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赏析/《十月的早晨》[新西兰]贝瑟尔

玛丽—贝瑟尔【简介】

玛丽—贝瑟尔(1874-1945)新西兰女诗人,主要诗集有《来自对跖地的花园》(1929)、《时与空》(1936)、《昼与夜》(1939)等。

代表作品有:十月的早晨 冬的前兆

《诗歌原文》

“清澈,清澈,清澈!”暴雨后的早晨

鸟儿唱道;雨水冲洗过的天空一片清澈,

广阔无垠、蔚蓝平静的大海一片清澈;

怎么,又是一片洁白?漫长的群山一片洁白,

天空的纯蓝的强度显得清澈。

狂风呼啸了一夜,可现在一片清澈,在阳光

和芳土味浓烈的空气中,出现美好的新的一天。

伸向远方的碧绿的耕地一片清澈,

星罗密布般的山麓小丘、穿越雪地的航道、

一片片树林的景象,全变得近在咫尺;

城市,一片清澈——但是,对于刚出学的翻译,

怎能译出这种特性与美色,对于刚入门的占卜者,

怎能说出这种神圣清澈的精粹,

怎能揭示“清澈”这一符号的秘密涵义。

(吴笛、李力 译)

【赏析】

《十月的早晨》这首诗以丰富而又朴素的语汇、精美而又贴切的描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暴雨狂风后早晨的自然美景,抒发了她对大自然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一开篇,诗人就连续使用三个“清澈”来形容雨后早晨的景象。经过一夜狂风暴雨的洗礼,第二天的早晨空气异常的清新,远远望去一片清澈透亮。欢快的鸟儿早早地从鸟窝里飞了出来,到处散布着喜讯;抬头望去,冲洗后的天空一片清澈。这里,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借鸟儿的口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人再把我们的视野从天空转向远处的大海,海面无边无际,海水蔚蓝且波澜不惊,给人一种清新透亮之感。紧接着,画面又转向远处的群山,它们经过雨水的冲刷,在清澈透亮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洁白,而洁白的群山和纯蓝的天空相互映衬,使天空变得格外的清澈。

下一节,诗人仍然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一片清澈的美景,字里行间透露出乐观向上的生活激情。虽然昨夜狂风怒号、倾盆大雨,但我们却迎来美丽动人的今天。大自然总是那么可爱,怒号过后总是会馈赠我们更好的礼物,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清晨打开窗户,扑面而来是饱含水汽和花香的清新空气,伴着暖洋洋的太阳浸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快乐地去迎接新的一天。怀着美好快乐的好心情,透过窗帘,我们可以领略远处的美景: 碧绿碧绿的耕地如汪洋大海一样向远处伸展,绵延不断的山峦给天边镶上美丽的花边,白茫茫的雪地里有曲曲折折的航道忽隐忽现,重重叠叠的树林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在这里,诗人再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词汇描绘美丽的图景。可是,她似乎还意犹未尽,总是冥思苦想地用更好、更恰当的词语来描绘她心中和眼中迷人的图画。最后,她不得不喊出“城市,一片清澈——但是对于刚出学的翻译,/怎能译出这种特性与美色,对于刚入门的占卜者,/怎能说出这种神圣清澈的精粹,/怎能揭示'清澈’这一符号的秘密涵义”。是啊!在大自然面前,我们的语言是多么的软弱无力,多么的苍白。诗人企图掏出心中所有的词汇来形容大自然的美貌,但总是一次又一次被击退、被震撼,也从反面衬托出大自然具有无法用语言描绘的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歌写得贴切自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深层意象,展示了一幅自然素雅的清晨美景。另外,它也不讲究格律韵脚,但读来却不觉松散。由于诗人表达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倾注的是自己全部的真情实感,所以富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喻 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