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9T【元曲】特种邮票

2014.12.01发行                全套6枚(版票)               发行量1150万套

(6-1)T       80分    秋思

(6-2)T    1.20元    潼关怀古

(6-3)T    1.20元    窦娥冤

(6-4)T    1.20元    墙头马上

(6-5)T    1.50元    赵氏孤儿

(6-6)T    3.00元    倩女离魂

邮票规格:30×50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规格:135×220毫米                                      版别:胶雕

整张枚数:6枚(3×2,六图方连印,1套)                 责任编辑:董研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资料提供:故宫博物院                                          边饰设计:夏竞秋

设计者:萧玉田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也是文人雅士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宝贵工具。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和“一人主唱”是其显著的特点。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盛行于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文体。杂剧融合多种表演艺术形式,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散曲则产生于民歌俚谣,语言自由活泼,表现力丰富,雅俗共赏。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元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散曲是用作清唱的歌词,形式上与词很相近,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散曲则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始终要求用一个韵。曲牌名称比词更接近民歌,如《叨叨令》、《刮地风》、《山坡羊》等。

元曲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手法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曲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独具特色,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鼎足并举,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花朵。

2014年12月01日,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学,中国邮政发行了《元曲》特种邮票,全套版张6枚。

(6-1)为“秋思”。画面上方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楷书文字;下方描绘了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的场面。

元散曲《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五句二十八字,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羁旅荒郊图。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此曲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已被载入中学课本。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马致远(约1251—1321),元曲四大家之一,大都人,故居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古道”的韭园村。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死后葬于祖茔。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今存散曲约130多首,有“曲状元”之誉。

(6-2)为“潼关怀古”。画面上方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金文文字;下方描绘了作者出任陕西行台中丞途中登临潼关古塞,面对河山,怀古思今的场面。

元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于元天历二年(1329年)出任陕西行台中丞途中登临潼关古塞(现属陕西潼关县),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散曲,表达了他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深感不满,对人民的疾苦相当关心。尽管题为“怀古”,实际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朝累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朝统治者。最后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家,济南(今山东章丘市相公庄镇)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罢官。复职后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辞官归隐,屡召不赴。1329年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忙于赈灾事宜,积劳成疾,死于任所。能诗,尤长于散曲。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

(6-3)为“窦娥冤”。画面上方为“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草书文字;下方描绘了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的场面。

元杂剧《窦娥冤》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剧情是楚州(今淮安市淮安区)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娥冤》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全剧四折一楔子,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关汉卿,号已斋叟,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一说解州(今山西运城市)人,一说大都(今北京)人。他的杂剧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所作套曲10余套,小令50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6-4)为“墙头马上”。画面上方为“兀那画桥西,猛听的玉骢嘶。便好道杏花一色红千里,和花掩映美容仪。他把乌靴挑宝镫,玉带束腰围,真乃是能骑高价马,会着及时衣。”隶书文字;下方描绘了裴少俊骑马巧遇在花园倚墙而立的李千金和梅香的场面。

 

元杂剧《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白朴的作品,共四折。剧情是尚书裴行检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前往洛阳承宣驰驿(今河南洛阳市)买花苗,巧遇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在花园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一双儿女。但为裴行检所不容,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少俊中进士,任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执意不肯。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墙头马上》的内容,大致与《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但它表现的思想倾向,则与原诗迥异。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元曲四大家之一,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终身未仕。有15种剧本和1种残折,题材多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另有《天籁集》词集。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以咏物与应酬为主;其作品歌词典雅,属于文采派。散曲有《天籁集摭遗》一卷,收其小令37首,套曲4套。

(6-5)为“赵氏孤儿”。画面上方为“也不索列兵卒,排军将,动着些阔剑长枪;我今日报仇舍命诛奸党,总是他命尽也合身丧。”小篆文字;下方描绘了赵武和魏绛擒杀屠岸贾时的场面。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是纪君祥从《左传》、《史记·赵世家》等史籍取材而创作的一部壮烈悲剧。背景取自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纯真和无所顾忌的时代,也是想象力勃发的时代。全剧一楔五折,剧情是春秋时晋国(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诬陷,全家300余口被杀,门客程婴救出一个不到半岁的婴儿,并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而被屠岸贾杀死。屠岸贾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赵氏孤儿)当作义子,教他武功。20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赵家冤案始末绘成图卷,对他讲说了往事,赵氏孤儿悲愤交加,决意报仇。他向晋悼公申诉己族之惨祸。由上卿魏绛传令,将屠岸贾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的主题。《赵氏孤儿》以歌颂英雄人物前仆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所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炽烈的悲剧气氛。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悲剧那种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抗争精神。《赵氏孤儿》在戏剧发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有不少剧种改编上演。到了18、19世纪,更有英、法等多种译本,登上欧洲戏剧舞台,受到世界注目。

