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价比固态硬盘选哪家?4款500GB NVMe SSD横评

这几年要说哪款硬件发展最为迅猛,固态硬盘肯定当仁不让,特别是近几年主控与闪存芯片的飞速发展让原本高高在上的SSD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DIY装机基本上就是默认将SSD作为系统盘。享受极速开机的快感之后,再回到机械硬盘时代,相信大家都不太愿意。

随着NVMe SSD价格的下降,消费者跳过传统的SATA SSD而直接采用NVMe SSD。我们也选择目前市面上四款高人气且极具性价比的NVMe SSD,看看它们之间有多大的差距,哪一款SSD更值得选购。这四款固态硬盘分别是:铠侠EXCERIA NVMe RC10、英睿达(Crucial)P1、WD Blue SN550以及联想SL700拯救者,本次四款SSD均选择了市面上消费者常买的500G容量。

铠侠EXCERIA NVMe RC10

铠侠RC10算得上是大家的老朋友,是东芝存储器更名为铠侠以后,由东芝RC500改名而来的固态硬盘。RC10推出之后凭借高性价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采用的原厂颗粒也能确保SSD稳定而又快速地运行。

WD Blue SN550

WD Blue SN550是西部数据面向主流消费群体推出的一款经典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WD Blue SN550采用的是闪迪的闪存颗粒,目前闪迪与西数已经是一家人,所以SN550也算是使用自家颗粒。

英睿达(Crucial)P1

许多消费者对于英睿达这个品牌并不熟悉,不过大名鼎鼎的闪存颗粒制造商美光相信大家都知道,英睿达正是美光旗下的品牌,算得上是亲儿子。英睿达P1也采用美光自家的原厂NAND闪存,不过与其他家采用TLC闪存颗粒有所不同的是,P1采用的是美光3D QLC NAND颗粒。

联想SL700拯救者

联想SL700拯救者作为市场的新生力量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在电商平台上的销量也是可圈可点,SL700采用的是第三方TLC闪存颗粒,是这四款NVMe SSD之中唯一没有搭载自家闪存颗粒的产品,联想还为SL700拯救者配备了散热片,以增加SSD的散热性能。

这四款产品在市面上算是各具特色,我们也挑选SSD中大家关心的几个参数列表说明。

在我们这一次评测的四款硬盘中,有三款固态硬盘采用自家的原厂颗粒,而联想SL700拯救者采用的是第三方的TLC颗粒。作为业界闻名的大厂,联想选用的TLC闪存颗粒品质还是值得信赖的。英睿达P1是四款移动硬盘中唯一一款采用QLC闪存颗粒的产品。关于QLC颗粒,网上也是吵得火热,消费者纷纷表示搭载QLC颗粒的固态硬盘就是天坑,事实真的如此吗?

测试平台

关于测试平台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们采用的是英特尔10代平台,包括Intel Core i9-10900K处理器、32GB的内存以及ROG的M12E主板,此外还包括RTX 3070显卡与ROG Strix 240散热。

理论数据测试

我们使用大家熟悉的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这两款测速软件,在默认设置下对4款固态硬盘的理论性能进行测试。

CrystalDiskMark测试

在CrystalDiskMark的测试中,铠侠RC10在顺序读取上没有超过2000MB/s,而是1762MB/s,略微领先官方所说的1700MB/s的速度,另外三款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取速度均超过2000MB/s。

在4K随机读写的测试中,铠侠RC10取得比较大的领先,比如在4K随机写入(单队列深度)的测试中,4款SSD中只有铠侠RC10超过200MB/s,达到了236MB/s。在4K随机写入(32队列深度)的测试中,铠侠RC10 的4K随机写入(32队列深度)超过了1600MB/s,在4款SSD中排名第一;在4K随机读取(32队列深度)的测试中,铠侠RC10的4K随机读取接近1500MB/s,领先幅度十分明显,采用QLC颗粒的英睿达P1的4K随机读取(32队列深度)仅有650.6MB/s,与其他三款固态硬盘有一定的差距。

AS SSD Benchmark测试

在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中,除铠侠RC10之外,其余三款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取均超过2000MB/s,不过在4K随机读写性能上,还是铠侠RC10更胜一筹,且总得分还是铠侠RC10最高。对于消费者来说,顺序读写相当于你往硬盘中拷贝电影或者压缩包这样的大容量文件,而我们平时使用Word、上网或者玩游戏都是对小容量文件进行频繁地读写,这与4K读写性能紧密相关,顺序读取出色的硬盘其4K读写不一定出色。

就好像你购置了一辆极具人气的特斯拉Model 3电动汽车,顺序读写相当于Model 3的工况续航,而4K随机读写类似Model 3的实际续航,与工况续航相比,实际续航更加贴合大家的日常使用。因此4K随机性能才是决定消费者日常使用的重要指标。

硬盘缓存性能测试

目前几乎所有的固态硬盘都采用模拟SLC来增加固态硬盘的读写能力,也就是说厂商实际宣传的数据只是在高速SLC缓存下的数据,而不是NAND闪存真实的数据。只有耗尽SLC缓存容量之后的读写性能才是NAND闪存真正的性能水平。

