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27万对45万,粟裕神操作力挽狂澜
粟裕将军一生南征北战,指挥过很多著名战役,有一场战役虽然不是粟裕将军一生中指挥过最复杂,最辉煌的一战,但它却是最传奇性和最精彩的一战。以至于现在回顾起来,还是让人忍不住对粟裕将军的天才想法和指挥艺术肃然起敬。1947年5月,在山东战场上,打出了一场让人难以置信的战役,也是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的精彩战役:它就是孟良崮战役。为什么孟良崮战役如此让后人推崇呢?因为这场战役参战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弱的一方取得胜利,让举国上下颇感震惊和意外。这场战役双方实力对比有多悬殊,从参战人数可以略知一二。双方参战人数,敌45万,我27万。但是我方依然做到了以弱胜强,还一举拿下了国民党的主力王牌部队第74师。这个王牌师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他们的士兵清一色配备美式装备,并长期聘请美军顾问严格训练。不仅如此,在八年抗战期间,74师几乎是打遍了所有的大小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可以说这个师的战斗经验爆表。
粟裕将军
就这样,74师要装备有装备,要实战经验有战斗经验,可不是浪得虚名的绣花枕头。这个师在当时名声显赫风头强劲,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就连宋美龄都经常代表蒋介石到该部视察、慰问官兵。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场战役,以及我们是如何拿下的74师。1947年,国民党决定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自此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正式拉开帷幕。据统计,大约有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总兵力共计45万人,陆续被调往山东战场。其中就有国民的王牌主力师-张灵甫率领的第74师,而国民党派出的是汤恩伯担任总司令,他们采取的战略方针是“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我方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布置的兵力只有9个步兵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约27万人,人数以及装备与国民党军兵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迫于形势,从4月初到5月初,陈毅与粟裕带领着华野十个纵队,与敌人在鲁南和沂蒙山区周旋,将主力集中在便于机动作战的位置,有利则打,不利迅速撤退。以此来迷惑敌人,创造有利战机。
国民党74师
1947年5月,74师被派往山东临沂地区,企图夺取山东战场的战略优势。面对国民党王牌部队的来势汹汹,我方粟裕将军经过慎重考虑后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寻找战机吃掉国民党为首的74师。起初74师并没有孤军深入,它周边还有大量国军部队跟进,其中83师和25师距离74师距离仅几公里。如果贸然出击,很难围住对手三个师,反而容易陷入被动,甚至有可能被击败。至此,如何把握战机,实施对敌人的穿插包围,成为此战的关键点。就在这个的时候,负责指挥74师的张灵甫立功心切,凭借其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拉开了和八十三师及二十五师的距离。这一战机迅速被粟裕把握到,他顶住压力,派出六纵队果断对敌25师发起攻势,搅乱全局,而我方主力趁机抢占制高点。粟裕特意派出五个纵队包围74师,安排其他部队抵御和牵制国民党的后续增援部队。就这样第八纵队也在74师和83师的结合部位成功穿插,拿下了制高点。等到第六纵队拿下垛庄(74师的后路)的军报传来后,陈毅和粟裕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此时华东野战军已经控制了垛庄和万泉山,彻底困住了74师。
张灵甫
而张灵甫也不是善茬,他意识到后路被切断后,没有仓皇失措,决定顺应战局改变思路,占据孟良崮和芦山地区,凭险据守此地。 他计划以74师为诱饵,借助先进的重炮火力优势,牵制华东野战军主力纵队,坚守阵地。在此期间等待国军其他40多万部队围上来,再中心开花打出去,实现战略反包围。而蒋介石得知张灵甫的作战计划后,也下了死命令给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让他安排快速增援74师。张灵甫到达预定防御地点后,这才意外发现这里的山路崎岖难行,重炮火力根本没有办法拉到山上,形成有效战力,被逼无奈只好把这部分军火丢弃。而且山上石头很多,给他们挖战壕和工事增加了很多的难度,既然防御工事的修筑也如此不理想,那么部队就很容易暴露在我方的火力之下。而且孟良崮这所石头山还没有水源。(据了解,张灵甫被围困在孟良崮的4天没下一滴雨,战后几个小时过去之后,居然暴雨如注,就连被俘军官事后都长叹:天亡74师!)
