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的真相是什么?17%的人降薪跳槽

今天我想聊聊跳槽!

来源 / 金柚网(ID:MissU_app)
作者 / 贝拉
推荐阅读时长 / 6分钟
金柚创作营征文活动开启以来,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收到了众多优质内容,本周开始,柚柚将持续在公众号上发布,与大家一起分享。
文章主题共分为5个系列:技能篇、成长篇、吐槽篇、认知篇和日常篇。内容发布完,柚柚将根据投票排名为获奖者颁发丰厚的奖品。

良禽择木而栖,在现代社会里,“跳槽”司空见惯,身处职场一线的HR自然见证过各种各样的“跳槽”,在HR的视角中,“跳槽”是个什么样子的?下面来听听这位HR的吐槽。

2021年近在咫尺。

即使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还在,仍能闻到年底人才流动熙熙攘攘的拥挤味道。最开始是来自于好友们蠢蠢欲动的声音,然后是微信里的猎头分享的关于跳槽的文章,紧接着热门公众号的推文也涌现相关文章了。

而我们身为企业的HR,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年后人才的离职办理与紧跟的招聘工作。

所以,我想聊聊“跳槽”。

跳槽抉择问题

这是一个进进出出、年年如此的轮回。有人“深思熟虑”,有人“被逼无奈”,也有人是“逃离”。

真的是越跳越高么?那么有多少人的离职原因是集中在对老板不满、对公司不满、对现状不满上的呢?而跳槽的真相是,下一份工作依然是同样的问题及困境。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需要对自身实际能力的高度自查,以及对外界的、已发生事件的“钝感力”。

“钝感力”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被形容为一种对困难的耐力。拥有它,则更加接近成功,也更容易产生幸福感。
打工人的本心是什么?

 情绪稳定是现代职场最基本的情商。

今年年初入职了一位漂亮的95后姑娘小A。她初出茅庐对职场充满向往,刚准备大展身手,却接二连三的出现工作失误。先是漏复印了会议文件,后又收据没有盖章,紧接着录错原材料出库数据。

刚开始她还能自我安慰,也不断给前辈道歉。后来,我看着她越来越消极。偶尔一个机会,趁着会议准备的机会我跟她聊了一会。刚开始她还有所避讳,后面皱着眉头说出了她的抱怨。她觉得大家刚开始都很和善,后来故意为难她或无视她,同事B也没好好教她。她干的非常不开心,她说着种种细节。

“工资太低了,根本不够生活;绩效奖金又被扣了,考核太严格,不人性化;为什么做错事,领导不能用鼓励的方式跟我说;我是个人,为什么不安慰我;为什么不能跟我说清楚每一步骤;为了这点工资,我就要受这种气么。”

这个女孩的意气风发的光芒慢慢消失。她忘记了,自己在面试的时候是如何争取这份工作的。最后,她低头问我,我真的那么差么?

当然不是了。我讲了一番大道理,劝她不要想的过多。当时心中默叹了口气,就有种她要离职的预感。果不其然,最终在入职满三个月的时候,她决绝的递交了人生第一封辞职报告,裸辞,她告诉我她一身轻松。她似乎找回了快乐和自信,紧急的奔赴下一个战场。

后来我和领导或其他同事,不经意也会提起她。然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她就像一阵风完全消失在我们生活之中了。人们常说,理智高于情绪。然而实际上,更多的人是在被情绪支配。

很多时候,因为职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你会接收到、感受到各种无意的或者恶意的伤害。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都不能去过多的沉浸在这些事情上。因为这会浪费你的时间,消耗你的精力,甚至主导你的情绪,做出错误的选择,这就是“钝感力”。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彼此宽容。做好工作、提升自己并得到匹配的报酬才是我们打工人的的本心呀。

职场有终点吗?

不仅是刚进社会的人,连职场经验丰富的人也会陷入怨怼中无可自拔。

随着跟新公司的蜜月期结束,睁眼便是企业的不足、上级的不作为和手上工作的繁琐。所以,一个不顺利的导火索就容易沮丧,感觉工作重复、厌倦甚至厌恶。

 职场中,是一场人与人、目标与事物不断交互的过程。

一次次工作的推进中夹杂着许多的失败和拒绝,还有许多难以改变的现状。拥有“钝感力”能很快从低落中恢复过来。这种迟钝的感觉会让你变得坚强,不那么容易被伤害。也可以用另一个词来形容它—抗压能力。

拥有“钝感力”的人,能更快的恢复过来,把其转为向上的动力,达到一个阶段的“逆风翻盘”。然后继续面临新的挑战。没错,职场从来没有结束。只要还是“打工人”,你总会面对些不一样的困难。这些困难,不会因为一次“逃跑”而消失。

跳槽真的会更好吗?

据《2019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显示,上半年仅三成成功跳槽,17%的人降薪跳槽。而已经实现跳槽的人中,仅12.1%的人薪酬福利得到提升。

所以跳槽真的会更好么?

熬过来,不去关注负面的东西,着手于眼前的工作和收入看看呢?说不定你就得到了更多的东西。

也许,跳槽真的没什么。

我们身处在一个很棒的时代。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信息及机会。现在翻身当“老板”的成本都很低。我们不用只守着一个机会。而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才更需要锻炼自己的“钝感力”来耐心的辨别市场的声音。

自身业务水平到什么程度?是求职黄金期么?有心仪的意向单位么?符合它的岗位要求么?有更上一层楼么?有足够的积蓄应对突发状况么?

如果除去客观因素、理智成分,这份工作让你夜不能寐时常痛苦的话,放手也不妨是对彼此的一种解脱。

 互动留言 
本文经投稿作者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柚网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