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演样板戏童趣轶事(一)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样板戏是文革中的一大文艺特征。能学演样板戏在当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本人有幸曾出现过这种开心的经历。虽然过去了快五十年,但因经常被熟知的同学提起,也就逐渐恢复印象,不料回想起来竟历历在目,犹如在昨,很多细节竟成了值得一嚼的喙头。现在把它写出来,以飨好奇之心,权作闲聊笑耳。也毕竟是童趣之乐,说起来大有啼笑皆非之嫌。
那是上小学的最后一年,文革中期。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在全国演得如火如荼,效仿演出的不计其数,我们也不例外。为了在毕业汇演上拿出一个象样的文艺节目,担任班宣传委员的李鸣芳同学,提议演一出《红灯记》中第五场的《痛说革命家史》节目。李委员同学,能说会唱,学演李奶奶惟妙惟肖,唱得确实不错。可是其他角色的人选就不那么顺当了。不知怎的,她选中了我演剧中人物李玉和。因为我是班长,要带头支持班里的文艺活动。她是这么跟我说的。演一个万众瞻目的英雄人物,又是一号主角,虽然是每一个崇拜英雄人物的同学们的臆想,但是我不行。我天生胆怯不出众,不敢上台。所以不是太情愿,主要还是怕演不好,被人嘲笑。面子观念占了我不想参演的大部分思想意识。但是我又积极参加了排练而且也很认真地去演了。这其中,有二个同学起了促动作用。一个是我当时很好的玩伴李开平同学,他说,怕么事撒就演撒,别人想演都没份,你要不演我就想演。我一听,他都敢演,那我有什么不敢的?另一个是吴银枝同学,她对所有同学都和善友好,总是一脸笑意,也很会说话。她笑眯眯地对我说,我觉得你蛮象李玉和,就演了多好。语气虽然是软甜甜的,但忿意却是明显的。因为她也是班上搞文艺的,能说动我也算是协助宣传委员做了思想工作。一个激我,一个劝我,那我就不能不上套了。
但是铁梅谁演呢?大家都公认,张菊红同学演最好。他长得有点象刘长瑜扮演的那个铁梅像。人漂亮又留有一对长辫子。梳起李铁梅的那条又粗又长的独辫子来极其方便。不料想,跟她一提起,她却一百个不干,嘴巴细声细气地嘟嘟半天就是不领情。我们还以为她有怕上台演不好的顾虑,还一个劲地鼓励她放开思想大胆上。听说演李奶奶的李委员同学还去过她家做了不少工作,不知怎地她始终没答应。后来听说是因为我演了李玉和,他才不愿意演李铁梅的。因为她不愿在台上叫我“爹”。“他家住那破的房子,他总穿打补丁的破衣服,哪有资格当李玉和撒?才不愿朝他叫爹呢。”这是谣传过来的话,是否有添油加醋成份,不得而知。但小同学中不想被人趁机占便宜而叫别人为爹的,恐怕是她不想演的真实想法。不过当时我没在意,大家也没太当回事,不演?不演就算了。令人没想到的是,她不演,另一个同学却迫不及待地毛遂自荐地演了。方文琴同学主动提出,铁梅由她来演。她等待演英雄人物的机会等很长时间了。没想到还有人对这角色觊觎已久,英雄情结啊,让人何等惊羡!虽然形象上离人们认可的舞台形象稍远一点,但当时没有比她再合适的人了,何况她又有热情,有干劲。时间不等人,只好是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