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性史》:换个角度理解“人”

《性史》,是福柯生前最后的著作,虽说笔风不如以往作品那么犀利,但其思考的深度以及作者本人的心灵融入,我觉得是最浓的。

根据人们望文生义的认知特点,以及停留名人名句的阅读惰性,大多数人对福柯《性史》的理解是肤浅、片面和自以为是的。

有人把他标榜为性学专家、性解放运动倡导者、性权力主张者等等。殊不知,作为思想家的福柯,他对“性”的研究,只是想让我们从另外一些角度去理解“人”。

“人何以为人”,是大多数思想家的终极关怀,福柯又怎么会乐于去讨论“什么是性”、“什么是正确的性“、”什么是道德的性“这种虚妄的问题。

关于人的定义很多,在福柯看来,人有一个基本需求,那就是需要活在“合理化”的世界里,人一定要给自己的观念、行为一套合理化的话语解释,以证明自己的是对的。

那人们一般都有哪些套路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呢?

比如“自古以来“、”精英如此“,是人们最常用的两大法宝。

但若我们深究历史,我们会发现从来就没有自古以来。打个比方,性压抑;西方社会一直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发展劳动力,性是被压抑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性压抑的实践应该发生在穷人身上,但事实上,却是上层社会开始关注自己身体,随着医学发展,对自身性行为进行控制从而维护自己的特权,随后,性压抑才成为一种社会普及。

类似中国的裹小脚,都是从皇室和上层社会开始,渐渐成为一种风潮遍及社会各个阶层。

人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固守“性压抑“这样的认知呢?

因为压抑意味着隐藏,使得人们可以源源不断地挖掘性知识,从而宣告真理;固守性压抑,还可以为自己的不作为提供避风港。

但若我们熟悉精英,我们也会发现他们话语与言行的分裂;那些“有书为证“,”有史可考“的背后,都是文字的垄断和独占,从逻辑上来说,就是同义反复;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伪是人为的,真亦是人为的。

很多共识,无非是一套对事物描述、表达和解释的框架。

框架表达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我们不敢活在无序的世界里,无序意味着焦虑和恐慌,所以我们喜欢规律,喜欢进化,这种认知能安抚我们的心,但它们并不反应真正的事实与生活。

总之,只要我们足够诚实,那些支撑人们合理性的源泉,都失去了合理的前提。福柯让我们看到,我们信奉的很多“真理“、”常识“都不是在一个精确、严肃的系统中产生,相反,它们只是很多事件碰撞下的偶然。

他这样做,不是为了颠覆,也不是标新立异,他只是想让我们跳出认知框架,回到事物本身的研究,回到对自身的考察。

福柯作为思想家,他的关切点是引领人的思考方向。所以,在福柯看来:

与其讨论“为什么叶子是绿的?“,不如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叶子是绿的?“

与其讨论“我们该信什么?“,不如去思考“我们是如何相信我们所信的?“

思考方式引导行为路径。就像现在非常流行自我认知这一概念,判断式的思考,就会把“自我“变成一个客体,寻求外在答案;而批判式的思考,是把”自我“当作行动的主体,是可以自我创造的。

福柯笔下的世界是陌生的,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陌生的,陌生感反而有助于生成我们的好奇心,重新理解自己。

(0)

相关推荐

  • 不懂这个概念,你很难把话说进别人心坎儿里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世界知名语言学家.认知科学家乔治·莱考夫所写.作者用"别想那只大象"的例子说明,在语言大战中战胜对手的方法很简单:千万不要用对方已经不断重复强调的关键词. ...

  • 人类社会一切现象都是本质的呈现,但是人们...

    人类社会一切现象都是本质的呈现,但是人们把自己能看透的现象称为规律,把自己看不透的现象称为命运. 其实在高认知的人眼里,或者在高能力的人眼里,根本就没有命运的说法,一切都是可以遵循的,顺着各种现象就可 ...

  • 十位改变世界轨迹的思想家

    来源:哲思学意 我们常常以自己作为"人"而感到骄傲,我们有独一无二的思想,细腻丰富的感受,还有精彩绝伦的创造力.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思想,其实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了伟大的渊源? 也 ...

  • 跳出俗世 改变命运

    跳出俗世 改变命运 窦 旭 民 近日,看到一句话:"俗世百念,皆是庸人自扰",我觉得颇有意思. 是的,人们有时候总爱拿一些并不存在或毫无意义的事情烦扰自己,胡思乱想,使自己一时失去 ...

  • 《了凡四训》十八句名言,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了凡四训>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 ...

  • 陈嘉映:聊聊爱情与死亡

    作者:陈嘉映 来源:<走出唯一真理观> (本文为2017年12月23日狗子等为<法治周末>采访) Q:我们先来聊聊爱与死亡这两个话题.这两个命题应该是不对等的吧?是不是爱情.两 ...

  • 叶胜利 | 从生物学角度认知教育 (教育视角)

     从生物学角度认知教育    文 / 叶胜利 (安徽黄山)  2021.10.21        "过了九月九重阳,家家户户收秋忙".收秋,首先要选上好的种子,预备给来年播种.倘若 ...

  • 最积阴德的六条法则

    <鬼谷子>在诸多人眼中片面理解是一部满满阴谋的书,满满套路的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其实是诸多人对其的偏见而已.<鬼谷子>行事以德为基础. 比如前篇讲过鬼谷先生认为五脏之气包含: ...

  • 福柯:总有一些人,他们活过,然后死去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批评理论 ...

  • 福柯:性经验史

    选自<哲学100问>第3季 文字·声音丨书杰 本期免费收听 ↓ 扫码上图 - 解锁福柯 一.快感的享用 <性经验史>是福柯人生中的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他通过对性问题的历史考察,探 ...

  • 福柯最新遗作《性史》第四卷|iPhone售价公众反应中的告解意识

    从iPhone X开始,iPhone的定价突破了一万元,这一价格像一块石头抛进了平静的水面,激起了公众对其价格的多种反应.除了抱怨iPhone日益高涨的售价外,还出现了对自我的深深的反思--买不起iP ...

  • 福柯:性与权力的关系

    选自<福柯.<性史>与生活的艺术> 福柯是一名"戴面具"的哲学家.他早年求学巴黎,学习心理学.哲学.之后,工作.讲学于瑞典.波兰.德国.突尼斯.巴西.日本. ...

  • 福柯:性与权力

    福柯是一个同性恋者,现代性史的写作对他来说一定是倾注了特殊的个人感情的一件事.福柯的传记作家透露,福柯在青少年时代因性取向遭了不少罪,因为20世纪40和50年代的法国社会大多以此为耻或为此感到愤怒. ...

  • 福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

    福柯 Michel Foucault 1926.10.15-1984.06.25 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话语即权力"提出者 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被人引述最多的人文 ...

  • 德雷福斯 & 拉比诺 | 怎样理解福柯?

    我先死了,你们继续向死而生 怎样理解福柯? 德雷福斯& 拉比诺/文 陈通造/译 前 言 本书诞生于朋友之间的一个分歧.保罗·拉比诺(Paul Rabinow)在参加休伯特·德雷福斯(Huber ...

  • 阅读日本人写的“日本史”,理解今日之日本、东亚以及世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曲鹏 日本历史学家著作"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引进中国七年之后,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讲谈社·日本的历史"近日由新经典文化出版,引起各界热烈反 ...

  • 福柯:性与权力的关系丨一文通俗读懂!

    一.快感的享用 <性经验史>是福柯人生中的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他通过对性问题的历史考察,探究其背后的权力机制. 01. 对权力的哲学批判 <性经验史>涉及的性话题十分丰富,如&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