纪君祥,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戏曲作家,大都人。有杂剧6种,现存《赵氏孤儿》及《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

(6-6)为“倩女离魂”。画面上方为“悄悄冥冥,潇潇洒洒。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行书文字;下方描绘了现实中倩女病体恹恹的躯体和倩女之魂与王文举见面的场景。

元杂剧《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郑光祖根据唐代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全剧一楔四折,剧情是张倩女与王文举指腹为婚,王文举长大后,应试途经张家询问亲事,倩女的母亲却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由悔婚,文举只得独自上京应举。倩女却忧思成疾,魂魄悠然离体离家追赶文举,一起去京城,相伴多年。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和倩女一起回到张家,当老夫人指倩女的魂魄说是鬼魅,文举要拔剑的时候,倩女的魂魄与病体重合为一,遂成欢宴。表现了女主人公张倩女对封建门阀观念的反抗和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婚姻的强烈愿望。这是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作者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一方面,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另一方面,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病体恹恹。离开躯体的倩女之魂,寄寓着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的心态;倩女在家中的病躯,那种幽怨悱恻,凄凄楚楚,体现出了礼教禁锢下广大女性的百般无奈。《倩女离魂》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因而使这一剧堪与《西厢记》相媲美。

郑光祖,字德辉,生卒年不详,元曲四大家之一,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今浙江杭州)为吏,因而南居,卒于杭州,葬于西湖灵芝寺。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可考者18种。除杂剧外,亦写散曲,有小令6首、散套2套流传。

本套邮票采用工笔重彩绘画手法,使用矿物颜料,展现出工笔重彩细密工整、敷色艳丽的特点,洋溢着古朴而清新的中国风,诗意和抒情气息浓郁,内容表达充分,线条流畅,色彩淡雅,造型生动。邮票设计形式典雅而大方,有着传统中国画的装裱意韵,彷如六幅绢本淡彩中轴条幅,天头宽、地头窄,天头题写的文字和画面相互照应,相得益彰,将中国风的传统形式美表现的淋漓尽致。邮票主图上方的元曲词曲运用了金文、小篆、隶、楷、行、草六种中国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中国书画艺术和谐地表现在方寸之上,使整体画面效果活泼生动。设计中,作者努力做到与曲作者相表里,让曲与画相得益彰,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整套邮票古色古香古韵,柔和的色彩和委婉的曲线与元曲意境相辅相成,可谓文采飞扬、曲径通幽、情真意切。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

本套邮票延续《唐诗三百首》、《宋词》邮票的发行形式,缩微文字工艺将元曲三百首全文印制在邮票周边,借助点读笔点触邮票,或扫描二维码,可以欣赏到元曲的音频。

版票采用竖构图,以钱选的名画《幽居图》局部作为下边饰,与漂亮的邮票画面相得益彰;中心位置是6枚邮票(3×2,六图方连印),四周为《元曲三百首》微缩文字;上面居中为“元曲”字样;左侧为“元曲”红色篆刻印章;;左下角为二维码;右下角为“北京邮票厂”厂铭。

版票

《幽居图》纸本,青绿设色,纵27厘米,横115.9厘米。整幅画严整工致,而又透出古拙秀逸之气,别具一格。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幅《幽居图》和钱选大部分的山水作品一样,都是采取工笔设色的青绿山水画法,倾向仿古的格调。钱选刻意避免采用具远近虚实的宋画传统,而着意于运用平面层叠的景物及素淡的色调,使全画显得格外柔和清润,加上精劲的细线描绘,突破青绿山水强调厚重勾勒与设色的风格而别出心裁。其效果是不着意于重现自然的真实生态,而特意营造一个与世隔绝、虚幻飘渺的仙山灵海。

