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惠风文学‖王海--草帽诗话
关注惠风文学—关注未来诗歌
惠风文学为您推送精品阅读
作者简介
王海,上海奉贤人。1959年步入文坛。出版诗文集20多种,主编全国性的文学丛书6套50集。2017年7月,以发表民歌10320首创下了大世界基尼斯记录。《诗芽》《民工诗报》《写作学刊》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著作权协会会员。
草帽诗话
王 海
1.诗的我见,以传统、通俗为前提。中国人口是个超过十三亿的国家,且农民占大多数,故读者的层次不能只限于上层。过分的深奥和玄妙,等待的只能是垃圾箱的接纳。
2.文学(含诗歌)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哪怕有大部头的巨著,若无人去购阅,有多大意义呢?
3.无人去看的诗,是废品:让人看不懂的诗,是次品。
4.若写出的诗连诗评家都难以捉摸,还说是一种朦胧的美,这如何解释。
5.对民歌的贬低及对新民歌创作的轻视、蔑视乃至敌视,那是对中国诗风的叛逆。
6.一首诗的好坏,不能全凭由编辑或诗评家定性,而更应以经得起社会的检验,能在民众中广泛地被认可和流传为准则。
7.时政歌谣倒是一种时髦的口头文学,它传播快、影响广,老少都能吟诵,且可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8.无节奏、无韵律的诗,任谁看了都会感到厌倦的。
9.一首诗只要能给人一种新的意境、新的感悟,哪怕语言平俗些,也是好诗。
10.作为一个中国诗人或民歌手,应该责无旁贷地继承、倡导和颂扬国风。
11.民歌和儿歌,是诗歌的一对特殊翅膀。能飞进百姓的心中、且在百姓口头流传的,唯有诗歌中的民歌和儿歌。
12.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多。这说明了诗被许多人小看了,随意凑上几句,便可成为诗;二来说明写诗的人太看“重”了诗,把诗写得高深莫测,人家不要看。“小看”和“看重”都不利于诗歌的提高和发展。
13.许多诗人不去努力“在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毛主席语),还要对民歌进行发难,特别对新民歌的竭力贬低和蔑视。这是不符合新诗的发展方向的。
14.新民歌姓“新”,应该在选题、构思、内容、形式、语言、技巧等方面赋予新的色彩,新民歌才有立足之地。
15.脱离民众、脱离生活的诗,不会受到大众的喜欢和认可,其生命力是不会久长的。
16.新诗是在民歌体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忘了传统,忘了民歌,是一种忘本思潮的泛滥。
17.一首好诗,在宣传上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鼓动的作用,在艺术上能感染心灵,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8.写乡村、“三农”的诗在报刊上经常能看到。但读者的对象恐怕不是农民吧?因为这些诗写得太深奥、太离奇,拿到农民跟前,农民只会摇头。
19.形形式式的诗,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但究竟哪一种形式的诗体可视为中国新诗的发展趋向,至今谁也没能说得透彻。
20.一首诗的告成,总是坦露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如果在落笔时,连自己也不知道想写什么,那便是一种胡思乱想的拼版。
21.每次写诗,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我开始与诗交谈与交流,倾吐我的心思、我的感受、我的意向。
22.好多作家都是通过写诗而步入文坛的。但往往一旦成名之后,却又遗忘或抛弃了诗,这是为什么?其原因,值得探究。
23.现今,诗坛一些人只注视某某流派的形成,而很少去深思流派形成之后的提高和发展,以及它的生存的方向、生存的价值。
24.目前诗歌的现状是,学生的写作不涉及诗歌,青年人的工作不接触诗歌,老了之后则又无能为力热衷于诗歌。
25.当下的诗,面临一种如何发展的困惑,以致才会有口水诗、梨花体、乃至“下半身”诗的出现。
26.文字成全了诗的五彩缤纷。当文字一旦串起成诗行,就会闪闪发光。
27.诗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闪光点。所以下笔作诗时,应该惜墨如金,一字千金地来锤炼。
28.真正的诗当驻留在心上。作者只是把它演绎成一行一行地公诸于世界,告诉读者。
29.七老八十的诗人、作家,照样还能写出生动、形象并让孩子们喜欢的童诗、童话。为什么?他们头发虽然白了,心却没有衰老。
30.诗发展,总体上应有一个方向。我行我素的存在,给了一些歪门邪道的诗有登堂入室的机会。
31.注重思想和艺术,是写好一首诗的最基本要素。但可否在形式上传统些、在篇幅上精短些、在语言上通俗些、在韵律上自然些,或许这种诗更会贴近大众。
32.自由诗的创新值得称赞。但如果写得太“自由”了,让人一头雾水看不懂也不是滋味吧!
