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婺剧断桥的语言
简 评 婺 剧 《断桥》
一一一一与弘芳老师分享
陈舒藻
弘芳老师,您好!
您发来的婺剧《断桥》的视频,我认真看了、听了。感觉非常好!很不错的。
婺剧,我不大了解。但这个传统的经典剧目《白蛇传》里的著名而精彩片断《断桥》,剧情十分感人,通过婺剧这种表现形式,再现了经典的多维风姿,其艺术性极高。剧中演员的身、手、法、步和唱,练,做,打,等等,都充满了个性之美!柔和而韵厚,婉约而激越,律动而深情,清纯而奔放!三位演员有很高的综合的艺术素养,表演得很好!很见功力!
该作品是真正的艺术!必极具艺术生命力。
我在想,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挖掘、发展和创新,都要靠那些懂得它并热爱它的人,去作多方位、多层面的细致而持恒的努力。像婺剧,它就很幸运的,有您这样的热心人,既是它的幸运,更是它的骄傲。凡能为自己本土的文化传承奉献一份光和热,都是值得敬佩的。其实,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绵延不断,正是因有千千万万像您这样的人的热之心,实之为!
讲实在的话,如果按我的审美观和审美水准来作判断,这段婺剧视频的内容和表达,可能有它的美中不足,但是,若以精品、珍品、上品、中品、初品的几个档次来看的话,应该可以在珍品之列。(这只是我个人的初步判断)
亊实上,从这段视频内容看,确也有它的美中不足,有点点遗憾的地方。当然,它只是这段视频的,而不是婺剧整体所存在的。
总之,观赏这段婺剧,是种享受,是种心身的美的享受!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文艺作品,无论中外,也无论古今,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在这个世界上,绝对完美的艺术作品是基本没有的。既使是《红楼梦》这样举世公认的伟大经典作品,也有它的缺陷与不足。
刚才我说了,婺剧我不了解,更谈不上硏究了。若从一般的艺术规律来看,从戏剧语言艺术角度看,这段婺剧视频的戏,一个美中不足是它的语言。
也就是说,该戏的编剧可能在这一剧目上的文学语言方面,下功夫少了些。那些唱词(戏词)大部分都是直白的陈述句。
语言是戏剧之魂。这段《断桥》的剧情,若能以精美而精彩、生动而深刻,对偶性、反转性等较强的文学语言或语句去表达,其作为传统的剧种,文化延续力或传播力可能会更强些;其作为戏剧,对观众、对读者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也可能会更大些。
当然,不是说陈述句不好。戏剧,有戏剧本身艺术性的要求。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句话,就是出自越剧的再创。那么多的红学家,红学爱好者、研究者,都没有的语言,越剧的编剧却能独占,这也应当是越剧能够妇幼皆知、绵延不绝,艺术生命力极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许,这视频的片段剧目在哪里获过什么奖。不过,我想,这应该是婺剧本身的艺术魄力所致。而《断桥》片断剧目中,语言的修辞和锤炼火候不够,是一个不争的存在。
像《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等等这些经典名剧,之所以名扬天下,经久耐看,艺术生命力极强,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无疑还是剧目中的那些语言唱词。
瑕不掩瑜,这视频剧目,仍是一部上档次上品位的好作品。(写上述这段话时,因故,放了几次手才写完,可能不连惯,基本意思大约表达出来了。)
这也是我的一孔之见,可能有些偏颇,属斗胆之言。
2018.7.18.
于北京*八果渊
附弘芳老师的回信点评:
陈教授,您好!看了您对婺剧《断桥》的点评,觉得您是一位有着超强观察力和审美观的人,文学功底和文化素养极高。陈教授不好意思了,您好客气噢!
看来您也是个急性子。今天中午又没午休。
看了您的点评,经您这么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如果语言唱词再优美精彩含蓄一点就更加完美了,是这样的。
但要写出好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得有文学功底和文化素养,不是一般的编剧能写的。
非常感谢您的点评!又让我长见识了!好开心!!!
《断桥》的确存在您所指出的:语言方面的不足。但要想写出好词好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有着像您这样的有文学功底和文化内涵的人才能胜任!谢谢您精确、精彩的点评!感谢分享!
2018.7.19.于北京*翠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