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铁道兵的象牙白 ‖ 阿炉·芦根

铁道兵的象牙白
阿炉·芦根

铁道兵历史,演绎在全国,浓缩在成昆。支撑这个论断的关键词,就蕴藏在这样一小段描述之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陈展着三件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标志性物件,从前到后,排在首位的就是中国成昆铁路象牙雕刻艺术品,其后依次是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它们分别代表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项伟大杰作。

成昆铁路象牙雕——我国赠送给联合国的工艺美术品(蓬州闲士 摄于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

在所有关键词中,最具大国之象、纯洁之气、清正之风、典雅之韵、坚韧之质的是“象牙”,是它的象牙白,是它的清白,是它的刚正端方的清,白玉无瑕的白。这种清正洁白,经由“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坚韧,贯通山水,抵达坐落在乐山市金口河区境内的中国唯一一座铁道兵博物馆,汇聚成典雅与厚重,凝练成廉洁与无私,接受众人顶礼般的瞻观。中国铁路网,就是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理意义上的廉洁之网,更是自上而下的理念高度上的廉洁之光的贯通彻照。在铁道兵博物馆,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展壁、每一束光线,无不在述说影响久远的廉洁之举,无不端正着廉洁为民为国的不朽表情。

坐落于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的铁道兵博物馆(阿炉·芦根 供图)

让我们从一个鸡蛋的故事溯源这股经由铁质传导的清流。在铁道兵博物馆,带着体温的石壁、铁轨告诉我们,一个“南瓜生蛋”的故事。据原《铁道兵》报社副社长张登魁(1930—2003)报告文学记载,铁道兵某部在某地进行施工,一天,炊事班在切南瓜时,南瓜里突然滚出“差一两六斤”的煮鸡蛋。原来,当地有位苗族老大娘为了答谢战士,煮了十几个鸡蛋要送给铁道兵,但铁道兵们百般不收。实在推脱不过,他们说如果要送,只能照价付钱。老大娘一听生气了。怎样才能把鸡蛋送出去呢?她灵机一动,在南瓜尾部开了一个拳头大的洞,把瓜瓤掏出,把鸡蛋塞进后,又照原样盖上,盖得严丝合缝。她想以南瓜价卖给铁道兵,以“蒙混过关”。然而正当老大娘为自己的妙计高兴时,战士发现了“猫腻”,又将三块银元捎给了老大娘。

铁道兵博物馆展出的铁道兵工作场景复原图(蓬州闲士 摄)

从此,铁路线上这个象征部队廉洁爱人民、人民拥戴爱部队的“南瓜生蛋”的故事,便在隆隆汽笛的高声朗读下,传扬开去,传扬至今。“南瓜生蛋”是铁道兵系统基层廉洁的缩影,是其以忠心换民心的生动写照,是其以理想信念为基座的健康生态的象征。基层尚能如此,“高层”又将是怎样一番两袖清风。曾有人以《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楷模》为题,万般崇敬、千般怀念地为原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撰文立言。开首便是一句令人数度哽咽的真情喷涌:王老,您走了15年了。您走了,但您的音容笑貌,却时时在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的眼前和心里。

铁道兵工作场景(阿炉·芦根 供图)

接下来就一股脑儿“捅出”了王震将军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隐私”,令人感佩不已。说王震将军“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决不是空洞文字,也没有丝毫过誉。

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先后出台的《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文件的空白处,以及反映一些高级干部艰苦奋斗、不搞特殊化的事迹材料上批示:“亲属成年人传阅,然后工作人员传阅,再开一、二次会讨论如何严格遵守规定。”“季青同志(王震同志夫人)阅告栗勇同志(王震同志驻地管理员)不许搞特殊化。”“宿舍各员都看看,要奉公守法。”“季青并栗勇同志,要切切实实遵守政令办事。”

王震将军如是说,也如是做。20世纪50年代,他在任铁道兵司令员和农垦部长时,经常穿的是同一套旧军装。1957年,他率中国农业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前做了一套毛料西服。回来后,又换上了旧军装。由于长期跑基层,又加上在那个年代,这套西服很少穿,结果让虫蛀得厉害,花30多元修补好后送了人。他的内衣穿破了,总是补补再穿,经常是一件内衣有六七个补丁。20世纪70年代前,他没有穿过皮鞋,总是穿布鞋。新中国成立后直到去世的44年间,除了军装,满打满算,他添置过七八套衣服。这些,不仅无法损坏他的形象,反而迸射出了铁道兵首长身先为范的人格魅力。最后,作者以这样一段句子对王震将军进行评定:所写的只是王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事迹的一鳞半爪。王老身上体现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完全是其内心世界的流淌,没有丝毫的做作。这既是作者的一己之言,更是军民的集体语言、集体发声。

王震在建设工地(图片来源:文史江山)

“南瓜生蛋”的故事和王震将军的故事,是铁道兵廉洁奉献的两个缩影,贯穿铁道兵历史的廉洁之气、廉洁之魂,则在铁道兵博物馆的精神家园中涵养得愈发壮健。在铁道兵博物馆,一帧帧、一排排,历史的图像凝结成了廉洁符号,定格的容貌复活成了廉洁形象。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源于对党忠诚,对人民忠心的坚定信念和赤子情怀,就像象牙一样纯洁白净、坚韧不摧。

铁道兵修建的全国铁路示意图(蓬州闲士摄于铁道兵博物馆)

