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北游》中的这五个字,几乎是庄子道家思想的核心

01

庄子的这一篇《知北游》是《庄子》外篇的最后一篇,但可以说是《庄子》中最为著名的一篇之一,庄子在这一篇中对道家思想的核心“什么是道?”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并且引经据典,为我们展现了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展现了庄子信马由缰似的想象力。当然,这一篇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金句,

比如:“外化而内不化”、“至言去言,至为去为”、“无古无今,无始无终”、“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等等。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对“什么是道?”做了很多精彩的论述,最经典的就是《道德经》一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家思想流程最为广泛的一句,老子说: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永恒的道;可以叫得出来的名,也不是真正永恒的名。“道”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

02

那你可能会说,告诉我们道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这还是等于没说呀!是不是很奇怪?

不仅如此,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还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意思是说,在天地存在以前,就有一个东西浑然而成。它无形、无体、无声;既看不见,又听不到,摸不着。它不生不灭,独立长存,而永不改变;周行天下,不觉倦怠,而无所不在。世上一切的事物,莫不靠它才能生生不息,它可说是万物的母亲了。这样玄妙的东西,我实在不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不得已,只好叫它做“道”。如果要勉强给它起个名字的话,也只能称它为“大”。

其实不管是老子,还是庄子,在他们的《道德经》和《庄子》中,对“道”进行了很多论述,但是始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道”究竟是什么,“道”在什么地方。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03

其实不仅仅是道家的老子,佛家思想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在著名的佛家经典《禅外说禅》中说,在佛教的最大宗派禅宗中,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能问“禅是什么”。有一个禅宗的故事说:只要小和尚发问“禅是什么”,老师父就举起棍子打他的脑袋。因为参禅追求的是终极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讲述,甚至不能用语言传达。所以禅宗有个说法,叫“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背后的含义,就是最高的道理是“不可说”的。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一样,最高的智慧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意会或者说领悟是古人获得智慧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之为“负的方法”,意思是说,老子和庄子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道是什么”,而是告诉了我们“道不是什么”。是通过反面来论证一个道理,这种方法称之为“负的方法”。当然,有“负的方法”就有“正的方法”,冯友兰先生说,西方哲学思想常常是采用“正的方法”,也就是通过逻辑和实证告诉我们“是什么”,所以西方哲学中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这样的区分,讲究“因果论”,任何事物之间都有某种因果的逻辑关系,并且试图通过逻辑分析去理解它。从这个角度来说,东方哲学更偏“直觉”或者“感性”,而西方哲学更偏“理性”。

04

好了,我们还是回头看看庄子的名篇:《庄子·知北游》。关于“道是什么”的问题,庄子通过老子和孔子的一段对话告诉了我们。

有一天,孔子请教于老子说:“今天闲来无事,我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至高的道?”老子说:“你先得斋戒静心,再疏通你的心灵,清扫你的精神,破除你的才智!大道,真是深奥神妙难以言表啊!不过,我就给你说个大概吧。”

老子接着说“明亮的东西产生于昏暗,具有形体的东西产生于无形,精神产生于道,形体来自于精气。然后万物全都凭借形体而代代相生,所以,具有九个孔窍的动物是胎生的,具有八个孔窍的动物是卵生的。道,来无踪影,去无踪迹,没有门径也没有房间,四面通达,无所不包。领悟道的人,四肢强健,思虑通达,耳目灵敏,运用心思不会劳顿,顺应外物而不拘一格。天没有它,不会高;地没有它,不会广;日月没有它,不会运行;万物没有它,不会昌盛,这就是道啊!

庄子说“夫道,窨然难言哉!”道是深奥难言的,和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道是宇宙万物背后运行的规则和法则,但没有人可以说清楚这个法则究竟是什么,这也许就是“道”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吧。

05

每个人读道家思想,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当然,道并仅仅高深莫测,道也我们日常的事务中,就像庄子所说的:“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道不可以被听见,能被听见的就不是道了;道不可以被看见,能被看见的就不是道了;道不可以述说,能被述说的就不是真正的道了。而且,道可以蝼蚁中、在稊稗中、在瓦甓中、在屎溺中等等,总之道无处不在,无法言说。这就是道家思想对于“道”的论述。

你是不是觉得还是很不理解,为什么道家的老子和庄子要采用这样的方式呢?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事情,都没有标准的答案,或者唯一正确答案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领悟和总结。当然,这里面也蕴含着“道”。

比如创业,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创业一定成功的方法,而相反,创业失败的方式却有很多。就像著名的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所以,好的创业者唯一该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失败。成功和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就像我们不能回答“成功的方法是什么”一样,我们也不能说明“真正的道是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错误和失败,去回答“成功的方法不是什么”的问题。

创业如此,人生也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并不能知道成功和幸福的道路,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避免失败和错误。其实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人生智慧,很多人模仿成功的人,试图获得成功,而更有智慧的人,会去研究别人的失败,从而避免失败。

就像马云经常告诫年轻人:不要去学习别人的成功,而要去学习别人的失败。这才是一种大智慧,其实在2000多年前的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0)

相关推荐

  • 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的代表性人物是哪个人?

    先秦时期形成了灿烂的群星文化,在众多思想流派中,道家自成一体,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补充,弥补了儒家思想重作为,轻自然的缺点,丰富了中国文化,在先秦的群星文化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它的代表人物是老子 ...

  • 道家思想的“道”究竟是什么?老子和庄子是如何描述“道”的?

    道家思想的“道”究竟是什么?老子和庄子是如何描述“道”的?

  • 《庄子·知北游》解说和语译

    (解题) 本篇以首句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 的首三字为题."知(智)"是人名.虽标为"北游",实际不是游记,还是论议道理的文章. 主旨在于论 ...

  • 庄子·外篇·知北游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 "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 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 ...

  • 庄子:知北游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 ...

  • 庄子·外篇·知北游(译注)

    知北游 [题解] 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名."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在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北方被叫 ...

  • 外篇·知北游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 ...

  • 之乎者也​:知北游帖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之乎者也:知北游帖 作者 之乎者也,男,祖籍广东普宁,生于上世纪六零年代,职业媒体人.早年写新诗.文学评论,近年习作旧体诗,出版有<网路歌诗集> ...

  • 去言,去为。南华真经副墨外篇之知北游

    去言,去为。南华真经副墨外篇之知北游

  • 知北游注

    (王夫之曰:"此篇衍自然之旨,其说亦自<大宗师>来."成玄英云:"此章并立假名,寓言明理."今人普遍认为这篇文章反应的道家观点,道是不可知的,知反而 ...

  • 知北游

    庄子外篇<知北游> 本篇按照讲述的内容分成十二个部分,分别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 第一部分 [原文1-1]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1),登隐弅之丘(2),而适遭无为谓焉(3).知谓无为谓曰:&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