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 | 端脑的形态功能

端脑的形态功能

1

端脑外侧面观

  • 大脑皮质的褶皱得以使大片的皮质被紧密折叠成一个小的体积,这种现象在灵长类中尤为突出。

  • 标志性的沟裂将端脑分成各个脑叶,外侧裂(sylvius裂)分出下方的颞叶和上方的顶叶、额叶;中央沟则将顶叶和额叶分开。

  • 一些脑回的命名与特定的功能活动相关。

  • 额上回、 额下回以及颇回等,则是大脑皮质解剖分区的 ”标志性” 命名法。

  • 岛叶也称为第五脑叶,其外层由其他脑叶包绕,隐藏于外侧裂的深部。

    临床意义

  • 大脑皮质的一些功能,如长时记忆和认知功能等,不易被定位于某一特定的脑回或皮质区域,但其他一些功能则可被准确定位。

  • 例如,左脑额下回与语言表达相关;枕极,尤其距状内上下的皮质则负责处理视网膜膝状体距状沟传递的视觉信息。

  • 特定功能区的损伤,如颞叶的视觉皮质联合区,则可造成特定的功能缺陷,如面孔失认或不能辨识移动的物体。这一特点为研究感觉神经网络是如何提取对象特征的提供了思路。

2

端脑外侧观:功能分区

  • 大脑半球的一些局部区域与特定功能有关,包括运动皮质、附加运动皮质和运动前皮质、额眼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皮质和其他相关的感觉区。

  • 听觉皮质位于外侧沟下部(赫氏回或称颞横回),视觉皮质位于枕极。

  • 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包括Broca区(负责语言表达)和Wemicke区(负责语言接收)。

  • 这些皮质区域受损将导致特定功能 的丧失。功能区的命名与其所在脑回的命名(如,运动皮质和中央前同)之间有部分重叠,但并不完全一致。

    临床意义

  • 大脑皮质的一些特定区域(或脑回, 例如中央前回(或称第I运动皮质)和中央后回(第I躯体感觉皮质)有一定的拓扑性定位特征。

  • 因此,对侧手和上肢的感觉定位于外侧,躯干的感觉更多地分布在偏内侧,而下肢的感觉更多地定位在中线且越过边界至中央旁小叶。

  • 面和头部的感觉定位在这些脑回的更外侧缘,位于外侧裂的上方。

  • 这样的分区现象有着重要的功能性意义:特定区域的损伤只会造成相应功能的丧失。

  • 例如大脑前动脉出血所造成中线部位的损伤只会造成对侧下肢躯体感觉的丧失和轻度麻痹,而不会累及上肢。

3

端脑外侧观:Brodmann分区

  • 1909年KorbinianBrodmann根据组织学观察,结果将大脑皮质划分为具有特定厚度和层次的区域,称为Brodmann分区。

  • 他的分区法至今仍被用以描述皮质功能分区,尤其是感觉分区。

  • 例如,运动皮质是4区;第I躯体感觉皮质包括3、1和2区;第I视觉皮质在17区。

4

脑的内侧面(正中矢状面)观

  • 上图显示了延髓和脊髓交界处及以上的整个神经轴,包括脑干、间脑和端脑。

  • 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主要的纤维束,同时它也将大脑皮质与下方的丘脑、穹隆以及前脑皮质下结构分开。

  • 包含室间孔 (Munro 孔)、 第=脑室(位于间脑)、中脑导水管(位于中脑)以及第四脑室(位千脑桥和延髓之间)的脑室系统均可以在正中矢状面看到。

  • 脑脊液为脑组织提供了深部(脑室系统)和浅部(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两重保护,并参与调节分子的运输。

  • 丘脑则相当于大脑皮质的门户。

  • 下丘脑与正中隆起(灰结节)相邻,可通过垂体对内分泌系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 正中矢状面可显示中脑丘或称上丘(视觉低级处理中心)、下丘(听觉低级处理中心)或合称顶盖四叠体。

  • 正中矢状面中还可见中脑丘(顶盖四叠体),即上丘(视觉低级处理中心)和下丘(听觉低级处理中心)。

    临床意义

  • 左右大脑半球通过连合纤维相连, 其中最大的纤维束是胼胝体,它将两侧脑叶对应联系起来。

  • 当这些连合纤维被切断(也称裂脑)时,左右半球将无法了解对侧半球的活动,传入到一侧半球的信息亦无法得到另一侧半球的相应回应。

  • 当裂脑发生时,只有最基础的情感认知可以同时发生在两侧半球。

  • 据推测这种发生在分离半球间的交流是通过间脑或脑干等低级中枢进行的。

5

端脑内侧面(正中矢状面去除脑干)

  • 脑干移除后,我们可以在正中矢状面上看到从颞叶的海马结构延伸到透明隔和下丘脑的C形的穹隆,以及海马旁皮质、齿状回和海马伞、气钩(嗅区)等颞叶结构。

  • 在下丘脑还可见乳头体的尾部和与丘脑相连的乳头丘脑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