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郑时文回忆:靠着战俘威尔士的秘诀,躲过4架美战机扫射
多年以后,每当志愿军战士郑时文回想起当年那个美军俘虏威尔士中尉,心中总是萦绕着一股“感激”之情。
多亏他无意间提起的一个诀窍,才让当时年仅十八九岁的郑时文,从四架美军F-80战斗机的疯狂扫射之下,奇迹般捡回了一条命。
偶然机会:押送美军战俘
1951年初,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的战士郑时文接到了一个命令——和警卫通信连的其他五名同志一起,押送五名美军战俘前往军部。
接到这个命令以后,郑时文激动不已,作为师部通讯员,他鲜少能够接触到这样的“外勤”任务。
郑时文本是西南军政大学的一名应届生,在抗美援朝刚刚打响时,他就暂停了学业,投身战场。
然而在到达前线没多久,师部军务科科长张彦文就找到了郑时文,特意向他下达了一个命令:“不许上前线!”
郑时文在家中排行老小,其上还有两个哥哥,三哥郑时聪和四哥郑时敏,分别是87团3营9的一名战士和47军的一位机枪班长,都是前线的战斗人员,因此在得知这一消息以后,被留在师部军务科当一名“通讯员”。
而此次押送战俘的任务之所以落在他的头上,则是因为组织考虑到郑时文懂一些英语,方便与战俘进行沟通。
多年以后,每当郑时文回忆起这几位美国大兵总是气不打一处来:
在交接任务时,张彦文还特意交代,一定要照顾好这五位美军战俘,这两袋干粮,可都是从战士们的嘴里挤出来的特供干粮,两包香烟,更是师长特意拿出来的。
所谓的“特供干粮”实际上也是志愿军们所吃的炒面粉,只不过在其中加入了黄豆、核桃、板栗拌制,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志愿军而言已经是极其珍贵的粮食了。
看到这么好的干粮要提供给美军战俘,要说没有脾气是不可能的,但是郑时文还是敬了一个礼,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押解队就这样上路了。
多年以后,每当郑时文回忆起这几位美国大兵总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些娇生惯养的美国大兵们,虽然刚刚打了败仗还沦为了俘虏,但是在此次押送途中简直是“趾高气扬”!
出于优待俘虏的政策,郑时文和他的战友们主动用担架抬起了那位受伤的美军战俘,以此来缓解美军俘虏的压力。
然而看到眼前的这一幕,美军俘虏不光没有感激甚至还得寸进尺,把自己的私人物品死乞白赖地强行搭在了志愿军战士的肩膀之上。
宽待俘虏,那也是有个限度的,按照志愿军相关内容的规定,战俘在押送转移的路上,志愿军只负责背负所供给给他们的食物便可,其他个人行囊和私人用品应由他们自己背。
但刚走了没多久,这些美国大兵就开始叫苦不迭,竟然提出要让志愿军来背负他们的私人物品。
战士们背负着沉重的干粮和装备,居然还要为这几位“手下败将”当扛夫,换谁都不愿意干的,可考虑到上级的命令,郑时文还是选择忍了下来。
更气人的是,那位躺在担架上的战俘,一路上更是悠闲自在,甚至还哼起了小曲。在路上,我军一位抬着担架的战士脚崴了,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这帮“战俘”就站在旁边,但是却幸灾乐祸,甚至连扶一把都不愿意。
惹得有位战士当即就把东西扔在一边,腾出手来要揍他们,多亏郑时文的及时阻拦最终才罢休。
第二天黄昏,战士们把那袋精制炒面打开,请他们用餐。
5名战俘围坐在一起,刚要分餐就食,威尔士突然发难,一脚便把将一盘志愿军战士刚刚准备好的炒面踢翻在地,声称志愿军虐待俘虏,用这种“猪食”来打发他们。
这沿路走来,威尔士中尉显然已经对于这支押解小队“摸清了底”,认为郑时文应该是一位军官,所以他便提出要吃郑时文腰间的那个鼓鼓囊囊的粮食袋,认为那里面一定装着好东西。
当时的郑时文压制住自己的怒火,仍然耐心地向威尔士解释道,说让他们吃的这些炒面是我军现在最好的食品,我们的战士根本享受不到。
威尔士一脸傲慢,显然不信郑时文说的话。要求一定要吃他粮袋里的食品,揭穿“谎言”。
面对挑衅,从警通连派来的一位班长怒不可遏,他冲上前解开了郑时文腰间的粮袋,怒吼道:“你个狗日的,说待你不公,给老子睁开狗眼看看,看我们吃的啥?又给你们吃的啥?!”
话音未落,一团团新摘的野草被抖落出来,那一个仅存的、拳头大小的、黑乎乎的炒面疙瘩滚落到地上。
看到眼前根本称不上为“食物”的食物,这几名美国大兵目瞪口呆,一向高傲的威尔士中尉也羞愧起来,无言以对。
互相理解:讲述躲避战斗机技巧
在理解到我军对于战俘的优待政策后,这五名士兵逐渐开始放下之前原有的成见。
俘虏们开始主动承担起了自己的义务,一路上的氛围也好多了,一行人也开始与志愿军们攀谈起来。
也正是在这些交谈中,郑时文听到了一个来自于美军内部的“诀窍”,那就是如何躲避美国战斗机!
