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爱,被你误读
从少年到中年,一直没有摆脱过父亲的训诫、母亲的唠叨。在懵懂的年华里,内心曾对此充满无比的抗拒与厌恶,后来,为人之父,才真正明白当年自己有多么的愚钝,将训诫与唠叨中浸透的爱深深地误读。
求学的时候,面对老师的严苛与责罚,曾有过许多次的顶撞与埋怨,以为他们的言行中掺杂了很多说不清多不明的个人偏见,等到自己长大,目睹曾经的老师依然在清贫与苍老中坚守着三尺领地,才幡然醒悟,那一点一滴中凝聚了这个世界上最纯粹的爱。
深夜,在与朋友的觥筹交错、畅怀豪饮之际,她的号码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显现,每一次接听都是让人扫兴的归家的催促。回到家中,难免不对她懊恼地责备与牢骚几句,以为她是因为脆弱与任性,在为两人的婚姻套上一道无形的枷锁。
直到有一天,一场猝不及防的疾病将你击倒,她极力掩饰住自己内心的悲伤与慌张,一夜之间变得苍老憔悴,第二天又坚强而温柔在陪在你身边,递给你战胜病痛的力量。这一刻,才知道,这些年,你一直在误读眼前这个深爱着自己的人。
爱与被爱从来都是人生温暖的话题,却又可以演绎出人世间最悲伤的结局。人对爱的理解本应是100%的,可有时由于我们的误读,它就会变成-100%,这样一来,爱就变成了不爱,甚至变成了恨。
一个处于恋爱中的男子在外地工作,常常接到女友的电话:“你现在好不好啊?有没有想我啊?”如果他回答说好得很,挺开心。他的女友就很伤心:“一个人都这么开心!你都不想我。”他非常困惑,他以为告诉她自己过得开心,可以让她在分享一份好心情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快乐,他以为,这也是爱她的一种方式。可是被误读的结果,就是让女友总是处在怨恨与不满当中,而又让他对自己恋人的感觉越来越陌生,最终双方分道扬镳。
时间是一张可以验证万物的试纸,时过境迁之后,有些误读可能在某一时刻让人于不经意间发觉,还来得及改正与弥补,就像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女孩方灯。
大地震发生之后的废墟里,母亲在一双儿女被水泥板压住而只能救其中一个的情况下,选择救出了儿子方达,方灯却侥幸地活了下来并被他人收养,于是,方灯对“残忍无情”的母亲一恨就是近三十年。直到再回唐山,母女相见,母亲下跪恳求女儿原谅,并带着全家去公墓看望父亲方大强时,方灯注意到父亲身边还有自己的墓,并在自己的墓地里发现了上学前父亲买的书包,弟弟方达打开了书包,原来,母亲每年买书都买两份,一份给弟弟一份给姐姐,一直到高中毕业,方灯终于理解了母亲这三十年来的不易,抱住母亲再也忍不住了哭泣,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
这震撼心灵的场景,告诉我们,尤其在面对亲情的时候,不能从行为的表面去误读内心深处早已满溢的爱。电影中,主人公错了,最终在剧情上可以安排圆满的结局,生活中,错了,有可能就是一生的悔恨。
佛语说:爱出者爱返。爱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发出爱的方式与接受者很有可能不在同一个频道,这就需要被爱者有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他们的爱,谢谢他们的爱,这样,爱才能持久、隽永。