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70,淡井庙

淡水井、淡井庙遗址在瑞金宾馆内。以前感觉瑞金宾馆挺神秘的,没进去过,现在属于洲际酒店集团,疫情期间登记一下就可以进去,平时大概随便进。

酒店外面的围栏上挂了一幅照片,看着像一口古井,但没有介绍。需要走进去,在宾馆1号楼的西南看到实物,以及介绍。

上面的文字是这样的:

始建于南宋时期,淡井庙由道观改为佛寺,后人称淡井庙为老城隍。淡井庙因而得名。此井位于上海瑞金洲际酒店花园内的南部,这座可以追溯到1404年(明永乐二年)的历史丰沛瑰宝,被鉴定为上海年代最久远的淡水井,是上海城区之“根”。如今,新人们选择在这块秀美花园绿地来举行他们的草坪婚礼。

写得有点凌乱,好像就最后面一句比较通顺,也许那才是竖这块牌子的目的。

薛理勇先生《老上海邑庙城隍》一书,有一篇《古代上海地区的城隍和城隍庙》提及淡井庙。文中引《嘉庆上海县志.卷七.坛庙》记载:

淡井庙,庙有井,味淡。《至元嘉禾志》,东塘邮置有淡井铺,亦以此名。在西门外。宋时,建为华亭城隍行殿。元时,权奉县城隍于此。

薛先生评论说“讲得有板有眼的,令人不得不信”。上海濒海,水多咸味,上海话中的淡就是不咸,就是甘甜。离瑞金宾馆不远有一条淡水路,闵行有一条淡水河,可能都与此有关。

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原昆山县南境、嘉兴县东境、海盐县北境,设立华亭县,范围相当于除嘉定、宝山和崇明以外的今上海市,不过当时的海岸线在盛桥-月浦-江湾-北蔡-周浦-下沙-航头-大小金山一线,浦东的一大半还在海中。

城隍和城隍庙的记载最早见于《北齐书.慕容俨传》。中国的城隍后来被视为土地爷(乡村为土地爷,城池为城隍),最早可能和其他国家的守护神类似,是由当地人自己选出来的,是神。最晚到宋代,开始由朝廷任命,变成了鬼。就是把地上的一套官僚机构,强行搬到地下。

既然模仿了人间的官僚机构,就会出现城隍的等级,京师城隍犹如人间的皇帝,县城隍相当于阴曹地府的知县。皇帝和官吏,在首都或首府之外设置“行宫”、“行辕”或者“行署”,城隍老爷在阴曹地府也学着在低一级的管辖区设派出机构,称为“行祠”或者“行殿”。

宋代,上海的海岸线快速向东扩展,距离今天的海岸线仅几公里。皇祐年间,县令吴及领导修筑了上海历史上第一条捍海塘,相当于今天的里护塘。华亭县的土地面积暴涨,华亭城隍管辖的地域也扩大了一倍,如同上面引文中提到的“建为华亭城隍行殿”,就在淡井庙处。时间在南宋,很可能接近末期了。

这个华亭城隍行殿,是上海城区出现的第一个城隍衙署(好像还不能称庙)。

进入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华亭县东北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五个乡置上海县。新县需要自己的城隍和城隍庙,最开始自然是借华亭县城隍的行殿办公,等新县城的城隍庙建好后,再搬过去。

称淡井庙为老城隍,没有问题。至于上海年代最久远的淡水井和什么根的,就不着边际了。


薛理勇先生回忆,他年轻时人们把永嘉路瑞金二路一带叫做淡井庙,后来在这里办了一家华侨胶木厂,生产电器上使用的胶木插座,他有个同学的长辈可能是归国华侨,当时就在这个厂里工作,他去过该厂几次,厂里工人知道这里有淡井,而胶木厂就开在原来的庙内,二层砖木结构,传统的庙宇建筑,正殿七开间,围墙与瑞金宾馆相邻。

显然,现在洲际酒店南面这块新人们举办婚礼的草坪,就是早先的城隍行殿、淡井庙,后来的华侨胶木厂,现在被并到酒店一起了。

草坪南面的百合苑的亭子

围绕大草坪有一些古树,南边一圈是香樟树群,《上海市古树名木清单》编号0822-0830,有九棵。

1986年确认,现在该有140年了

在1号楼东首,有一棵百年的广玉兰,编号0702。

瑞金宾馆西门入口处,是一棵百年雪松,编号052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