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站岗时,发现一物上蹿下跳,果断开枪后,日本举国悲痛

在世界战争史上,有一些非常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事实。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为例,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战争中的战役和战斗,少部分人会深入了解后勤保障,但只有极少数人,会从战略高度把握一场战争。然而提到战略高度,一场战争就绝不仅仅是战役和战斗组成的,还包括意识形态输出,文化输出,宣传等等诸多方面。

以文化输出为例,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调动一切资源支持他们的侵略战争,可谓全民皆兵。例如,除了直接上战场作战的军人外,日本动员了国内大量的文化艺术界人士,支援前线。日本军国主义者把控着国内影视业输入和输出端口,对所有不利于军国主义思想的电影和电视,一律取缔。同时,对一切有助于军国主义思想普及的电影电视,大力支持。

当时就发生过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抗日战争时期,日军101师有一位联队长,名叫饭冢国五郎。饭冢国五郎出生于1887年,父亲是一位农民。与当时同类家庭的许多男孩一样,饭冢国五郎如果选择求学,难度极大,但是选择从军,就更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家庭现状和社会地位。饭冢国五郎最后选择了从军。1910年,他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被授予少尉军衔,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军人生涯。

然而,饭冢国五郎却是一位被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彻底洗脑的受害者。日本武士道精神可以追溯到圣德太子时期。日本武士道主要论著《平家物语》中记载:“武士道之精髓在于忠诚、勇敢和风雅。”这种武士道最高的思想概括,为武士道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不过,直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武士道依然是一种相当积极向上和正面的精神力量,如同那个时代的靖国神社一样,二者讲求的都是“正义和奉献”这种积极的价值观念。

然而,二十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后,武士道精神在被军国主义者利用的同时,也变了味。例如,当时日本颁布的《军人敕谕》中明确强调:“日本军人要以尽忠节为本分,即便在战场上面临生死抉择,也绝对不能违背这一品质。”同时,日本军国主义者,还在当时日本的全社会层面,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尊崇日本军人和武士道精神的运动,通过这种方式,让全社会浸泡在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中,使军人和人民之间的思想投射不断加强。

此后,日本全民族中,除了极少数拥有强大批判思想能力的精英人物外,几乎清一色都认可和推崇了军国主义思想。男子因为拥有武士道精神而受到女子爱戴,相反,就要被自己的亲人唾弃。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饭冢国五郎自然而然形成了坚定的军国主义信仰。侵华战争爆发后,饭冢国五郎来到中国作战,当时为了让前线的战斗情况实时传送回日本国内,许多电影艺术界人士前往前线,有的为战士们表演,有的采访甚至拍摄战场电影。

饭冢国五郎在当时就是一位被选中的拍摄对象。饭冢国五郎的性格相当张扬跋扈,目中无人,当时的拍摄者希望将他这种形象带给日本国民,增强他们的信心。然而,在一次拍摄中,饭冢国五郎为他的无知和自大付出了代价。当时饭冢国五郎正在与广东粤师第160师作战,一次,他猖狂地戴着钢盔,在两军阵地前线上蹿下跳,口中骂骂咧咧,他满以为按照当时第160师的军事装备和作战素养,不可能在如此远的距离威胁到他。因而他想通过这种方式羞辱第160师。

谁知,160师中一位抗战士兵,通过望远镜观察,看见了上蹿下跳的饭冢国五郎,他毫不犹豫地用三八式步枪射击了饭冢国五郎,饭冢国五郎被当场击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饭冢国五郎这样龌龊的死去了,但他的死却引发了国内的举国悲痛。可见,当时日本国内民众,已经被这种思想,严重洗脑到了何等地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