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保留南昌起义的火种——《中流击水》|朱德|南昌起义|革命|中流击水|三河坝|起义

《中流击水》中的宋佳伦扮演的老同志朱德,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同志。
他革命目的明确,革命态度朴实,革命意志坚定。他说,为了解救中国的劳苦大众,我只跟着革命走,革命需要我流血,那我就流血,革命需要我牺牲,那我去就牺牲。
南昌起义之后,起义部队南下。1927年9月20日,面临前堵后追的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梅州三河坝,被迫分兵突围。周恩来与贺龙率领主力向潮州、汕头进发,当时的第九军军长朱德率十一军二十五师和第九军教导团3000多人扼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这3000多人的队伍,面临的是国民党三十军的2万人。三千打两万,阻击三天三夜,无疑是一场苦战、恶战,但朱德和将士们成功完成了任务。部队伤亡很大,撤出三河坝时仅剩2000人,伤员有200多。
当时,南下主力队伍已经被打散,领导人分散突围,周恩来去香港,叶挺去南洋,贺龙去湖北,刘伯承去上海。
一些官兵说:“主力都散了,我们不是主力还在这儿干什么?我们也散货算了。”
部队面临一触即散的架势。
关键时刻,朱德站出来了。朱德说队伍不能散,主力打散了,但我们不能散,我们还有人,还有枪,有人、有枪就有办法。
在朱德的力劝下,部队勉强稳定下来。
当时这支3000人的部队虽然摆脱了追兵,但常受地主武装和土匪的袭击。朱德带领队伍在山谷小道上穿行,在林中宿营。
各级干部纷纷离队。
当队伍走到天心圩时,28000多人的八一南昌起义队伍,到此时只剩下800人,师以上的干部只剩朱德一人,团级干部剩下两人,陈毅和王尔琢,队伍面临一哄而散之势。
南昌起义的这800颗火种,能不能最后保留下来?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同样是朱德站出来,稳住了这支队伍。
朱德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的讲话如下——
同志们,中国的大革命失败了,我们的南昌起义也失利了。但是,我想请同志们看清道路,一九二七年的中国革命,就好比一九零五年的俄国革命,一九零五年俄国革命失利了,但是革命者们并没有退却,他们在反动统治者的镇压下,奋起战斗,终于在一九一七年,把大革命干成了。我们中国,也一定会有胜利的一九一七年,我们一定要等到胜利的那一刻。革命是艰苦的,革命也会有牺牲,为了解救全天下的劳苦大众,我们必须要战斗到底。今天我再次宣布,要革命的跟我走,不想革命的可以回家!我绝不勉强。
在关键时刻,领导者的决心与意志是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朱德同志的个人威望、个人信仰,像火焰一样点燃了剩下来的干部、战士的信心,坚定了剩下的干部、战士的信仰。
1928年4月24日,朱德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起义军陆续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这支800人的队伍里面,大多数是黄埔军校毕业,士兵都是北伐时铁军的队伍,军事素质好,而且,产生了许多著名的高级将领,除了朱德、陈毅、王尔琢,还有林彪和粟裕。这800人,是革命的火种,最后一燎原之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
可以想象,如果当时没有朱德,这800余人散掉了,八一南昌起义整个队伍荡然无存,这对中国后来革命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朱德在中国革命中重大贡献彪炳千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