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大硅片龙头企业到底有什么“绝招”?上交所带你去探秘
2021年6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半导体是国之重器,大硅片则是半导体这个产业的基石。但令人惋惜的是,长期以来,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硅片公司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在这个领域几乎是空白。
现在,有一家中国公司,凭借开放的视野、先进的技术、国际化的布局,开始冲击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硅片公司的阵地,这就是科创板公司沪硅产业——一家承担了国产300毫米大硅片重任的公司。
近期,上交所投资者服务周“走进上市公司”系列活动走进了沪硅产业,让中小投资者与公司零距离交流,领略高科技和半导体大硅片的风采。
大硅片是怎样“炼成”的?
在上海临港(600848)新片区,有一家低调而知名的公司,这就是沪硅产业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昇。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多晶硅是怎么长成硅棒,又怎么被切割打磨,最终变成各种规格的硅片。
从多晶硅(先把沙子提炼为多晶硅)到半导体硅片,有着复杂的工艺和步骤,要经历拉晶、硅锭加工、成型、抛光、外延、清洗等六大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诸多细分的步骤。
沪硅产业相关人员介绍,半导体硅片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技术涉及对热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化学、计算机仿真/模拟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资料显示,硅片是晶圆制造中占比最高的材料。半导体硅片在纯度、缺陷、平整度、洁净度等方面存在全方位的高要求,技术壁垒和研发难度极高。尤其是,硅片直径越大,产业化的难度越高。
全球半导体制造规模的不断扩张,将显著提升硅片市场规模。SEMI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将在今年年底前开始建设19座新的晶圆厂,并将在2022年再开工建设10座晶圆厂,以满足市场对芯片不断加速增长的需求。
沪硅产业的光荣与梦想
在登陆科创板后,沪硅产业受到资金热捧。在本次交流活动上,中小投资者就公司发展及产业趋势,与公司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人才是高科技公司的最核心资产,“作为高科技公司,沪硅产业如何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成为投资者首要关注的点。
“半导体人才,越老越吃香,中国大陆人才争夺尤其激烈。”沪硅产业执行副总裁、董秘李炜感慨,一方面,公司确实需要给员工足够的激励,该给高工资给高工资、该给股权期权给股权期权。但更重要的是,公司要提供一个平台,让员工有用武之地,这比物质激励更为有效。
沪硅产业是一个怎样的平台?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持续研发和生产实践,公司已经形成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掌握了磁场直拉单晶生长、热场模拟和设计、大直径硅锭线切割、Simbond(注氧键合技术)、Smart Cut(智能剥离技术)等多项300毫米及以下半导体硅片及SOI硅片制造的关键技术,产品涵盖300毫米抛光片及外延片、200毫米及以下抛光片、外延片及SOI硅片。
更为重要的是,沪硅产业一开始就高瞻远瞩,瞄准成为国际一流硅片企业的目标,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李炜介绍,公司完成了对原全球第八大半导体硅片企业Okmetic的私有化,入股全球最大的SOI硅片企业法国上市公司Soitec,控股上海新昇和新傲科技,完成了300毫米大硅片、SOI硅片的全面布局。
“什么时候摘U?”在公司技术领先的情况下,有投资者关注:沪硅产业什么时候可以盈利?
“目前的亏损主要来源于上海新昇。”对此,李炜强调,扣非后扭亏的关键是产能持续释放:上海新昇规划月产能是60万片,其中一期产能30万片将于今年底建设完成。产能达到30万片就意味着,一方面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立稳了脚跟;另外一方面,公司开始形成真正的经济规模,盈利的可预期性也就来了。
“公司进入国际领先行列还需要多久?”
对此问题,李炜介绍,沪硅产业目前正在审核阶段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其中一个募投项目就是上海新昇二期规划30万片月产能。届时,公司月产能达到60万片,就可以大幅缩小与国际厂商的产能差距(全球前五大硅片厂的月平均产能约为 100万片),从而大幅提升市占率,产生更大的规模效应。
“今年一季度以来,很多客户都在持续不断地问我们要产能。”提及产业景气度,李炜笑着表示,这是其从业20年来产能偏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按目前的市场供需关系看,产能紧张至少能持续到今年底。
责任编辑:s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