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龄少女被糟蹋,将军带头脱裤子检查,揪出凶手后沉默许久:杀

1938年,以山东枣庄的台儿庄为中心,日军与国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中国军队大捷,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在那个备受欺辱的年代,七尺男儿能够身着戎装保家卫国,是何等光荣的事情。

然而,有这样一位将军,却在临上战场前亲自下令处决了自己的得力干将,硬生生断掉了属下“血洒战场”的报国梦。

这位将军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少女遭官兵糟蹋,大惩大戒

1938年的春天,大雨无情的拍打着这块饱受摧残的土地,在津浦铁路附近,一支身穿国军军装的队伍正在冒雨前行。

这是一支即将前往台儿庄支援抗战的队伍,因为前方战事吃紧,所以即使大雨如注,也不能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

停止前进!”一声指令,由队头传到了队尾。

原本深一脚浅一脚走在雨中的队伍,全部静止了下来。

十分钟不到,两位五花大绑的士兵就被将军身边的警卫营长拎出了队伍,跪在众人的面前。

原来,这两位士兵在行军途中,顺手拿走了一位店家的雨具。

原本不是什么大事,坏就坏在,他们两不仅没有给这位店家伞钱,还痛打了店家一顿。

气愤难当的店家找到了他们所在的军队,将此事告知了队伍的负责人。

巧的是,这支军队的将军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对属下的管束十分严格

也因此,面对店家的控诉,将军十分生气,下令必须查到并严惩“真凶”。

两位顺手牵羊的“小偷”是找到了,但是要怎么处置呢?

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处置不好,不仅会寒了百姓的心,还不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一时间,所有人肃立当场,静等下文,周围还围着不少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死刑,执行!”一声威严的命令出自部队最前面的将军之口。

冷硬的话语刚落,还不待众人反应,将军身边的警卫营长便抽出手枪,“砰砰”两声,两具尸体倒在了将军的马蹄前。

“乡亲们,我们是国军的第五十九军。今后,凡是在我军驻地上发生类似的事件,请你们随时报告,我决不徇私!”

斩钉截铁的声音回荡在这片寂静的土地上,周围鸦雀无声。

就在军队准备继续前行时,一位年迈的老汉拉着一位妙龄少女挤出了人群,双双跪在了将军的马前。

“长官,我的女儿昨晚被你们的一个弟兄给糟蹋了!”

凄厉的喊声回荡在众人的耳边,将军直接愣在了原地,而他身边的警卫营长也是身体一僵。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关于强抢雨伞的惩处竟然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大家不由的将目光转向了将军。

回过神的将军大发雷霆:“速速查清,严惩不贷!”集合的号子再一次吹响。

“大家想想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女儿。这位姑娘本是花一样的年龄,却被人污了清白,以后,还怎么成家生子,还怎么做母亲!到底是谁做的,自己站出来!

现场静默了很久,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将军的脸色更差了。

旁边的老汉见状,又补充道:“长官,当时我女儿拼命反抗,抓伤了那个人的大腿。”

听完老汉的话,将军沉默了一会儿,又重新面向士兵,下令所有人脱裤子:“既然如此,那就以连为单位,所有人,包括我,全部脱掉裤子,检查大腿!”

命令很快被执行,最先检查的是那一排排整齐的士兵。

可是,一圈下来,没有一个人的腿上有抓痕。

这样一来,剩下的就是围在将军身边的几位负责检查的人了。

见此,队前的将军便要带头脱掉裤子。

就在他的手刚刚提起时,身旁突然传来一声,“军座,这件事是我干的。”

一句话,让这位将军直接愣在了当场,他缓缓回头,看向那个已经跪在地上的身影。

这个人,却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旁边的姑娘已经认出了这就是毁她清白的人,惊恐地指认道:“长官,就是他!”

姑娘的话清晰地传入耳中,揪出凶手的将军看着地上的人,沉默许久。

见此,震惊的众人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地上的人,刚刚负责行刑的警卫营长——孙二勇。

二、将军的救命恩人

孙二勇曾是这位将军麾下大刀队的队员,他原名并不叫“二勇”,而是单名一个“勇”字,为什么后来在中间加一个“二”字呢?