值得一提的是,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在既没有水源,又无法构筑工事的石头山孟良崮上,面对兵力火力都十数倍于己的对手,在粮弹水都不足的困境中,依然顽强抵抗了三天,尽管最终被全歼,但我方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伤亡,他们的战斗力还是有目共睹,这一点也得到粟裕将军的极大尊重和肯定。后来在回忆起当初的决策时,粟裕说:“当时很多人觉得'张灵甫孤军冒进’是错误的,但我不这样认为。这也是不符合战争实际的。首先他没有反映出敌军的作战企图与动向,其次也没有反映出我军的预见以及战役决策。”他还说道:“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除了是个人臆想外,还有就是不了解我们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过程,将敌人想的太过愚蠢。所以,不能说74师是孤军冒进,它只是稍形突出,随后很快就缩回去了。我认为'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说法可能会更加准确一些。”从粟裕的回忆录可以看出,张灵甫既没有骄傲自大,孤军冒进闯进解放军的包围圈,也没有在发现有包围危险后,故意不向大部队靠拢,主动上孟良崮充当诱饵,他之所以上孟良崮,也是因为后路被切断,在面临被解放军包围的情况下,被逼无奈选择了抢先占据高地,坚守阵地,等待国民党部队的驰援。
就这样,我方华野战士在粟裕将军对战局的敏锐把握和指挥下,经过三天三夜的殊死战斗,于1947年5月16日下午3时,华野五个纵队的突击部队,终于在孟良崮山顶胜利会师。至此,张灵甫和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也彻底落空。不过,这里还发生了一件事,就在华野指战员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时,而粟裕司令员却得知:孟良崮附近仍有敌人的电台在活动。心思缜密的粟裕立即命令各纵队立即清查被击毙以及受伤和俘虏敌人的准确数字。这一查,才知道人数居然不足25000人。而完整的74师编制是32000人左右。另外的7000人去了哪里?意外发现的电台活动信号会不会是他们准备反扑的信号呢?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粟裕立即下令各纵队组织人马进行地毯式搜索:并要求大家“不要放走张灵甫一兵一卒”!终于在三小时后,搜查人员孟良崮和雕窝之间的山谷里,发现了剩下的这整整7000多的漏网之鱼,他们就是74师的整编第57旅大部。被发现时,他们秩序井然的躲藏在山脚下的一个石头洞里,还在联系外面的国民党援军,企图找准机会给与我军重重一击。
张灵甫被围困山洞
粟裕随即调动第4、第8和第9纵队,对74师的残部发起最后的进攻,仅用不到两个小时便摧枯拉朽般解决战斗,就这样国民党的第74师的32000人才算全部就歼,74师这支国军五大王牌之首的部队也就此灰飞烟灭。在这场战役中,华野以27万人对抗国军45万人以弱胜强,成功逆风翻盘。其中,粟裕指挥十余万兵力,在孟良崮激战三天,最终七十四师被歼,上将张灵甫被击毙,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对这场战役时机的把握,及时对作战计划作出灵活机动的调整,将被动转为主动,围点攻坚与多路阻援的多层次战场驾驭、歼敌人数的精细计算与扫尾全歼,一环紧密扣一环,没有算错一步,并实现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这一战,也是粟裕大将“神仙仗”的典范,让他有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美誉。孟良崮战役的顺利,极大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这场战役影响深远,陆军代总司令汤恩伯事后这样说到:“和谈的机会已成过去,今后如果言和谈就是投降。与其束手待毙或等待共产党来向我清算,还不如自己起来作最后之改革和挣扎。”
汤恩伯
而蒋介石则是这样说的:“孟良崮的失败,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是件让人深感痛心的是。是我军空前的巨大损失,怎能不令人哀痛。”在这场战役胜利1年之后,作为解放军统帅的毛泽东曾对战役总指挥粟裕战役评价的:“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第七十四师,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改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从根本上挫败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情况下,从其战线中央割歼进攻主力的范例。这场战役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的重点部署,结束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也标志着我军由弱转强,使敌我两方的军事、政治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