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霸王别姬》同获金棕榈,这部人性杰作输出的可不止C度!
放眼中国电影史,辉煌的1993年至今还被广大影迷铭记。那一年,我们凭借《霸王别姬》拿到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
作为华语影坛艺术成就最高的影片之一,《霸王别姬》带来的辉煌似乎并不是那么“纯粹”。当年,因为评委们争执不下,戛纳电影节史上出现了第二次双黄蛋的局面,与《霸王别姬》分庭抗礼、平起平坐,同获金棕榈大奖的还有另外一部电影——《钢琴课》。
由简·坎皮恩执导。三十多年来,简·坎皮恩的作品在评论界令人赞叹不已。她是史上首位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的女性,也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二位获得最佳导演提名的女性,她的作品总是充满着大胆、迷人、毫不妥协的视觉元素。
坎皮恩的每一部电影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很难对一部电影的好坏进行排名。她的电影创作常常超越界限和舒适区,给观众带来挑战。《钢琴课》是坎皮恩的代表作,也是她最负盛名的一部电影。
一部以女性为主导的影片。那自然女主角是该片的灵魂。当年,西格妮·韦弗、詹妮弗·杰森·李、伊莎贝尔·于佩尔等当红影星均参与试镜,而霍利·亨特最终能脱颖而出,必然有她特别之处。没有一句台词,霍利·亨特却能用眼神和肢体语言刻画人物。
其中一幕,高潮之后,配乐戛然而止,无声的世界里只有无声的艾达。艾达的眼睛占满了整个屏幕,空洞、绝望、不甘、倔强……一个眼神,数不尽的情绪都包涵在其中。足以展示霍利·亨特的实力。
凭借艾达这个角色,霍利·亨特横扫了包括奥斯卡、戛纳、金球奖在内的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影后桂冠,从此蜚声国际影坛。
影片讲述单身母亲艾达自六岁起就放弃了讲话,只通过钢琴倾诉满腔情感。当她远嫁新西兰的斯图尔特,斯图尔特因为人手不够将钢琴遗弃海滩。爱达内心痛苦万分。只能求助于邻居乔治·贝因。贝因表示想听爱达的演奏。
于是贝因用土地与斯图尔特交易,换来了钢琴和艾达教他钢琴的权力。钢琴课上,贝因提议,如果艾达允许某些出格的事情发生,一次课便可换回一个琴键……
在音乐与爱抚中,贝因比斯图尔特更深地理解和爱着哑女爱达,他们两人的情感也逐渐滋长起来……
从表面上看,《钢琴课》讲述的是艾达和乔治之间的一段非常奇情的罗曼史,乔治也对艾达很好,但是掩藏在其中的依然是男女之间巨大的鸿沟。
坎皮恩总能对女性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钢琴课》拍出了女性在男权下挣扎的过程。如影片的开头,艾达就像牲畜一样被买卖,用她来换一块土地;到新任丈夫抛弃了她的钢琴。似乎她的一切都被剥夺了。所以《钢琴课》尽管很美,但也非常悲伤——这种忧郁笼罩在全片挥之不去。
影片是一部通过青涩来描述沟通的电影,这看似鄙陋的通过交换而产生的爱情却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在这部电影里,通过慢慢加深的纠缠式情节虽然触目,但是却完美烘托出了一个如泣如诉而且沉重深刻的爱情故事。
近几十年的时间,国内外学术界对简·坎皮恩以及《钢琴课》的热情持续不减,不断的出现新的著作和论文,足以证明该影片在女性电影史上的辉煌地位,许多学界更是把《钢琴课》看做是女性主义理想范本。
所谓的女性电影指向的不再是女人世俗意义上与男人的对抗,而是一个内心独立、能够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在经过挣扎之后,与现实达成和解的过程。《钢琴课》中的爱达是通过沉默来反抗这个世界,钢琴是她情感的宣泄,如果有一天能够遇到一个懂她的人,她就会放弃钢琴,因为她的寄托就不再是钢琴。
坎皮恩自己也说:“这是一部从女性角度叙述的电影,这种电影在今天依然很少见。因为现在的女性故事,哪怕是从女性角度讲的,它表达的往往是一种道歉。”《钢琴课》不是对女性境遇的道歉。它展现了女性的痛苦和煎熬,它更展现了女人的不受掌控。而事实上,有些奇特的、不受掌控的女人,是坎皮恩最常创作的角色。
所以,为什么《钢琴课》能成就经典,不光是因为因为它的疯狂、青涩和超现实主义,它还有仿若《呼啸山庄》的气质,使得它拿了8个奥斯卡提名,3个奥斯卡奖项。绝对值得看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