我们使用HDTune中的文件基准来进行固态硬盘测试,可以测出固态硬盘的三个重要指标,包括缓内速度,缓存容量以及缓外速度,除空盘之外,我们还测试了在使用100GB容量之后这四款固态硬盘的实际性能,相当于模拟使用一段时间后硬盘的实际表现。

铠侠RC10

我们先来看下铠侠RC10的表现,在空盘情况下,铠侠RC10大约拥有40GB左右的SLC缓存容量,缓内速度能够保持在1500MB/S左右。而在缓外速度上,铠侠RC10大约是750MB/S上下,基本上是缓内速度的一半。

在使用完100GB容量以后,铠侠RC10的SLC缓存容量降低至20GB,缓内速度保持在1500MB/S上下,缓外速度有一定的波动,平均算下来大约在720MB/S左右。

WD Blue SN550

WD Blue SN550的缓存少的可怜,即使是空盘,其容量也仅有6GB上下,缓内速度为1750MB/s,缓外速度为460MB/S左右,采用低缓存容量+高缓外写入速度的组合,算得上西数的传统艺能。

如果我们塞入100GB的文件之后,缓存容量就更低,大约在3GB上下,缓内速度还是在1750MB/S,缓外速度则在460MB/S,与空盘几乎相同。

英睿达P1

我们再来看一下英睿达P1,英睿达P1是唯一一款采用QLC闪存的厂商,我们也很好奇QLC闪存的性能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实际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在空盘的情况下,英睿达P1能够提供65GB左右的缓存,写入速度大约在1100MB/S左右,然而一旦SLC缓存容量耗尽,那么P1的写入速度仅有可怜的100MB/S左右,甚至比机械硬盘的速度还低。

我们也测试塞入100GB文件之后的缓存表现,考虑到QLC闪存需要更多的容量去模拟SLC闪存,因此在脏盘测试中,英睿达P1的缓存容量暴跌至6GB左右,随后就是100MB/S的写入速度,这个速度实在是让人抓狂。

联想SL700 拯救者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联想SL700,联想SL700拯救者SSD比较有意思,在空盘情况下,联想SL700的模拟SLC缓存容量大约在24GB上下,其运行曲线也和其他硬盘一样,SLC缓存使用完毕之后写入速度开始下降,最终为465MB/S。而联想SL700的读取速度与写入速度一样同步下降,这中情况在其他的SSD中没有出现。

而我们也对联想SL700进行写入100GB文件之后的测试,和预计的一样,联想SL700在脏盘下缓存有所减少,大约为11GB,随后写入速度会降低至460MB/S左右,读取速度也和写入速度一样同步降低。对于联想SL700的读取速度同步降低的情况,经过研究发现除了缓存被耗尽之外,联想SL700在重压环境下过高的温度也是让读取速度下降的原因。联想自带的散热片正是为防止SSD过热降速而准备。

为方便对比,这里将各硬盘的“缓存大小”“缓内速度”“缓外速度”这三项数据统一用列表展示。

与两款测试软件的跑分相比,HDTune可以代表在大容量文件拷贝下的固态硬盘的实际表现,通过测试可以发现,采用TLC颗粒的三款固态硬盘的缓外速度其实还可以接受,差不多都在500MB/s上下,还是领先机械硬盘不少的。但是基于QLC颗粒打造的英睿达P1缓外速度实在是低的离谱,连100MB/s的速度都达不到。

为什么HDTune的测试成绩能与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的理论测试大相径庭呢?原因是后两款软件默认状态下测试的是1GB容量左右的文件,对于SSD来说,模拟的高速缓存就可轻松应对,因此测试成绩和数据较为理想,而HDTune的大文件测试可以耗尽SSD的模拟SLC缓存,从而真实地测出不同SSD之间的实际性能。

评判一款SSD性能优良好坏的时候,需要结合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与HDTune等多个软件的成绩去分析,这样才能得到客观真实的数据。

实际应用测试

除上述这三款软件的理论测试之外,我们也通过单独测试48GB的大文件以及27GB的系统小文件来测试硬盘的持续写入能力与4K随机写入的能力。同时也是测试在真实环境中SSD的实际表现。

文件拷贝

根据我们的测试,几款SSD的大容量文件的写入速度大相径庭,其中最快的就是铠侠RC10,只要47.5GB就可以将文件写入到硬盘之中,而SN550由于小缓存的劣势,经过几秒的全速写入之后就是低速状态,导致大容量文件的总复制时间超过100秒,而英睿达P1的写入速度更是糟糕,爆缓存之后不足100MB/s的速度也让P1的写入时间长达142秒,是这四款SSD中的垫底水平。

如果说刚刚27GB的大文件容量测试还体现不出TLC与QLC颗粒之间的差距的话,那么27GB的碎文件则可以完全体现出不同颗粒的巨大差距。颗粒的劣势让英睿达P1需要花费305才能完全写入完毕,而其他三款SSD的速度处于同一水平,没有相差到一个数量级,其中自然是铠侠RC10更为出色。

