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巧思,传统手工,终究还是苟延一息

乡村观察

乡村调研手记050

地扪村,作为一个传统侗寨,若一座时间长廊般,还保存着很多关于传统手工的记忆,如木工、竹编藤编、靛染、纺纱织布、花带编织以及手浇纸等。

溯其技艺手法,大部分都能在《天工开物》上找到对照,只不过当下留存下来的更像是一个简略版本。但如今这个简略版本的生存状态并不理想,存在感极低,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就会变成人们生活中的善本、孤本,直至一点点的散轶殆尽。

不过,就现状而言,其尚存一息,或许仍旧还有转圜的余地、努力的空间。

一、尚存一息

说地扪的传统技艺尚存一息,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量的:一方面,是其木构技艺在当下还有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就是其大部分留存下来的手工技艺,还被至少一到两代人掌握着

首先,来看其木构技艺的发展,当地有21位掌墨师,50多位木匠,加起来70几人。并且现在都还能够以木构建造作为自己的主业或副业,每年能够获得几万至十几万不等的收入。

外界对木构产品的需求,使得木构技艺成为了当地唯一能使匠人获取收入的手工技艺,目前生存空间最大。其木构产品的产业化发展与木匠的职业化发展也都存在着多重可能性。

但是竹编藤编、靛染、纺纱织布、花带编织以及手浇纸等其它手工技艺,这些都已经无法为村民带来收入来源以及职业化的可能

生活中,也并没有太多村民做这些手工艺了。即使村中50岁到80岁年龄段的两代人或多或少还掌握着这些技艺,也只能说这些技艺尚未在村民中失传。

二、苟延之因

分析地扪传统手工技艺能够尚存一息的原因,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需求。外需与内需的叠加,致使木构技艺尚有产业发展的空间

外部传统村寨以及传统景观旅游业的发展,促发了外部市场对木构建筑的需求,这也是为何至今地扪的村民还能以工匠作为职业的原因。

但这些项目大都比较零散,且规模容量比较固定,很难再有拓展的空间,对于工匠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少。

不过,随着城市里装配式木构建筑需求量的增加,或许可以为木构技艺的留存与发展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

至于其它手工艺还可在村中留存,则多是村中的内在需求所引起的。村中年轻人一般都会选择买一些工业产品来取代曾经日常所需的手工品,既便捷又便宜。

并且,老人的生活方式还多少保存着曾经的生活习惯,她们空闲时间也比较多,无需考虑太多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故此依旧会选择做一些日常家庭所需的手工品。

例如,制做手浇纸来包裹衣服来防止发霉、染日常制衣所需的布料等,这样既可以使自己老有所为,也可以丰富生活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村子里一些礼俗所需,也为这些手工艺提供了存在的空间

三、如何转圜

既然这些手工艺尚存一息,或许就还有发展的余地。不过这需要观念与实践的多元转变,一味地坐以待毙,随着一代人、一代人的逝去,这些手工技艺最终还是会散轶殒没。那么,如何转圜呢?

01

让“艺术”回归“生活”

展览馆里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些乡间手工技艺可以创新延展为展览馆里的艺术,但是更多地还是要从其生活实用性出发,令其在功能性上真正回归生活。

如何系统性地解决人力与时间带来的高成本问题,成为了本就植根于乡野街巷的手工技艺重新回归乡野市井、走入寻常人家的关键。

02

让“地域特色文化”回归“大众普及知识”

对于这些手工技艺,我们常常会给它们贴上各类标签,如“某地域的文化遗产”、“某地域的传统文化”等等。这些标签在短期来看,对某些地域是开发亮点,但是长期看来,它也是极大的发展限制。

“地域”、“特色”、“文化”这每一个词似乎都有着一重所属性,如此性质所体现出来的距离感以及神秘感,都只能令大部分接触它们的人浅尝辄止,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桎梏

但是其实如文章开头所述,这些手工技艺只是《天工开物》部分内容的简略版本,作为一部工艺百科全书里的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知识性、科普性等特性。

那么为何不利用这些更为大众化的特性,使其成为可分享、可传播的知识,如此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能会更可观。

03

重新赋能,创造更多需求

对于手工技艺品的价值,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观点。

与其生活在同一场域中的村民,多会对其价值视若无睹,因为这些就来源于他们的生活,自然而然,以致很容易就被忽视了;大部分人受限于其高成本的价格,多不会选择购买;

另外,就是小众人群,喜欢手工艺品,他们还把更多关于传承、匠心等无形的意义赋予在了每一件手工品身上,如此他们会欣然接受高出工业品价格很多倍的手工品。

各有依据,无法评论孰对孰错。但若是想给这些手工技艺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则需重新考量它与市场、与生活可以链接在一起的价值,从而拓展受众群体,创造更多的内外需求。

作者:张媚,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地扪生态博物馆执行馆长

文字编辑:李知之

图片编辑:李知之

图片来源:地扪生态博物馆资料库、网络

(0)

相关推荐

  • 国博新春大展:法国手工匠人手中的中法传统工艺大赏

    -- 说起传统手工艺与匠人文化盛行的国家,很多人会想到的应该是中国和日本.但其实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法国也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工艺大潮的冲击下,法国的匠人们跟我们一样在艰难的传承中守护着这些技艺,同 ...

