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招生之痛及商业化进取之道
太极拳讲求“立身中正”,其动作要领在阴阳开合,实为中庸之道,承载中华传统精神之大本。在杨露禅进北京,于王府授拳起,太极拳逐步演变为健身运动,而此前,太极乃马上功夫,长于技击。
近30余年以来,一句“太极拳好”,国民在自觉与号召之下,多有习练太极以强身健体者,而教育机构也及时改编太极拳为简化普及版,更加适宜各年龄段爱好者学习,特别是中老年人,致使太极成为“公共产品”、“老年健身操”。
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多方人士对太极拳也在追本溯源,马云的“太极禅”让“陈氏太极”光耀九州,陈小旺等“四大天王”出镜率的提高,令世人更为景仰陈氏太极,陈家沟实战派拳师走南闯北,培养了大批陈氏太极爱好者,公园里的“叔叔阿姨”们也以练习原汁原味的陈氏太极为乐,河南温县亦因积极开展系列太极活动而名闻天下。
一派风光之下,拳馆、拳师纷至沓来,然而,经济效益大多不佳,其中少有的盈利者之营收项目也并不在交拳,而在“拜师”等礼金收入,但有支付能力且爱慕太极者寥寥有几?整体看来,陈氏太极正走向两个极端的市场,一是作为“公共产品”的中老年自发组织的免费“市场”,一是私人订制的高端市场;这两个市场造就的市场规模必然很小,因为,一面是价格接近为零,一面是人数颇小。此时,处在中间的群体原本应扮演支柱的角色,类似中等收入者所构成的消费力量,可是,洽洽这个群体的凝聚力是最低的。何以如此?在“免费市场”里,广大离退休人员以此健身运动作为其生活的主要“工作”,交友聊天在其次;在高端市场,需求者未必以健身为主诉求,而是追求一种“高人一等”、“与众不同”的精神感受。但在“中间市场”,学者对太极拳的精力投入大多取决于其它工作和生活内容的安排,而非“刚需”,毕竟现实生活的压力大过于个人兴趣;另一方面,教学者基本上专注于其“内容”,而忽视或者因懈怠而不重视“形式”。在几乎一切事物供大于求,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当今社会,仅以自家功夫走江湖,确实有些势单力孤。
解析“中间市场”的弊端,太极师傅们应深入研究,何以让习武者把拳看成其所必需,并将自己的“磁场”做强。
当今经济社会,信息爆炸,市场开放,难免鱼龙混杂、真假莫辨,武林拳师中自有一部分依托高手之名、官方协会之权威、师承谱系之佐证为自家添光增彩以吸引学员。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推广也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无论如何为自己正名,如何自信心十足,均当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
需求,通常可分为显性需求、隐性需求,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等类型,习武者亦复如是。拳理及拳法明显是来满足学者对此知识的显性需求,也是当下的核心需求,然而,就此“产品”而言,其显现在外者,亦即能让学者在身体上能够展现出来的动作和套路,基本上各家大同小异,不能成为吸引力的主要来源。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失去神秘性的事物必须采用一种辅助方式,以让自家的“圆”聚合性更好。那么,就应探究学员的隐性需求,纵然千人千面,心如人面,必有些共性存在,这些共性,我们亦该考虑现实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优先顺序的变化。
现代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历史有利时期,经济和军事作为国家的两大硬实力,是在此世界大变局中能够得以依靠科技而迅猛发展的部门。绝大多数人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都跟着这两个轮子前进,当然,更多的在经济领域。随着外部环境转向恶劣,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内循环的转动,消费是GDP的主要贡献者,而消费者在各路商家的持续创新和广告拉动下,不断强化消费欲望,满足不断提升且多样化的物质需求。随着“抖音”等自媒体的出现,人们的空闲时间又开始穷极耳目之欲,沉浸在片刻的“搞笑”之中。这种状况的出现并不可悲,也不可笑,在此历史性转折期,人们在努力工作,创造财富,消费积蓄,满足欲望,苦中取乐,也是正常之举,无可厚非。反而是作为产品提供方,应理解当前人们的这种潜在心理,而能顺天应人。
以下举两点“养群”的方式抛砖引玉,以供探索。
第一,拳师多以太极拳的基本功及一路小架的套路作为基础课,虽然优点是明确的,但劣势也更加突出。首先,功夫本是慢慢养成的,但现在是“快时代”,没有几个人能坚持百日而始得小成;其次,教法大同小异,对于不断接收新鲜事物的我辈来说,更无吸引力。所以,拳师可以尝试在教学的基础课上加入“太极十三刀”,因义理相同,故不会产生冲突,且初习一路者,从起势到第三个金刚捣碓的动作学习基本需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段习者而言是较为艰辛的一段,而其动作与刀的动作亦不相悖,最重要的是,让学者在入门之处就能有所“成就”,必将“十三刀”只有二十二式,像一部电影,三分钟内就要出第一个高潮。
第二,文化产品已非传统形态,如读国学,也要配合视频图像、采风游学等多样化形式,更多的“文化产品”被定义为影视、电游等作品。太极拳也类似,社会发展阶段如此,因而也需展现“弹性”,与时俱进。文旅、文创等业态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有效尝试,在推广精神文明的同时,一并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比如一次旅行,人们必要考虑饮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特色文创产品,即便是定制服装,也能将学员组织起来形成认同感,如果这些文创产品能为学员们在自己的圈子里创造额外的财富,则此纽带必将牢固而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