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贶节,一个吉利的传统节日!有多少人还记得?

天贶节是农历六月初六,是一个民间的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是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取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与六月初六将经文晒干最后演变成吉利的日子。

那么,对于天贶节还有很多人不是特别的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天贶节吧!

【节日的由来】

  天贶节,淮安汉族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汉族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
.
  关于天贶节的来历,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在汉族民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正因为有农历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又传说当天是龙晒鳞的日子,天晴日朗,当时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
  天贶节虽然是一个小节,但有些地方每年在这一天还是会举行一些传统活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天贶节,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吧。

【晒衣服】

  “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
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

【包饺子】

  “六月六,包饺子”也是农村老家的风俗。六月初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包饺子吃,据说吃了六月六的饺子就不会疰夏,也不会生灾。

【洗头洗澡】

  “六月六,洗白肉”。六月初六,已进入盛夏,气候炎热,河塘是最好的消暑去处。这一天,有些地方的人们中午吃完馄饨,都会去池塘洗澡,据说这一天下河洗澡能使人的皮肤白皙,所以全村的男性,不分老少,多数都会去“洗白肉”,女性也有的会去河边洗洗头、擦擦身子。

【接姑姑】

  农历六月初六,民间就有“六月六,请姑姑”的习俗。每逢这天,出嫁的女儿领着孩子,会同夫君,兴高采烈地回到娘家,和父母、姐妹兄弟团圆;娘家人也会拿出最好的食品,殷情招待。

【求平安】

  山东,临朐地区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邪”。
  在中国北方,大雨将至之际,如果天气连阴不止,闺中儿女剪纸人悬挂在门的左边,称“扫晴娘”。企图利用扫晴娘把阴云驱散,以期迎来阳光充足的晴天。
  在汉族民间吉祥图案中,也常以大象为吉利的象征。除洗象外,也洗其它牲畜。广西壮族,以六月六为“牛魂节”。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
  农历六月六天贶节有不少民间的娱乐活动。主要是广东地区有划龙舟活动。
  山东汉族民间在农历六月六祭东岳大帝神,举行东岳庙会。
  辽宁盖州有八腊庙会,是一种为驱虫祈雨的活动。
  北京善果寺有数罗汉活动,以占卜吉凶。
  山东地区认为农历六月六是荷花的生日,因此在节日期间赏荷、采莲。市场上还大量出售荷花玩具。妇女儿童还喜欢用其花汁染指。

【节日的古诗词】

七绝·天贶节忿雨
四季轮回更替交,
又逢天贶晒龙袍。
值神无律狂云布,
余怒横抽斩雨刀!
六月六日夜陈与义
蕴隆岂不坏,
凉气亦徐还。
独立清夜半,
疏星苍桧间。
晦明莽相代,
天地本长闲。
四顾何寥落,
微风时动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