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鹤山琴池话赵抃
鹤山琴池话赵抃
在兰溪市黄店镇上包村有一鹤山,有一琴池。
鹤山为上包村的太祖山,其形神皆似仙鹤,颔首村南、翼展村北、村落布局皆以鹤山为导。琴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品德高洁的象征,鹤山与琴池恰与上包村先祖之清廉精神契合。鹤山苍松交耸蔽天,村内翠色掩映如画,整个村落为绿色而美丽。
“青天”原指蔚蓝色的天空,但人们常用它来比喻清官。像北宋时的包拯因其刚正不阿,又能体恤民情,为民请命,而老百姓被尊称为“包青天”。其实,北宋还有一位因其铁面无私,为官廉洁,又爱民如子,而被老百姓尊称为“赵青天”,他就是北宋衢州(今浙江衢州)西安人赵抃。
赵抃二十七岁中进士而踏上仕途,至七十二岁告老还乡,在官场沉浮四十五年,经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个皇帝,历任武安军节度推官、崇安知县、宜州通判、海陵知县、江原知县、泗州通判、殿中侍御史、知睦州、梓州路转运使、益州路转运使、右司谏、知虔州、御史杂事、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知成都、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知杭州、知青州、知守成都、知越州、知杭州,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但他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地方执政,始终把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地维护着,真的做到了“进亦忧,退亦忧”,是为官者“廉洁奉公,爱国爱民”的楷模。难怪北宋大文豪苏轼会为他写下了长达三千五百字的《赵清献公神道碑记》,并称赞其兼有“东郭顺子的清廉,孟献子的贤能,郑子产的理政,晋朝叔向的直言”,而与赵抃同时代的宰相韩琦则认为其为“真世人标表,盖以为不可及”。
作为一位以清正廉洁著称的人物,他为官清廉、处事人性、为人刚正、执政为民,深得皇帝的信任和老百姓的爱戴。
官海沉浮四十五年的赵抃,官至参知政事,也曾数次执掌要职,但他从不为自己谋私利,苏轼说他一生“不治家产”,一直过着俭仆的生活,正如他在《勤俭箴》说的“俭用胜求人,奢侈莫随俗。……所贵戒奢华,慎勿惮劳碌” ,这种“勤俭”的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生活中,更反映在他的为官执政上。
赵抃为官四十五载,所任官职很多是令人眼红的肥差:掌握着一路财赋,同时还兼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的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转运使;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的度支副使;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拥有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的**官吏——通判;最高政务长官之一的参知政事等。身居权势在握的高位,心有贪念的人是很容易腐化堕落的,但以“勤俭”为本的赵抃能做到心无贪念,廉洁为官,“吾怀自信无污染,何必升堂思始清”,这掷地有声的宣言,就是他一生为官清廉的自白。
宋仁宗时,因为四川地处偏远,令那些官员们觉得“山高皇帝远”,他们不但没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没有做到勤政爱民,反而常常以酒食互相吃请馈赠,甚至郡衙旁边都开了许多酒家。这种官场的腐败,官员的堕落,官府的不作为,令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赵抃深知官员的腐化堕落是四川难治的症结所在,若要纠正四川官场风气,就得从解决这个问题入手。因此,赵抃在担任梓州、益州这两地的转运使时,首先是以身作则,带头节俭,一人匹马入蜀,随身携带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接着再来整顿贪污腐化的官场恶**,并将敢顶风作案的顽固分子绳之以法,终于令四川官场风气大为改变。后来,朝廷每次派往成都的新郡守在离京赴任拜辞皇帝时,皇帝都要提到赵抃,说治理川蜀最数赵公的方法成功了,要他们好好向赵抃学**。神宗皇帝不仅曾当面夸奖赵抃“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从此“一琴一鹤”成为为官清廉的代名词,人人称赞,代代传诵;而且在赵抃死后,赐“清献”为其谥号,以彰显他为官“公正清廉”的高风亮节。
在宦海浮沉四十五载的赵抃,一生坚守“公正清廉”,不仅获得皇帝的赏识,赢得百姓的爱戴,更以“一琴一鹤”名垂青史,深受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