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迎浪而上

赛道变了,机会来了

靴子终于落地。

2021年2月24日晚21时30分,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HK.0175,吉利汽车)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

这两家公司将在保持各自现有独立架构、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在汽车新四化方面深化合作,发挥协同效应。

时间转至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价格获得沃尔沃100%股权以及相关资产。万众瞩目的镁光灯下,这家中国品牌让全球看到了正在崛起的中国汽车力量。

11年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步步为营,节奏不激进且有尺度。

正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当年所设想,沃尔沃汽车拥有品牌和技术,吉利汽车则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帮助沃尔沃汽车降低制造成本和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双方成就了最好的彼此。

有数字为证。2020年,吉利汽车销量逾132万辆,连续4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沃尔沃汽车销量逾16.6万辆,同比增长7.6%,连续9个月实现双位数增长,销量利润双丰收。

李书福——这位放过牛、开过照相馆、生产过冰箱、卖过装潢材料、生产过摩托车的老男孩,正带领吉利汽车走向更大舞台,兑现他曾经许下的承诺——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

对中国品牌来说,汽车行业大变革和新四化浪潮的到来,既是百年难遇之大变局,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毕竟,在新四化赛道上,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在这一轮竞赛中,中国品牌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力量。

01.

中国造芯

中国人有一种能力:缺什么就能造什么。

较长时间以来,中国制造都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而在不断创新中,拿来主义正在成为历史,中国制造也逐渐从贬义词成为褒义词。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面对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控物资紧缺,以中国汽车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开启跨界生产之路,短时间内紧急转产、研发攻关、快速投产,成为全国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壮举之一。

最近,席卷全球的芯片荒,严重影响到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产量。大众汽车集团、戴姆勒集团、丰田汽车、日产汽车、本田汽车、福特汽车和菲克集团(FCA)等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路透社报道称,由于芯片短缺,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大众汽车集团、福特汽车和Stellantis集团等多家企业已推迟多款车型生产。

对中国品牌来说,芯片问题也是关键。智能汽车时代,汽车智能芯片就是数字发动机,以其为核心的车载计算平台是竞争主战场,也是中国品牌实现智能化跃迁的基石。有关数据显示,中国自产汽车芯片规模只占全球产能的4.5%。

一种声音认为,缺芯时间是在过度贩卖焦虑,抛开疫情、地震、严寒、政治等因素,全球芯片供应的饱和度并不受影响。但如果全球局势长期处于动荡中,更多企业就要为这种不确定性埋单。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在智能汽车发展方面,美国现在没有走到前列,但美国对走在前列的国家和企业,一定会在一定时间内出手遏制。所以,出现在华为、中兴上的事件值得我们警惕,我们一定要早做准备,至少要做一个备胎。”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今年1月举行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提醒道,大家在关注信息通信设备和手机芯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车用芯片,包括通用的芯片和车规级的专用芯片,在部署时必须统筹兼顾。

中国汽车企业迅速反应。在全球性“芯片荒”背景下,自己造芯不仅能为企业建起护城河,更是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发展的大机遇。

2021年2月8日,长城汽车宣布完成对汽车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的战略投资——通过战略投资、战略合作及自主研发等方式,在芯片产业快速发展。自此,长城汽车曲线进军芯片产业。

春节过后,2月22日,上汽乘用车与地平线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探索汽车智能化未来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成立联合团队,共同打造对标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

2月9日,在地平线完成的C3轮3.5亿美元融资中,获得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长江汽车电子、东风资产、舜宇光学、星宇股份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战略加持。

此外,北汽集团在2020年就与Imagination集团、翠微股份成立北京核芯达科技公司,主攻自动驾驶应用处理器和面向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芯片研发。

同年,吉利汽车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达成合作,成立芯擎科技,围绕自动驾驶、微控制器、智能座舱等芯片领域研发。再加上吉利汽车也在布局自研芯片,可谓双线并行。

更早些时候,比亚迪从2005年就组建团队,主攻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研发。截至目前,比亚迪IGBT芯片已经更新到第四代,月产能达到5万片。

零跑汽车发布了首款国产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芯片。该芯片采用阿里旗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提供的玄铁C860处理器,集成了高性能AI神经元处理器。

尽管短期内,中国汽车企业在“造芯”上的投入将大大高于收益,但对芯片本土化的推动十分关键,未来可期。

02.

依旧马拉松

“据我了解,今年大概有数家科技企业可能会成为不同模式的造车新势力,这对智能汽车市场和新的移动生态真正的到来,会产生非常正面的加速影响。”2021年1月11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微博上写道。

从2020下半年开始,第二波新造车势力就开始粉墨登场。

长安汽车携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三方合资,打造高端品牌智己汽车;百度联合吉利汽车,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小米造车传闻不断……

可以看到,汽车行业传统商业模式正在被打破,科技企业和汽车企业的融合已逐渐深化。行业分析师认为:“这种变革下,中国未来很有可能主导全球汽车工业。”

暂且不去谈论这种可能性的大小,来看看中国品牌的发展势头。

从市值看,以2020年12月全球股市末收盘价计算,2020年全球汽车公司市值排行榜前十中,比亚迪位列第四,仅次于特斯拉、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蔚来排名第五,超越戴姆勒集团、通用汽车、宝马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

第一批新势力头部企业势头凶猛,不断缩小和特斯拉之间的差距。数据显示,2021年1月,蔚来汽车交付量为7225辆,同比增长为352.1%;小鹏汽车销量为6015辆,同比增长470%;理想汽车数字为5379辆,同比增长355.8%。

领克、WEY品牌等传统企业的高端品牌崭露头角。领克品牌以运动、潮流、时尚年轻化个性标签,收获近40万用户青睐,销量屡创新高。WEY品牌在4年40万辆基础上,全面焕新。

中国品牌从来都不甘示弱。以吉利汽车为代表,这些年来在国际化征途上,不但先后收购沃尔沃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宝腾汽车,还携手戴姆勒集团深度合作。进入2021年,更是联手百度、腾讯、富士康上演了一出出合作大戏。

国家力量也在为中国品牌构建护城河,如东风公司加持的岚图高端品牌正在路上。

如李书福在万字长文中所提,与40年前相比,今天的世界和平指数大幅度下降。随着贸易战、科技战、人才战等摩擦不断叠加,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正面临巨大挑战。

而中国正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这不但有利于世界和平,也为中国争取发展机遇期提供了稳定性框架。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太快了,说了很多年的弯道超车,真能实现吗?”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位网友问道。

赛道变了,这正是中国品牌的机会。但这条赛道依旧是一场马拉松,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胜者。

新势力也好,传统企业也罢,不同思维模式下,都在展示不同的中国力量。这或许,就代表着最好的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