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你若在婺源!
只为春天的那一个承诺,婺源,我们又来啦!
如果你以为婺源只有油菜花,那你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秋意正浓,枫叶正红,一定要去石城等一次日出,去长溪看一次日落。
石城,从薄雾中醒来。
各种扛长枪短炮的摄影大伽,天未亮就开始抢位,甚至还有争执。据说还有人出钱请当地村民头一天晚就占据有利地形。
看漫山遍野的人,选个位置不容易啊!
一缕缕阳光穿过薄雾,村子渐渐醒来,透过远处的小树林,慢慢变得温暖祥和。
光慢慢透过云层散去,当太阳从山峦中一跃而起的那一刻,晨雾,炊烟也渐渐散去。我们沐浴着晨光走进小村。
一个嵌在深山里的村落,村头有石壁,岩如古城,故而得名。最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百来棵枫树,每棵高达35米以上,远远超过村里的高矮屋顶,在粉墙黛瓦的映衬下,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画。
婺源的秋,从石城的古枫变红开始。每到深秋,那片枫叶林会一片火红,尤其是雨后的清晨,当太阳冉冉升起,枫叶与徽派民居浸入晨雾与炊烟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被国内多家媒体选为“中国最具人气的赏枫地”排行首位。
村里的山茶油加工小作坊。
早餐也要有仪式感!
很认真地打了一个卡。
婺源的秋色是可以和春天竞艳的,而石城和长溪是秋色最靓丽的两颗明珠,一条古道将其连接起来,石城在山上,长溪在山下。
大抵世间,那些如画般的风景,总爱藏在大山里,才让人有了翻山越岭的毅力。
秋意浓,浓到能斑斓我们的梦
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一路向枫,去追逐一段色彩的艳遇。
从石城沿溪而下的十多公里山路,要经过两个村子,方家和曹家。这是两个既将消失的古村,因为交通的不便,用土坯夯筑而成的屋子,依旧有几户老人居住,古昔风貌,几无改变,静静屹立在山间一隅,看这山绿了又黄,黄了又红,红了又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忽然想起那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倒有些冬日来看看的念头。
要想体验婺源秋色之魅力,只有徒步这条千年不变,马蹄犹响,枫叶尽染的古驿道。
让我看到希望的路标,可是这三公里我怎么也走不完
这个广告牌告诉我快到村口啦!
十三公里,历时四个半小时终于到达长溪村,窄窄的青石板路,跃上一个山垭,眼前豁然开朗,山坡下是一个青山拥簇,碧溪环绕的村庄,村旁山坡一片古枫林。
用心倾听,屋上的砖瓦,被踩得发亮的青石板路,河上的小木桥都在向我们讲述着自已几百年来的故事。
一条小溪环绕村子,抬头放眼,四周层峦叠嶂。
村子里摆拍的道具,让我们找回失落的童年
烈日下,山坡上静等日落。如果说石城的秋色胜在晨景,那么长溪的夕阳则与之平分秋色。
极目远眺,远山近坡,村后绵延数里的二百多株香枫与灰白的民居交相辉映,万叶飘丹,把长溪村装扮的如此妖娆!
似乎用“晓晴寒未起,霜叶满街红”来形容更为贴切。
神奇的阆山,古意为“空旷,没有水的城壕”,位于高山之颠,道路崎岖难行,中国最后的“母系氏族遗风”和女耕村落。
女人背柴火,男人洗衣服,抱孩子,这里的男人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土地的贫瘠和恶劣气候,村子里只剩下老人过着隐逸的生活。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荒草地里结满野生西红柿果。
龙尾村,据说是四大名砚之一“龙尾砚”的砚石产地,村子很小,站在村头可望村尾,村后一条小河,河水碧绿如玉,清澈明净,河岸的山角青竹绿树,在光的倒影中构成美丽的画卷。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建筑自然离不开徽派风格——青砖白壁马头墙。
和龙尾村一样,位于婺源东线的上坦村没有晓起,江湾等大众景点的商业化暄闹,而景色和古民居丝毫不逊色,美,真得需要用眼和心去发现的。
冯小刚那部饱受争议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在此取景。一个小山村,一座桥,一条河,一颗百年樟树,一个雪莲牛骨汤店,一部电影,将一个安静,美丽的小村推向世人。
你坐在桥上看风景,却不知自己也成了别人的风景!
秋天的婺源是上帝打翻的调色板,如果说秋天是风景如画的诗篇,那么婺源便是那诗篇中最动人的一页,无处不在彰显古徽州的风韵!
更新于 2019-11-28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