七七事变,孙勇率一个半的连死守卢沟桥,和日军一个旅团拼杀,桥不动,他不动;

在保卫长城的喜峰口战争中,孙勇一口气斩杀了18个鬼子,那18颗头颅就像皮球一样在他脚下滚过。

因此,单单一个“勇”并不足以体现他的勇敢,必须再加上一个,才能彰显他的万夫不当之勇。

而“二勇”这个名字,就是这位将军在喜峰口战役后的庆祝会上,亲自为其改的名字。

至于他和这位将军的渊源,并不只是改了一个名字,他还曾救过这位将军的命。

眼前的将军名叫张自忠,著名的抗日英雄。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是张自忠将军临上战场前,写的家书,其中溢满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然而,卢沟桥事变后的一段时间里,张自忠将军却是人人唾骂的“汉奸、走狗”,而孙二勇要保护的就是众人眼中的“汉奸”。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北平。

当时驻守平津的,是国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和他的爱将张自忠。

二十九军就是曾获得“喜峰口大捷”的有名的抗日军队,但即便如此,那时候的宋哲元以及张自忠还有着“军阀思维”。

他们觉得平津是自己的地盘,和日军对抗的任务必须他们自己来,就是蒋介石也不能插手。

然而,他们低估了日军全面侵华的决心。

也因此,当日军兵临北平城下时,不敌的宋哲元以保存实力为由,带着大批军队撤了,独独留下了正在北平治病的天津市市长张自忠。

可是,北平那仅剩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抗日军的来势汹汹。

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害,万般无奈之下,张自忠决定,放日军入城。

隔天,当北平城的百姓醒来时,赫然发现国民革命军全撤了,街上到处贴着安民告示,而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就进了北平。

这不就是明晃晃的投降么?

百姓们怒了,大骂张自忠是“汉奸、走狗”,是“自以为忠”,而此时被万人唾骂的张自忠已经潜逃出了北平。

即便他再如何不愿,“不战而丢北平”的责任依旧归咎到了他的头上。

时间,张自忠成了无数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暗杀接踵而至。

一天晚上,张自忠在回家途中再次遭遇了刺杀,负责保护张自忠的孙二勇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胸膛为张自忠挡了子弹。

孙二勇成了张自忠的救命恩人。

有勇有谋、又忠心耿耿的孙二勇,怎能不得到张自忠的看重。

在张自忠的提拔下,孙二勇节节高升。

可就是这样一位自己无比器重的属下,如今却犯下了如此严重的错误,该如何处置孙二勇,张自忠一时很难抉择。

三、挥泪下令,决不徇私的处置

“杀!”

就在张自忠沉默了许久之后,一个带着哽咽的字音溢出了他的喉咙。

面对众人惊愕的眼神,张自忠只是指挥自己的部下将孙二勇拉下去,而他自己则转身走开了。

没多久,不远处传来了枪声,而这位从不落泪的将军湿了眼眶。

从始至终,张自忠都没有去看过一眼,只是悄悄地询问了执行的副将,孙二勇临终前可有交代了什么?

副将摇摇头,说没有交代什么,只是催促小兵速速行刑,直言“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如果到时候军长需要,还给他做警卫员。

听完副将的描述,张自忠没有再说什么。前方的战事不允许他多加耽误,队伍再次整装出发。

台儿庄战场上,张自忠所带的部队势如破竹,连连告捷。

一天晚上,张自忠正在营帐中拿着放大镜看行军图,突然,一个小将闯了进来。

还不等张自忠发火,那个小将便一边指着外面一边道:“军长,他,他回来了!”张自忠很疑惑,谁回来了?

屋中气氛热烈,只有张自忠一人沉默的坐在桌前,一杯接一杯喝着手中的酒。

一个已经“死”了二十多天的人,竟然活着回来了!任谁都无法相信这离奇的事情,可当孙二勇再次站在张自忠面前时,张自忠不得不相信,孙二勇的确还活着。

面容枯槁、脸色苍白的孙二勇向张自忠敬了一个军礼:“军长,孙二勇回来了!”

