名

裕仁天皇不仅贪生怕死,还贪图虚名。

在日本战败后,他作为天皇却没有切腹自尽、以死谢罪,为了让国内的百姓们对他的评价善意一些,他特意写了一本叫做 《人间宣言》的书,表示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也会犯一些错误,但是自己这些错误并不是不可饶恕的,所以不应当用切腹自尽来惩罚自己。

日本投降后,美国将军问天皇:为何不切腹?天皇冷笑一声回了4字。他说自己是无可奈何,说日本发动战争和自己无关,战败更是和自己无关,自己只不过是听信了大臣们的话,而不是作出决定的那个人,所以现在失败的后果当然也不应当由自己来承担,而是需要那些作出决定的大臣们付出代价。

他的狡辩究竟有没有作用,他的“无可奈何”里到底有没有无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定论。

对裕仁天皇来说,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可以信口开河,不顾脸面,不知道他的这种行为落在每一个日本心中,他们会作何感想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