PS大文件加载

除文件复制之外,对于专业用户来说,打开大容量的工程文件也是日常办公所需,因此我们这里也使用PS打开容量为24GB的星空图来测试硬盘的性能。

测试时,手动将Photoshop中的可用内存降至最低,并将缓存盘设定在测试盘,降低PS文件快打开时,内存容量对文件读写的影响。与文件复制不同的是,文件的打开实际上测试的是硬盘的读取性能。

我们分别测试空盘以及写入100GB容量之后的两种情形。在大容量文件的加载中,采用QLC颗粒的英睿达P1反而成绩最为出色,只要124秒就可以将一张完整的星空图打开,而铠侠RC10由于读取速度的劣势,成绩排名第三。联想SL700拯救者由于高温降速的缘故,尽管理论的读取速度比RC10要高,但是实际打开成绩却不如RC10,排名第四。

游戏测试

除专业用户之外,购买固态硬盘的很大一部分群体为游戏玩家,他们希望通过固态硬盘来让游戏加载和运行速度更加出色,从而享受到极速的游戏体验。因此我们在游戏项目上选择的是解压《地铁:离去》的压缩包以及运行《赛博朋克2077》的一个存档来测试固态硬盘的性能。

在游戏解压中,四款固态硬盘的成绩相差不大,联想SL700估计还是高温的缘故,解压时间比其他三款慢大约7秒,算是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赛博朋克2077》的游戏关卡加载测试中,采用TLC颗粒的三款SSD加载时间不相上下,加载时间相差在1秒之内,而采用QLC颗粒的英睿达P1游戏加载速度就略输一筹,落后幅度近5秒。

对这四款固态硬盘进行实际应用测试,发现三款采用TLC颗粒的NVMe SSD之间的性能差距并不是很大,目前厂商对于TLC闪存颗粒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没有出现掉链子的情况。但是QLC颗粒却有所不同,通过测试我们发现采用QLC颗粒的英睿达P1 SSD的实际性能例如文件复制,游戏加载等应用表现就落后其他三款固态硬盘一大截,显然厂商对于QLC颗粒还欠打磨。

总结

我们对这四款硬盘的理论以及实际性能进行测试,按照性能高低进行打分,最终根据SSD的综合分进行排名,如果某项成绩相差甚微,那么就按照相同分数来评判。

最终得分排名如下:

1、铠侠RC10

2、联想SL700拯救者

3、WD Blue SN550

4、英睿达P1

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得分只是代表SSD的综合性能,不代表SSD之间的绝对性能差距。除综合得分之外下面这些是对于本次测试的四款NVMe SSD的简单点评。

第一名:稳定才是硬道理——铠侠RC10

不得不说,铠侠RC10 500GB的成绩是真的稳,尽管在读取性能上,铠侠RC10不如其他三款产品,毕竟铠侠RC10的测试成绩在1750MB/S上下,而另外三款的读取成绩均在2000MB/S以上。

但是在实际应用测试中,铠侠RC10凭借着较高的缓存容量以及缓外写入速度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尤其是在大容量文件写入以及4K测试随机读写这两个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指标上,铠侠RC10的成绩算得上是鹤立鸡群。铠侠RC10的综合性能更加出色,实际表现也十分稳定,对于消费者来说,稳定保持高性能显然比纸面的宣传性能更为重要。铠侠RC10也算得上是NVMe SSD中的性价比之王。

第二名:饱受温度困扰——联想SL700拯救者

联想SL700拯救者的在理论性能与实际表现可圈可点。然而在实际测试中,联想SL700拯救者的温度提升实在是太过于迅猛,导致高温降频,从而影响用户的实际应用体验。作为SSD领域的新手,联想还是要在温度控制上多下苦功夫,纸面数据并不代表实际的应用体验。

第三名:为跑分为生——WD Blue SN 550

第三名给WD Blue的SN550,不得不说低缓存容量+高缓外写入速度的组合让SN550在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两款跑分软件上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在HDTune以及实际应用测试中,由于缓存容量的限制,WD Blue SN550的表现只能说一般,实际应用体验并不出色。

第四名:不成器的QLC——英睿达P1

三款采用TLC颗粒的固态硬盘相互之间的差距没有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然而英睿达P1的表现却让我们大失所望。由于采用QLC颗粒,英睿达P1的性能表现远没有其他三款固态硬盘来得出色。如果说基于模拟SLC颗粒让英睿达P1的缓内速度尚可一战的话,那么搭载的QLC颗粒让其缓外速度真的是不够看。

英睿达P1的实际应用测试成绩也十分地糟糕,仅仅100MB/s的读取速度甚至都不如机械硬盘给力,如果你已经使用几百GB,那么英睿达P1的缓存容量更是只有6GB左右,100MB/s的写入速度将极大影响用户的实际体验。网友们所言不虚,目前QLC闪存颗粒还不是很成熟,实际性能与TLC颗粒相比相差巨大,大家在选购SSD的时候可以先PASS掉搭载QLC颗粒的固态硬盘产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