有一次双方进行交谈,不知怎么话题就落到了美军战斗机上面,对于志愿军而言,最为令人“头疼”的敌人便是美军战斗机了,对于步兵而言,这其中最具有威胁的的尤其要属美军F-80战斗机。
该型号的战斗机火力十分之强大,在它的双翼上左右两面各自悬挂了4挺12.7毫米口径的自控重机枪,一秒钟便可以泼洒出去上百发子弹。
凭借着高空中的强大火力,F-80战斗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步兵杀手。
然而一谈到战斗,威尔士中尉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仿佛是带着炫技一般滔滔不绝讲了起来。
在此次谈话之中,威尔士向众人解释道,战斗机看似强大,但是其操作并不容易,尤其是从高空中俯瞰对地面射击,想要打中人,那就好比是拿机枪来打蚊子,基本靠运气。想要对付它,也很简单。
在战斗机向你俯冲过来时其实只需要做到两点便足够了,第一个是在飞机俯冲射击时,人要立刻面向飞机的方向,迎着飞机的正面迅速趴在地上。
由于F-80战斗机的机枪都悬挂在两侧,飞行员在此过程中是无法主动聚焦瞄准的,只能依靠感觉来进行校准,这就好比是用两条平行线来勾住敌人。
但如果你主动迎面趴下,将自己的身体与这两条线平行,那么从概率上来讲,这是很难命中的。
其次,在位置的选择上也很重要,F-80战斗机火力强劲,如果附近有石头爆炸物,那么极易造成溅射伤害,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卧倒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开,汽车或者石头,只有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威尔士中尉的这番话,给郑时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他想不到的是,这番话居然还真的在后来救了自己一命!根据郑时文的回忆,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郑时文带领的小队就遭遇了4架F-80战斗机的攻击。
为了掩护战友,同时扰乱敌方战斗机的判断,郑时文当即钻入了一处稻田,眼见着一架敌机朝着自己俯冲而来,郑时文立马迎着敌机袭来的方向趴下。
至于当时发生了什么,郑时文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子弹激起的泥水溅满了自己一身,敌人整整对他进行了四个来回的扫射以后才飞走。
郑时文起身的时候,回头一看爬起来一看,吓得直打冷颤:“我刚才横卧的位置上布满一排排密密的弹洞,如果我没及时调整方向,如果不是在这块软泥的水田里,我这条小命早就交出去了!”
靠着威尔士当初传授的绝招,他捡回一条命。每当回想起此事,郑时文都表示“我从内心感激威尔士中尉。”
郑时文故事的背后:中美军队战斗意志的横向对比
但即使故事到了这里,我们依旧有许多重要的问题尚未做出解释。
为何在如此凶险,白热化到了极点的战场上,志愿军依旧能够在装备补给都占据劣势的情况下抗衡实力强悍的美军?
为何美军的士兵在被志愿军击败且被俘以后,仍然会愿意向志愿军教授“躲避飞机”的技巧?
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交战双方的战斗意志上找出答案。
如果按照常理来看,美国作为二战中最大的胜利者,外加上世界第一强国,此时的士气应该正处于极度高涨之中。然而事实情况上恰恰相反。
当听到要踏上朝鲜战场上时,不少美国大兵的心里都是绝望的。
如果说是要保家卫国,那倒没有问题,就算再怎么危险,再怎么艰苦,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人都会选择拿起武器踏上战场,保卫家乡。
但是如果是以侵略战争为目的,那么士兵们的这份“心理动机”就没那么高亢了了。而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见一个“奇特”的场景:
在二战刚刚结束,朝鲜战争即将打响之前,美国军队中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抱着找一份“稳定工作”的态度参军的,直到这时的各部队应征人数还比较稳定正常。
可当朝鲜战争宣布打响以后,一时之间,美军部队中“炊事员”和“汽车兵”的报名比例迅速攀升,甚至就连麦克阿瑟的前线部队也面临着作战人员应征数量不足的问题。
在此之下,美国军方只得改变自由填报志愿的政策,转由强行分配,一时之间,美军内部“哀鸿遍野”,这些昔日耀武扬威的美国大兵们个个“叫苦不迭”。
等到踏上朝鲜战场,见识到志愿军的强大作战能力之后,美军内部“厌战情绪”就更加旺盛了,根据日后资料显示,在当时的美军队伍里有超过一半的士兵都会一些蹩脚的中文,以供自己投降使用。
但是为何不学习朝鲜语呢?主要是美军内部也明白,只有志愿军才有优待俘虏的政策,向志愿军投降要比向朝鲜军投降的下场好得多。
而反观志愿军这边,我军此战大多数战士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踏上战场上的,因此在战斗意志上就要强于美军。
其次我军充分发挥“军事民主”的作用,在每一场战斗开打之前,各个连排班内部都会组织“军事民主会”,所有战士凭借着过往的经验积极提出建议,使得我军从决策到执行更加科学。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细致的研讨会,我军每一个战斗人员都做到了对于自己在战场上的“定位”的明确,从掩护,到撤退,又或是进攻,突破。
所有战士都对整场战斗的核心目标有着深切的认识,并且为之努力。
相较于那些平日里“打牌喝酒”,战斗时“听从命令”,开打后成为“无头苍蝇”的美军部队而言,孰强孰弱,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