话落,孙二勇先红了眼眶。

原来,那天负责行刑的小兵,出于对孙二勇的崇敬心理,开枪时手一直在抖,以至于连打两枪都没有击中要害。

孙二勇倒地后,因为部队着急行军,执行官便给了当地百姓一笔安置费,请他们帮忙安葬孙二勇。

百姓们虽然不耻孙二勇的做法,但是又敬畏他曾是抗日好汉,便也尽心尽力的为他擦身换衣,准备安葬。

不想,刚弄到一半,原本已经没气的孙二勇竟然发出了一声呻吟,吓坏了周围的人。

看到孙二勇没死,心善的老百姓便将奄奄一息的他抬回了家中,还请了郎中治疗。

20多天后,孙二勇身体好转,准备离开。

见此,百姓们便劝他逃到外乡,隐姓埋名活下去。但孙二勇却拒绝了。

他说:“我生是军队的人,死是军队的鬼。何况张军长已经杀了我一次,便不会叫我再死第二次了。”

老百姓一听,也有道理,便没有再阻拦。

孙二勇被带走了,张自忠却坐在桌前久久未动

良久,张自忠站了起来,吩咐副将去安排一桌好酒好菜,并请孙二勇过来。

没多久,一桌丰盛的菜肴便摆在了张自忠的房中,桌边也围满了军中的将领。

大家都觉得军长肯定是原谅了孙二勇,纷纷向孙二勇敬酒,表达着欢喜和祝贺,孙二勇也是来者不拒。

屋中气氛热烈,只有张自忠一人沉默的坐在桌前,一杯接一杯喝着手中的酒。

正在大家推杯换盏时,张自忠站了起来,说出了对孙二勇的最终处置,“继续执行死刑!”

气氛突然冷却了下来,众人都惊愕的看着张自忠,孙二勇本人也是满脸的不可置信。

“我本不想杀你的。可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抗日的焦灼时刻,国家需要一支铁军去保卫。我想,这个决定,你们该是能理解的”,张自忠艰难地解释道。

言罢,他又看向了孙二勇。

孙二勇已经醒过神,他看着眼前的军长,良久后,再次敬了一个军礼,“属下服从军长的命令!”

酒席还在继续,可已经少了最初的热烈。

即便是服从了命令,但孙二勇还是心有不甘。

趁着酒酣耳热时,孙二勇拉开了自己的衣领,露出了身上或浅或深的伤疤,这是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见证。

在场的众人纷纷低下了头,不忍细看。

见此,张自忠颤抖着指向在座的众人,请他们也解开衣领,只见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或大或小的伤疤。孙二勇沉默了。

翌日,孙二勇再次被绑上刑场,行刑前,张自忠陪他吃了早饭,拉着他的手道:“你放心去吧,战场上,我会替你多杀几个鬼子!

都说将军无泪,这一次,他却是真正的落泪了。

没能战死沙场,或许是孙二勇心中的遗憾;而亲自斩杀自己的得力干将,张自忠内心也不好过,可是,他是需要以大局为重的将军。

日军的一位指挥官听说这件事情后,感叹道:“如果中国军队的长官都像张自忠那样, 我们别想前进半步。”

1940年,枣宜会战,张自忠以身殉国。

当日,日军下令停止轰炸,以免误伤了将军的遗体。

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当日发出的报道,称张自忠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当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路过宜昌时,十万军民夹道相送,即使日军的飞机在头顶盘旋了三次;

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运回重庆时,蒋介石扶棺痛哭,亲自扶灵穿过重庆城。

中共中央领导亲写挽联,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周总理更是赞其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一位曾经被骂“汉奸”的国民党将领,死后举国哀悼,万民送灵,就连敌人都停止轰炸,以示敬意。

如此天差地别的转变,究其根本,是因为张自忠真正做到了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