此作绘湖光山色,长卷之始三五秀石零落坡边岸角,青松虬曲其上,村居掩映树石之间,一叶小艇驶向水平如镜的湖中,对岸碧峰起伏,参差错落,楼阁为茂林所环抱,茅舍隐现丛树兀石之后,幽居之景、之境、之情、之趣毕现于纸上。其画山石树木皆用方折的线条勾出轮廓,不作皴法,敷以青、绿、赭等色,山脚处略施金粉,于严整工致中见古拙秀逸之气。图的右上方自题“幽居图”三字,其中“幽”字残缺严重,形近“山”字,故亦被称作“山居图”。本幅及前后隔水有“怡亲王宝”等印共29方,尾纸上有纪仪、纪堂、高士奇、邵松年等人的题跋。

钱选(1239—1301年),宋末元初画家。字舜举,号玉潭、清癯老人、巽峰,晚年更号溪翁,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景定(1260—1264年)年间的进士,入元不仕,遂寄情山水,流连诗酒,隐于绘事,终其一生。他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花鸟、山水、人物、鞍马无一不擅,且造诣颇深,时人有“老钱丹青当世无”的赞誉。钱选的山水画以青绿设色为主,近师南宋赵伯驹,远溯杨隋展子虔、李昭道,运笔有生拙之趣,设色明快不失艳丽,布局张弛得度,疏密有致,自成风貌。论成就,钱选跳出两宋院体的窠臼,追求晋唐作风,在元初画坛独树一帜,对开创一代画风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赵孟頫与“元四家”的山水画更符合文人重笔墨、尚意趣的审美观念,和他们相比,钱选对后世的影响便略逊一筹了。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元曲,“元曲四大家”具体指的是谁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还分套数(也称散套).带过曲和小令三种形式.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杂剧. 概括说来,元杂剧之所以兴盛的社会原因是元代取消科举,文人没有政治出路,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促进了戏剧艺术的发 ...

  • 元杂剧之“四大悲剧”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课璀璨的明珠,其中最为出彩的要算是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的小说了,其中元代杂剧"四大悲剧"也是杰出代表.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 ...

  • 《元曲》2014-29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12月1日发行<元曲>特种邮票1套6枚. 图序图名面值发行量(6-1)T秋思80分1150万枚(6-2)T潼关怀古1.20元1150万枚(6-3)T窦娥冤1.20元1 ...

  • 《长江》2014-20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9月13日发行<长江>特种邮票1套9枚. 全套面值13.20元邮票规格60×30毫米 齿孔度数13.5×13度整张枚数9枚(1套)整张规格220×120毫米 版别影 ...

  • 《诸葛亮》2014-18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8月28日发行<诸葛亮>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 图序图名面值发行量(2-1)T卧龙出山1.20元1500.13万枚(2-2)T鞠躬尽瘁1.20元1503.3 ...

  • 《水果(1)》2014-15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7月15日发行<水果(一)>特种邮票1套4枚. 图序图名面值发行量(4-1)T苹果1.20元1299.86万枚(4-2)T桃1.20元1299.86万枚(4-3)T石 ...

  • 《黄梅戏》2014-14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7月6日发行<黄梅戏>特种邮票1套3枚. 图序图名面值发行量(3-1)T天仙配80分1180.14万枚(3-2)T女驸马1.2元1180.14万枚(3-3)T打猪草 ...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1)》2014-13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2014年6月21日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 图序图名面值发行量(4-1)T贾母接外孙女1.2元1519.96万枚(4 ...

  • 《动画—大闹天宫》2014-11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6月1日发行<动画-<大闹天宫>>特种邮票1套6枚,小本票1本. 图序图名面值发行量(6-1)T龙宫夺宝80分1250.60万枚(6-2)T官封弼马温80 ...

  • 《唐卡》2014-10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5月18日发行<唐卡>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 ​ 图序图名面值发行量(4-1)T释迦牟尼佛1.2元1330.22万枚(4-2)T无量寿佛1.2元1330.22 ...

  • 《鸿雁传书》2014-9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5月10日发行<鸿雁传书>特种邮票1套1枚. 序图名面值发行量(1-1)T鸿雁传书1.20元1380.15万枚全套面值1.20元邮票规格50×30毫米齿孔度数13度整 ...

  • 《网络生活》2014-6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4月20日发行<网络生活>特种邮票1套4枚. 图序图名面值发行量(4-1)T信息交流1.20元1299.79万枚(4-2)T电子商务1.20元1342.99万枚(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