  • 文创 | 非遗手工艺的活态传承

    文章标题:  文创 | 非遗手工艺的活态传承 ???? 原创作者丨 不详    编辑丨  鲁之揅    发布平台丨 微信公众号"鲁之揅文房" 发布时间丨 2020年12月 大家好! ...

  • 手工的奢侈

    自有了第一声机器的轰鸣,地球上就开始回响失落的叹息.一不小心,你也许就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一个汉堡.看惯了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物品,现代的人们开始厌烦了.难道真的是齐天大圣拔一把汗毛吹出来的一群孙悟空?当 ...

  • 纪录片《手艺》第八季   所属栏目:探索发现

    简介:手艺,是人类文明的精美载体,也是先人智慧的生动体现.<探索·发现>栏目,聚焦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与传承,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精美与手工艺人的现状,全面.详细而真实地记录 ...

  • 明亚匠人营业部举办2020年度表彰会,荣获个人业绩第一名,保单件数第二名!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对于明亚匠人营业部亦是.明亚匠人营业部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年轻团队,团队成员近200人遍布了北京.天津.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广东等地.小伙伴 ...

  • 李宁官宣新代言?司藤火爆带国潮!│新时代终究又被开启了

    上个月底棉花事件简直堪比电视剧!各大国际品牌相继发表声明抵制"新疆棉花".各大流量代表也相继和各大RH品牌相继解约.李宁立马换肖战代言,网剧<司藤>又热播,带动一批国潮 ...

  • [玫瑰]写字未必是书法,书法终究是写字[...

    [玫瑰]写字未必是书法,书法终究是写字[玫瑰]写得好,有法度.有意味.有神采,可资取法,也便是法书.书法.[玫瑰]学书,也便先要有恭恭敬敬写字的心,才能得其法,即便无甚高妙,也至少看得过去,自己尊重自 ...

  • 我国菜式名字上,历来极有巧思

    众所周知,我国菜式名字上,历来极有巧思. 最流行的做法,自然是引用名人:比如左公鸡.东坡肉.宫保鸡丁.宋嫂鱼羹. 也有跟你打哑谜的,比如佛跳墙. 据说陈果夫还是陈立夫,当年想出来一个鸡汁虾仁浇锅巴,因 ...

  • 吴延洲:匠人系列之——制陶者

    匠人系列之--制陶者 安徽怀宁  吴延洲 陶瓷是怎样发明的,有人大胆猜测:古时,先民们,在取水时,没有容器,于是有聪明的人想出,用泥作胎放在竹器里,这样到河边取水,可取水时,依旧没有用,非常愤怒地将泥 ...

  • 只管播种,终究会开花结果的

    人如果有欲望,有爱好和追求,一定会被‌‌人乘虚而入.所以没有所谓的吃亏与被骗,都是自己的贪欲被人看到了.利用了而已.我们讲<中庸>的时候,讲过一段话,能发现人的需求和欲望,没什么了不起的, ...

  • 「名家新作·中篇小说」张行健|乡村匠人(上)

    作家新 干线 乡村匠人 村子是晋南的大村落. 东山根下的一面长坡里,点缀着砖房瓦房土坯房,还有许多草木房,依坡靠崖呢,还掏挖了不少土窑洞,也与房子们错落着,排列成歪歪扭扭的村巷,横七竖八的,三二十条的 ...

  • 「名家新作·中篇小说」张行健|乡村匠人(下)

    作家新 干线 乡村匠人 (接上部)  剃头匠 老遆是羽村的剃头匠. 早些年,村里并没有他的剃头铺. 老遆是挑一副剃头匠的担子走村穿巷的. 那是村人眼中的扁担,长长的,两头各按了铁索挂勾,也有穿了粗壮结 ...

  • 如果一份爱情让你变得小心翼翼,那终究你会失去它!

    珍惜的人,总是那么简单,无奈的人,总是辜负自己,失去多少感情碎片,珍惜多少对面的人,爱情是一种惋惜,分手是一种错觉,等一个温柔. 感悟的心,错过一世的惆怅,未来的人,总是这样卑微,失去的珍惜,明白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