33.中国自古是一个诗的国度。现有13亿多人口,仅靠几份诗刊和出版一些诗集,是远远不够的。诗歌的发展,应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形成实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时代而鼓,为时代而呼。
34.普通的、群众的语言一旦融进了诗里,就有闪光的亮点。
35.百姓盼望新民歌创作再能掀起,形成一种风暴,席卷全国。可这不是单靠几个老作者就能做到的。领导重视、诗界扶持、报刊接纳、作者维护、群众支撑是再掀新民歌高潮的主要关键。
36.诗应该继承传统,且能在民间吸收营养,不断地融合在新的滚滚诗潮中,才能得到群众的欢迎、读者的满意。
37.报刊上发表的诗。如果读者普遍的不喜欢,我认为这诗不一定是好诗。
38.连一些自己人——诗人和诗歌作者,也没把民歌放在眼里,看不起不算,还要竭力进行贬低或攻击,这让民歌怎么面对现实呢?!
39.明明知道民歌是诗歌的老祖宗,却始终没有给民歌一点尊严,不忠不义,发叛逆之语言,干叛逆之行为。
40.诗的承载力、创造力以及语言的感染力,决定了诗的发展和诗能否持久性地生存于现代。
41.现在的诗歌生态,给了我们自由去写作的权利。诗歌进入了多样化的时代。但决不是随便的凑上几句便认为是诗,也决不是发了几首诗(在网上)便算作是诗人了。诗歌的多样化提倡诗歌创作能有序进行,不要陷入混乱的状态。
42.诗歌要有社会担当。这需要诗人或正走向诗人的诗歌作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那种独立的人格、人品和识别能力、批判精神。在当前,特别要投入和关注社会的热点热线,以诗歌的形式,在艺术技巧、概括提炼上下功夫,运用有活力的群众化的语言,写出让读者爱不释手的既有精神内涵(含传播正能量)、又有思想力度的好诗来。
43.诗歌写作是诗人寻找自己、突破自己、创造自己的一个表达过程。如一个诗人没有从孤愁中、困境中突围,要想写出一些开创性的、超越性的东西,是相当困难的。突围,意味着在走向社会、深入生活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让诗歌永远立于不衰、不败之地。
44.不少诗人与业余作者爱在作诗中搬弄文字,让一些诗句变得玄妙莫测,不但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困难,更使人难能领会内中的意思,连诗评家看了也连连摇头。
45.诗歌的走向,我发觉,可说是掌握在报刊编辑部的手里,他们选用哪种类型的诗歌,作者便学起那种类型。所以诗歌编辑,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出倡导什么?摒弃什么?指明发展方向,这是导向,又是标杆。
46.诗的含蓄很重要。但又不能写成让人“读不懂,看不明”的那种。“读不懂,看不明”的诗,是诗歌发展中的一种变态,终究会被大时代所唾弃。
47.戴着草帽的我,人们知道我是种田的。在我所接触到的老百姓嘴里,或基层干部在台上作的报告,常常会听到一些脱口而出的诗句,来阐明自己某一方面的观点。这些诗句,便是歌谣体的诗,很通俗,很易通,记得住,传得快。
48.诗情画意,是要求我们写的诗里,能溢出人情,看到画面。这种诗,不但令人爱不释手,还会深深地藏进记忆。
上海惠风文学社
文学艺术顾问
征帆、古冈、刘国萍
常务顾问
傅明 、郑柄辉
社长:安娜惠子
副社长: 邓辉、文捷
名誉副社长:曾将旗
秘书长:刘建忠
副秘书长:梁敬泽
主编:安娜惠子
副主编:夜未安、西河散人
《上海惠风文学》微刊公众号
《海派诗人社》
中国《西南当代作家》杂志微刊公众号
联合推出(第16期开始)
投稿邮箱:13817061426@163.com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13817061426@163.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惠风文学”(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5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