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 (陈振林)》《醉与痴 (黎武静)》阅读答案
文本一:
利剑 (陈振林)
秋夜,七十五岁的老将军挥起了手中的利剑。
利剑闪过一道寒光,剑刃像掀起一阵狂风,就要随着主人的命令和心情驰骋。
三十八年前,也是这样的一个秋夜,也是没有月亮的晚上,也是挥着这把利剑,将军一个人,冲出了重重包围。那晚,将军正和兄长等着入宫参拜君王的父亲回家。夜已经深了,父亲还没有回来,却差人送回一封信。父亲在信中说:“王急召,兄弟二人速至。”信上插了一根鸡毛,兄弟二人知道这是特别紧急的意思。兄长建议即刻入宫,临出发时,一向听从兄长言语的将军却停下了脚步,轻声对兄长说:“莫不是出事了?父亲似有暗示……”
兄长不听。兄弟二人分道扬镳。
正值盛年的将军冲出重围,仓皇逃离,跌跌撞撞,夜行在崎岖小道上。黎明时,他听到消息:父兄二人在王宫内被杀。他隐隐感觉,有追兵一路尾随,随时可能追上来。
他没有忘记带上那把利剑,那是他八岁时父亲放在他手上的。那真是一把宝剑,剑鞘全身呈古铜色,上边雕着一条龙。龙的爪子张开着,是在天飞舞的样子。可他没有工夫看这飞舞着的龙了,只能拼命逃离。虽然被通缉,但逃离的路还算顺畅。要过江了,正愁没有船只时,即刻就从芦苇荡里钻出来一个渔夫。肚子正饿的时候,一名少女送来了饭食。最难的是通过那道关口,那里驻守着重兵。他急啊,居然一夜之间白了头。模样变了,关口也就过了。
一路奔走,手中的利剑一直在告诉他,一定要为父兄报仇。进入这个陌生的国,他不遗余力地帮助陌生之国的王,让这个陌生的国变得强大。第十六个年头,将军带着陌生之国的兵士,握着那把飞舞着龙的利剑,踏上了父兄被杀的土地。他,终于报仇了。他成为父子兄弟情深的楷模,成为这块土地上的英雄。
他的利剑,帮助着陌生之国的王,伸向一个又一个国的国土。可他没有想到,他的
利剑,终有一天会伸向自己的脖颈。那一天,陌生之国的王更陌生了,他给七十五岁的将军送来了一把剑。老将军知道,这是要将自己赐死的王令。可是,明明自己手中有一把利剑啊。
老将军连夜将儿子送到邻国的友人身边,只匆匆叮嘱几句,就返回家中。老将军叫来亲信,吩咐道:“我死之后,请将我的头颅挂在城门上,我要亲眼看到敌国被攻破城门的场面……”
秋夜,七十五岁的老将军举起手中的利剑。利剑,终究挥向了自己。
几年后,有人看到一名威猛的年轻将军在战场上自由驰骋,模样像极了多年前自杀的老将军。他的手中,紧握着一把雕刻着飞龙的利剑。人们知道,年轻将军复仇的时刻到来了,他一定能够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几年过去了,年轻的将军一心苦练自己的骑射本领。
又是几年过去了,年轻将军一心训练着军队里的兵士。
有一天,一位长者走近年轻的将军,问:“你是……他的儿子吗?”
“我是。”年轻的将军回答。
“你知道你父亲是怎样死去的吗?”长者问。
“知道。”年轻人答。
“他的利剑还在你手上呢。”长者捋了下长须说道。
“在我手上。”年轻的将军握了握手中的剑说,“当年,父亲还给了我另一把利剑。”
“哦?什么利剑?”长者来了兴趣。
年轻的将军凑近长者,轻轻地说了四个字——“不要报仇”。
文本二:
醉与痴 (黎武静)
——(文章利剑卷首语)
这世上多的是醉与痴的人。刘伶醉于酒,黛玉痴于花;徐霞客醉于山水,顾恺之痴于丹青……
专注地沉浸在对某样事物的爱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醉和痴暗示着专注与持久,以及单纯而明净的心灵背景。这会让人将人生变成一串串接连不断的赏心乐事,让快乐加倍。
前人曾有高论,“人无癖不可與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人都有小癖好的世界,是多么值得一往情深。
有人爱记账,有人爱整理;有人喜欢饭后散步,有人喜欢晚来钩花;有人热爱用毛笔抄写古文,有人热爱踏着单车绕城一周。大家都以热爱的姿态善待生活,在醉与痴中寻找自我。
有人爱上网,有人爱上山;有人喜欢周末游湖玩耍,有人喜欢假日闭门在家;有人执着于购物而恋恋不舍,有人对着偶像剧泪眼婆娑难以自拔。芸芸众生,各有千秋,大千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小美好,在等待我们发掘和热爱。有缘的人与物,总能在生命的某个转弯处相遇。
那些小小的癖好,就是我们热爱生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太过理智的取舍像没有悬念的剧集,只有这些小小的难舍情怀,透露着一个人内心的柔软。
醉与痴,都是有情。保持平淡生活里一份小小的痴迷与留恋,就像保有一个让人快乐的秘密。
红尘多情,如醉如痴。
(两篇文本摘自《读者》)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利剑闪过一道寒光,剑刃像掀起一阵狂风,就要随着主人的命令和心情驰骋”写出了主人公心请的复杂性,奠定了本文悲凉的情感基调。
B.本文他急啊,居然一夜之间白了头。模样变了,关口也就过了。侧面突出了他的伤心与急切,也表现出关口审核严谨。
C.一把利剑承载着三代人使命,一把利剑串联起三代人的情感,突出了文章中心与利剑的重要意义。
D.本文利剑刺向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百征沙场,势力强大,皇帝为保全自己,决心杀死他。
7.下列对文本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利剑”为线索,串联起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起伏,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秋夜,七十五岁的老将军挥起了手中的利剑”与“秋夜,七十五岁的老将军举起 手中的利
剑。利剑,终究挥向了自己”前后呼应,起突出与强调作用,使文章感情更悲凉。
C.本文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三十八年前发生的事情与他挥舞利剑的原因,又写了儿子后事。使文章主题更加丰富多元化。
D.本文语言描写不多,可语言描写处处精准到位,一步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示文章中心,又使读者读来声临其境。
8.文本二卷首语为什么能被称为文本一的卷首语,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一中为什么他让儿子不要复仇,而“利剑”在文中有什么含义,请结合简要文本分析。(6分)
阅读答案:
6.C
7.D
8.文本一讲述的是三代人之间从死亡到复仇再到廓然开朗的事件,主人公“我”一生都在复仇,在最后终于明白了所谓痴迷“复仇”也逃不过死亡之命。
而文本二讲述的醉与痴则是因为迷恋痴恋所以去做,红尘多情,如醉如痴。正如文本一主人公写照,一生痴迷复仇倒不明白真正的内涵,但他最后在死亡前明白真谛。因此文本二卷首语为什么能被称为文本一的卷首语。
9.因为:他明白即使儿子变得强大为他复仇,在最后也会因此而丧命。
他也不想要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一生痴迷复仇,而从改变下一代人命运。含义:利剑是三代人的传承,承载着报国与家族的使命,但也因此强大而被赐剑而亡象征着无奈与统治者昏庸。
利剑也是复仇的象征,一把利剑一生复仇一代再亡,但也从中警示着我们不要被复仇而冲昏头脑,不要复仇也许明天会更好,命运从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