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先生《<中山刻石>释文》待商榷之處

2月11日见河北金石学会公众号推发的《燕赵金石论文集》中有李学勤先生《<中山刻石>释文》一文,颇觉有待商榷之处。前略写出。因抗擊疫情工作繁忙,心情沉重,所写不免混乱。今疫情趋稳,公众号亦准备暂停一段时间,7日晚間忽然想起,回看前文顿觉哑然,特修改之。

(以上图片取自河北金石学会公众号)

一、“亓”的训诂

“亓”字,“亓臼

”的“亓”,子禾子釜、兆域圖銅版皆证明“其”字可如此写。需要注意的是“其”在這裡,未必是代詞也有可能是語氣詞。如《詩·王風·揚之水》、《鄭風·羔裘》的“彼其之子”。但亦很可能作“而”。如《韓非子》“明主之聽言也,美其辯其觀行也”,“其觀行”之“其”即“而”。

二、“臼”是不是“旧”

“臼”、“旧”二字不论是金文还是甲骨文写法的差别较大。李先生以为“臼”读为“旧”。当然从王力系统来看这是没错的。然而二字通借最早见于唐代的《干禄字书》,其解释也是“旧”为“臼”的俗写,漢代及以前未见云“臼”作“旧”者。然亦有以为“《説文》柩之文作匶,匶从臼聲,臼假為柩,當可無疑。”虽然戰國时“舊”或從雈、臼聲,或從隹、臼聲,但是中山文字相较而言多有增繁而极少省减,所以極可能有“臼將”這種說法,如同我們在漢簡和漢碑中看到很多原來史書上沒有的官職,或即“兆域图”中“大

”下面的官职。

当然“

”是“酱”古文(见《说文解字》),而“中山王□方壺”中有“

”通“将”的例子。

(“中山王□方壶”“

”字)

三、“曼”的训诂

“曼”字者亦有辨为其他字的,其实稍微熟悉古印玺的人即知道,此字为曼无疑,此处不再赘述。对于“曼”字的解读除了李先生的解釋外,還有三种可能,一種可能即“曼敢”,就是“無敢“、“莫敢“也,如《揚子·法言》“周之人多行,秦之人多病。行有之也,病曼之也。”  另一種可能是跟“蠻”通,如《公羊傳·昭公十六年》“楚子誘戎曼子殺之。”釋文云“曼,音蠻二《傳》作戎蠻。”而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出土了上千件玉器,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楚式风格,則“蠻“似亦可。第三种可能是“曼”即“盤”,如郭老释陳曼

:“齊陳曼”为“田襄子盤”。

四、“敢”的训诂

“敢“除了李先生給出的訓釋外,此处“敢”亦可能通“嚴”若“儼”。“叔夷鐘”云“

(虩虩即赫赫)成唐,又敢才(在)帝所”。“儼”,敬也。

五、是不是“後”

此字

李先生断为“後”,然“後”在金文甲骨中,其下有加“辵”旁幷“口“者,似未见下單加“口”旁者。

(中山刻石)

与此字有几分相似的是同样来自中山的“中山王□方壺”中法的“退”字(见下图),当然两者的差别也还是很明显的。更相似的字来自寅簋(见下图),但依然是未见下為“口”字者 ,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古壮字“

”和“

”,当然此字与古壮字不应有关。

(“中山王□方壶”中的“退”字)

(“寅簋”中的“退”字)

不过“退”字右上为“白”,而中山刻石此字细辨右上应为“白”。金文多有加“口“为饰符者,如“许”、“競”(见下图)。此字当亦如此,为“退”字下加飾符“口”。

(《金文编字典》中的两个“许”字)

(“冬戈簋”,“競”字)

此处除了“退”訓為“退“,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退“训为“怼”。 如上博简《孔子詩論》云“多言難而

(怨)退者也,衰矣少矣。”此处“退”即“懟”。《説文》云“懟,怨也。”

六、“尗”是不是“淑”

“尗”同“叔”,如《全上古三代文》“虢尗”、“井尗”、“室尗”等,或“尗”同“菽”,如《漢书·昭帝紀》云“以叔粟當賦。”《說文解字注》又云“尗豆古今語。亦古今字。”又见《睡虎地秦墓竹簡》“叔”字(見下圖),其左侧“尗”字与铭文一致。“淑”字在铭文中所见如“寡子卣”(見下圖)。“尗”、“淑”二字并出一源,且二字先秦音王力、董同龢、周法高、李方桂系统叠韵,但在分化後,似尚未见有通用之例。《说文》云“叔,拾也。从又尗聲。”则“尗贤”应即“拾贤”也,与前者“尤臣”相对,亦或為一官職。

(“中山刻石”,“尗”字)