一位普普通通的老铁道兵回忆道,1976年,他光荣参军,成为一名铁道兵,从事施工机械维修和保养工作。初入兵营,他最先听到并至死不忘的一句话就是“部队要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他说,在部队,工作干不好会让人看不起,如果因为个人懈怠耽误工期,技术技能上不去,造成材料浪费,出现不合格产品等,要在班务会上作出检查。班务会通不过,就要在排务会上做检查,严重的要“上纲”到连务会上点名批评。事情闹到这一步,在全连会威信扫地,很没有面子,不但入党提干不予考虑,还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处分,填入档案,复员或转业后交地方武装部,将影响一生。所以他们在干工作时都特别认真、精益求精,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种政治化要求、军事化管理,造就了铁道兵勇于吃苦、敢于作战的优良作风。

铁道兵版画(1974)(图片来源:永远的铁道兵)

这样的文献册页,如今就静卧铁道兵博物馆的玻璃柜中。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位铁道兵战士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以及一条条铁道线从毛坯路变成大通道的战斗场景。

位于乐山市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旁的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蓬州闲士 摄)

他回忆道,那时,大家的热情很高,请战书、决心书纷纷送到了营部。他记得89204部队《铁道兵报》战地记者到他所在的军营采访,无人不表示、无兵不宣誓:“为祖国为人民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他记得首长握着他满是油污的手说:“有困难吗?小同志。”他回答:“有困难我能克服。”首长转脸对营长说:“看来你们营组织很得力啊。”首长的鼓励,更加增强了战士们的信心。当人们问及“累不累”的时候,他们总说:“累,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累一点也愿意。”

铁道兵建设场景墙画(蓬州闲士 摄于铁道兵博物馆)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可总有让这些铁道老兵永世不忘的桩桩往事。那是为什么?回答是肯定的,铁道兵精神的实质就是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工作就是他们的命根,就是他们的写照。这位普普通通的战士面对不能说话的设备,却“听懂了”它们的声音:“我们曾经为铁路建设立下过战功,我们不愿意成为一堆废铁,我们能行。”

18万铁道兵决战成昆铁路,在悬崖峭壁上铺铁轨

1984年,“兵改工”命令正式下达,多少铁道兵脱下军装,就地转业。然而,变化的只是身份,深植心底的“铁道兵”这个称号,以及这个称号的精神底蕴,将永远被呼唤,并永世长存。

只有大国,才有这样的大义,只有心中有民,才会心存廉洁。瞻观铁军雄风的人们纷至沓来,接受廉政教育的人们纷至沓来,铁道兵博物馆,已然厚实成了铁质的廉洁的基座高台。为什么象牙如此白,因为清正与洁白构成了它,那就让它雄立联合国总部,替代不朽的铁道兵纯洁下去,清正下去,典雅下去,坚韧下去——中国的廉洁列车已驶进高速时代,已成为新时代更加伟大的划时代杰作!

铁道兵版画(1974)(图片来源:永远的铁道兵)

作者简介

阿炉·芦根,彝族,乐山市金口河区人。诗歌入选《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散文入选《2017年度人民日报散文精选》《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中学版)》、中考试题和高中试题。出版诗集《草心向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阿炉·芦根(乐山市金口河区)

(0)

相关推荐

  • 人在博物馆,很想吃文物

    网友评论 发表于2021年 网络 提问: 人在博物馆,很想吃文物.怎么办? 在线等,挺急的! "好吃"的陶瓷 清 像生瓷果品盘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 故宫博物院藏 ...

  • 1955年铁道兵部队主要领导授衔情况

    1955年铁道兵部队主要领导授衔情况 在1955年大授衔时,铁道兵部队司令员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副司令员李寿轩和政治部主任崔田民被授予中将军衔,还有8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震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抗战时 ...

  • 绍兴诗刊/ 阿炉·芦根的诗

    活  着(组诗)              阿炉·芦根(彝族) 活  着 工作.咀嚼吞咽.说话唱歌.亲嘴-- 领取口粮时 我会拉长声音回答:在在!--我来--了-- 假装活人. 死去多年的外公一无所有 ...

  • 为了遇见(七首)/阿炉 · 芦根

            阿炉·芦根,本名罗旭峰,彝族,1978年出生.2011年初写下第一首诗歌,并发表于某内刊,之后停笔,2013年重拾诗情.先后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l ...

  • 散文《待到春风二三月 石炉敲火试新茶》谢双升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又是一年一度采茶忙,又是一年一度茶飘香.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茶"是中 ...

  • 【山西】李恩虎丨散文/蕴朴堂的柴炉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恩虎:夏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运城市作协理事,夏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曾经在<山西日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若干. 蕴朴堂的 ...

  • 程满仓【散文】立炉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立炉 文//程满仓(山西汾河) 炉灶.灶炉,是千家万户煎.炸.蒸. ...

  • 散文 ‖ 土炉旁的童年

    每到北风凌冽.大雪飘飞的季节,我总会想起童年的一台土炉,那是悠悠岁月留给我的难忘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家的温馨,它的温暖伴随我度过了一个个寒冷难耐的冬天,它的温馨给我留下了最贴心的体验,让我至今依然深切地 ...

  • 《雨花》散文现场丨简默:在丽莎餐厅围炉白话

     在丽莎餐厅围炉白话      简 默 一 出格尔底寺,桑吉驾车拉着我,沿着来时的路,重新回到郎木寺镇上. 在郎木寺,无论四川的格尔底寺,还是甘肃的赛赤寺,都居于海拔比较高的山间平地,它们是附近藏族同 ...

  • 散文||似水流年炉火红

    似水流年炉火红 漫步椰城海口,冬天的到来除了太阳高远而温和,平添几分亲切感之外,其它的跟春天并无不同,该开的花照样盛开,该绿的树照样绿,泥土气息杂和着花香照样扑鼻而来.清澈的美舍河从火山口缓缓流过,无 ...

  • 【滋水 · 散文】杨亚贵:围炉(外一篇)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84期︱  审稿|李龙刚   编辑|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