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呆若木鸡”,原来是个褒义词
艺述史官方原创
如果现在我们说一个人“呆若木鸡”,估计是谁都会很生气。因为在现在人的观念里,“呆若木鸡”这个词就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一个人傻愣愣的,或者是因为恐惧、惊异而发愣的样子。而在古代,你们知道吗?这个词是一个褒义词。今天就跟大家说一下“呆若木鸡”这个词。
说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做纪渻子的人,专门给周宣王驯斗鸡。十天以后呢,周宣王就问他,“鸡驯好了没有?”驯鸡的人说,“大王,还不行,这些鸡都太骄傲了。”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还是说:“不行。”再过十天后,周宣王又来问他的斗鸡。纪渻子仍然说:“不行,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等到又过去十天后,周宣王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没想到纪渻子却回答:“大王,差不多了。别的鸡就算是打鸣,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您这只鸡,虽然看上去像木鸡一样,但是它什么德行都有,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别的鸡都不敢迎战,就转头逃走了。”
这个故事也被收进了《庄子·达生》这本书里。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我之前讲过“庄子的无用之美”吗?在庄子看来,越是无用的东西,越有用。其实这点跟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大智若愚的道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可能表现得会有点愚钝。所以在古代,“呆若木鸡”这个成语不仅是形容斗鸡训练有素的最高境界,还形容人镇静自若、态度稳重,是一个褒义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