(“睡虎地秦墓竹简”,“叔”字)

(“寡子卣”,“淑”字)

(“尗我鼎”,“尗”字)

且由 “叔夜鼎”,“叔”字;“衛公叔敦蓋”的“叔”字;“叔向父敦”的“叔”字等可知,“叔“与“淑”字同。可知二字均由“弔”分化而出,但是“中山刻石”的此字为“尗”,“尗”通“叔”有此用法的,但因此推导出分化後的“尗”通“淑”似乎有待商榷(从字形的变化似也说明,因实际运用中需要區隔,避免混淆,使兩個字的意义分別開了)。

(“叔夜鼎”,“叔”字)

(“叔向父敦”的“叔”)

(“卫公叔敦蓋”的“叔”字)

七、“者”的训诂

“者”的训釋有四种可能,第一种“者”为人名“舒”,如“王孫遺者鐘”云“隹(惟)正月初吉丁亥,王孫遺者睪(擇)其吉金……”孙启康以为“遺者”即楚庄王子“追舒”。第二种“者”指人,如《论语·雍也》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第三种“者”通“书”,如“免

”云“王受乍册尹者” ,又如“五祀衛鼎”云“衛小子者其鄉(嚮)。”第四种“者”通“著”郑玄注《仪礼》云“附,注者”,此处“者”即附著之“著”。

“亓臼

曼敢谒退尗贤者”或当释为“而/其臼将,莫敢告,退,拾贤者/书/舒/著”。

又或当释为“其臼将曼/蠻/盤,敬告怨(於)拾贤者/书/舒/著”。

浩 草草  改於3月7日

(0)

相关推荐

  • 字源新探:梁姬到底作罐否?

    "罐"这个名称是当时的考古专家定的,其他人沿用未改.它到底是不是"罐",或者说是什么器物,需要'深入考虑.罐,从缶形,从雚得声.雚,就是"鹳鸟&quo ...

  • 师麻斿叔匡和季良父作宗妘媵盦器铭

    ,又名<师麻斿叔匡>"斿"即今"游"字;"匡"即今"倥"字).铭3行17字,重文2. 铭文为宗周规范.其字形 ...

  • 《出土文献》|王挺斌:秦骃玉版铭文补释

    秦骃玉版铭文补释 王挺斌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秦骃玉版的研究,已历二十余年,其中仍有个别疑难字词尚未彻底解决.本文指出,旧曾聚讼纷纭的" "其实见于清华简,在玉版中用为 ...

  • 李学勤:由清华简《系年》释读沬司徒疑簋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楚简<系年>,已发表于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辑[①].<系年>是一部久已佚失的史书,以二十三章的文字篇幅,概述了周朝建立以至战国前期的历 ...

  • 《李学勤文集》面世:共30册、千万字,涉及甲骨学研究等

    4月17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江西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李学勤文集>发布会在清华举行. 从清华获悉,李学勤(1933-2019)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 ...

  • 【《李学勤文集》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召开】4...

    [<李学勤文集>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召开]4月17日,<李学勤文集>发布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召开.李学勤(1933-2019)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 ...

  • 青铜器研究要注意五个方面丨李学勤

    木雕鉴赏 快来加入我们吧!传播木雕木文化知识.普及木材鉴赏要点,以及最专业的木雕木匠工艺素材分享,全方位资源共享平台. 木雕鉴赏 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 ...

  • 【重温李学勤教授谈话

    "三星堆如果发生在国外,早已轰动世界.""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文化求得解决."] 2007年4月,"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学 ...

  • 李学勤:让模糊的古代文明清晰起来

    2018-11-02 23:45 为"妇好"墓断代 1976年5月16日,在安阳殷墟考古现场,考古工作者意外发现了一座没有被盗墓者"染指"的墓葬,发掘葬品总数达 ...

  • 李学山书法:根石

    作品名称:根石 附文内容:清扬州八怪板桥先生擅画竹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亦佳.时人谓之三绝,在书画界独树一帜.其竹石诗文名扬天下.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

  •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据有重要地位.这种文明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诞生,又怎样兴起和发扬光大,不仅中国学者在长期进行探讨,国际学术界也把它当作相当热门的研究 ...

  • 《李学勤文集》出版 清华大学设李学勤先生纪念室

    松鼠热点关注2021-04-18 00:11 30卷本的<李学勤文集>日前出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和出版单位江西教育出版社4月17日联合举行发布会.李学勤先生纪念室同时揭牌.清 ...

  • 李学勤教授致姚小鸥的三封信

    搞笑的老陕人 2021-06-03 23:47 姚小鸥 1983年春天,我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读研,与历史系的研究生史建群(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郝铁川(上海文馆馆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玉洁(河南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