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50年,70岁的北魏宰相,世家大族...

公元450年,70岁的北魏宰相,世家大族崔浩被关在囚车内,押往平城北郊斩首,路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十几个押送的卫士轮流在他头上撒尿,尿液顺着花白的胡子往下淌。崔浩悲哀地嗷嗷大叫,叫声传出去很远。

历史上一般认为,位列宰辅的重臣,哪怕是犯有谋反之罪,最后被处死时只是残忍程度各不相同,但如这般被羞辱崔浩可算唯一。何况崔浩是北魏开基立业统一北方的首功之臣,且并未犯谋反之罪。

论出身,崔浩出身名门,乃史上著名的清河崔氏,母族为范阳卢氏,自己又与当时太原郭氏大族联姻。因此从出身来说,父母及岳家均是当时的高门大族。

论外形,崔浩皮肤洁白细腻犹如美女。要知道男身女相乃大富大贵之相啊!

论才华,崔浩很小就爱好文学,博览经史精研经义,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当时的人没人学问能比得上他。他时常自比张良,甚至认为自己在以古鉴今上比张良还厉害,至于诸葛亮那更是不如他。

从崔浩成功的案例来看,他的确算得上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算无遗策的奇人。417年东晋刘裕欲借道北魏攻打后秦,群臣均因害怕刘裕且不知其真实意图,建议出兵相助的同时切断黄河上游以防备刘裕。

崔浩却断定刘裕真实意图是吞并秦国,假如切断黄河上游将激怒刘裕,等于主动替秦国往刘裕兵锋上凑。上策应是让出水道任刘裕西进,然后出兵截断其退路,则能掌握主动权。

但拓跋嗣未听从崔浩的建议,果然激怒刘裕转而攻击北魏,导致北魏死伤惨重,拓跋嗣异常后悔。

崔浩曾预言刘裕必然篡夺东晋帝位,拓跋嗣和群臣都不相信。结果刘裕称帝后,拓跋嗣专门用驿车去接崔浩并对他说:“爱卿此前的话应验了,朕今天开始相信天道。”其实是从今天开始相信崔浩啊。

此后的拓跋焘对崔浩则恩宠信任达到顶峰。

君臣二人关系好到何种程度呢?拓跋焘经常亲自去崔浩家询问国家大事,有时候崔浩没来得及穿好衣服,就衣衫不整与皇帝谈话。有时候谈话到了饭点,拓跋焘就站着吃几口崔浩家的粗茶淡饭,边吃边聊工作。

崔浩被允许进宫见驾不限于朝堂,而是可以出入寝宫。拓跋焘曾经将崔浩带到自己寝宫,拉着他白白嫩嫩的小手手语重心长地说:“爱卿啊!你一定要忠心对朕,有什么话就直说,朕虽然有时候不听劝告,甚至还发脾气,但最后总是会反思你说的话。”

拓跋焘甚至跟外来使臣如此介绍崔浩:你们看看这个人吧!他瘦小文弱手无缚鸡之力,但他的智谋远远胜过百万雄兵,我虽有雄心但不能决断,所有的功勋都得益于他的指导啊!

但是这样一个人,如此受皇帝恩宠信任,虽有谋略但无兵权,且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老头,按理不会受到猜忌,为何还是落得被斩首,且还要如此羞辱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崔浩被处死时有些什么人被株连而死。

崔浩被杀时,清河崔氏同族无论亲疏远近全部被杀,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

就是说拓跋焘借着杀崔浩的名头,几乎杀尽了四个姓氏的世家大族。

说到这里我们就需再看看拓跋焘杀崔浩的直接原因,也就是以什么罪名杀崔浩。给崔浩带来杀身之祸的直接原因,是《国书》事件。

拓跋焘命令崔浩和高允共同负责撰写北魏《国记》,也就是给北魏修官史。拓跋焘再三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据实记录。崔浩他们按照这个要求,四处收集整理魏国上代的资料,据实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

拓跋焘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国记》修毕后,参与其事的著作令史闵湛、郗标为讨好崔浩,建议把《国记》刊刻在石头上,以彰直笔,同时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经》。他们的建议被崔浩采纳,太子拓跋晃也表示赞同。

于是营造了一个《国书》和《五经注》的碑林。由于《国记》讲述拓跋氏历史时详细而无所避讳,直书了拓跋氏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而石碑树立在通衢大道旁,引起往来行人议论。鲜卑贵族看到后,无不愤怒,先后到拓跋焘面前告状,指控崔浩有意暴扬国恶。拓跋焘命令收捕崔浩及秘书郎吏审查罪状。崔浩被捕后只能承认自己曾经接受过贿赂,他甚至对自己犯了什么罪都不清楚。

连起草诛杀崔浩诏书的高允都说:“崔浩如果因别的罪要被诛我不敢多说,如果只是因为修史冒犯皇族则罪不至死。”

那么到底是什么别的罪要诛杀崔浩且还要株连那么多人呢?

其实就是以崔浩为首的世家大族日益强大的势力,让北魏皇室和鲜卑贵族感受到了压力。这些世家大族原本在魏晋时期就是国家掌权的中流砥柱,在东晋则更是与司马氏共有天下,这样的势头北魏掌权人不愿看到。

崔浩修国史秉笔直书是导火索,终于点燃了鲜卑贵族心中的担忧,其实皇帝更担忧,于是以此为由诛杀了当时最强的四个世家大族。至于参与修史的所有秘书郎吏以下人员被杀,则是杀人者惯有的幌子。

虽然因这次灭族不彻底,范阳卢氏、河东柳氏、太原郭氏等赵魏大族尚有漏网之鱼,不久之后都复兴了各自的家族,但是这些赵魏大族在当时所遭受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