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走进灵洞乡板桥村:首辅赵志皋与“江南第一”赵锡礼的勤政廉政之范

走进灵洞乡板桥村:首辅赵志皋与“江南第一”赵锡礼的勤政廉政之范

这也是一个五月天的周末,大雨倾盆,这天是2016年5月21日。我们在头天晚上就与赤溪的张小芳约好好友何寿松、王亚男一同到灵洞乡的板桥村。一大早,早上7时整就由张小芳开着车出发了。由于天下雨,我们路途不熟悉,路上开来开去足足用了1个小时。幸好等待在那里的陈小龙及时到村前迎接,我们最终到了目的地。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桥,是用石板铺成的。听村中的老年人说,这是金华到兰溪古驿道上的一座石桥,原先这里曾设有驿站,桥边有一供人们歇息的凉亭。这座桥就叫怀清桥,是兰溪是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村地处丘陵,区域面积2.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9.25亩,山地1690亩。下辖板桥、蔡碑畈、潘村、西溪和紫荣口5个自然村 ,13个村民小组,365户,1066人。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苗木并经商务工为业。

板桥自然村始居郭姓,宋德祐乙亥年(1275)由安徽歙县迁入,后分别衍分至上、下郭等村定居。村中原建有怀清桥一座,明崇祯十二年(1639)被洪水冲垮后重建,改称板桥,村以桥得名。现村中以赵姓为主姓,村袭旧名。板桥村多为赵姓,南阳郡清献公八世孙景文于北宋庆历(1041——1048)官为兰溪主簿,遂率胞弟由衢州迁来兰溪定居,主簿次子存仁后裔旅五子讳广于弘治年间(1480——1570)从桃花坞迁入板桥。第三支存仁后裔十九世孙志皋曾孙综行讳有于万历年间(1570——1620)从兰城迁板桥定居。后又陆续迁入陈、张、郑、朱等姓。

蔡碑畈自然村始居郭姓,与板桥郭氏同宗,原有蔡氏所书墓葬石碑,故名蔡碑畈。元季徐姓迁入,现以徐姓为主姓,村袭旧名。徐氏第九世忠行徐应庆于明嘉靖中期从兰溪北门外二十里处西墩迁住蔡碑畈。后又迁入童姓。

潘村自然村始居潘姓,村以姓氏得名。后龚塘翁姓迁入,现以翁姓为主姓,村袭旧名。翁氏胜七二讳恭梁在明万历年间约1620年从陈家井迁入,后陆续迁入何、方等姓。

西溪自然村世居潘姓,村边有小溪向西汇入八石溪,名西溪,村以溪名。潘氏祖籍原金华上浮桥,明嘉靖年间(1520年)三十三府君英行永绿公迁居西溪。西溪潘姓居多,后陆续迁入金姓和陈姓。

紫荣口自然村世居章姓,明弘治年间自杨清桥迁入定居,村边有紫华古殿,村在殿口,故取村名为紫荣口。现章氏为多,后又迁入陈姓。

板桥村原为乡政府所在地,原板桥乡因驻板桥得名。1964年乡政府迁入烟溪。1992年板桥乡撤销并入灵洞乡。

八石溪是金华江支流,是由玲珑岩、乌巢岩两条山溪汇合潘村,又称双溪口,经板桥流入金华江。

板桥村在清代同治年间就建有一所经馆,塾师名可斋,入学衙均为就近准备深造应试,也吸收外地生员,熟馆供住宿,膳食自备,并附设“蒙童班”。

板桥村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先祖赵志皋(1521~1601),字汝迈,号瀫阳。城南隅人。从王阳明、钱德洪学。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第三人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初,升侍读。因忤宰相张居正,出为广东按察副使,3年后谪解州同知。居正殁,言者交荐,旋改南京太仆寺丞,历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不久召为吏部左侍郎。万历十九年(1591)秋,进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2年后为首辅,年已70余。时万历皇帝晏处深宫,不理朝政,各地奏章束之高阁。志皋忧心如焚,一再上书请发滞留奏章饬各司办理。当时,矿税盐税过重,民变频生,各地奏报不绝。志皋再三上奏:“非罢矿税而不能使民安。”万历二十二年(1594),辽东失事。朝廷只撤巡抚,不问总兵。志皋力主“封疆被寇,武臣罪也”,遂拿问总兵。当国10年,不植党,不怙权,临下宽和,朝臣疆吏获谴多尽力解救。累疏乞休,帝终不允。后病不能视事,4年上80余疏请退,皆未获准。身卧病榻,仍上章奏请“立太子,罢矿税,选阁臣,用言官”四件国本大事。写罢,卒于邸舍。赠太傅,谥文懿。著有《四游六虚堂稿》等行世。《明史》列传。

赵锡礼(1696~1751),字叔叙,号容庵,板桥村人。清雍正八年(1730)进士。初任宜兴县令,值岁歉,捐俸设粥厂以赈饥民。城中有圣王庙,谣传所塑张士诚像会显灵,能移人祸福。锡礼将其投入河中,并焚其庙,自此,淫祀绝迹。后任武进县令,查捕盗贼,反复核究冤错之案,不使百姓蒙冤。疏浚澡港、通利二河,使沿河数十里百姓受益。升泰州和太仓知州,继任苏州、安庆知府。

两府治分别为江苏、安徽省会。锡礼率吏以清,御繁以简,暇则与士论文。擢常州、镇江道,兼理关钞,商人称便。后调任淮、徐道。锡礼曾说:“民富则难于整齐,当以威克爱;民穷则难于安辑,当以爱克威。”有守有为,时以为名言,政声称“江南第一”。因病归故里,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